葉娟娟
摘要:文言文蘊含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高中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不管從現實的角度來看,還是放眼未來,都有其特殊的文化價值。文言文的教學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漢語水平,還有助于文化底蘊的提升和自身修養的加強。本文就高中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并對提高文言文教學質量的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反思;策略
高中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教學中,文言文的教學效率不太高,長期滯后。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提出,對文言文的教學也進行了有效探索,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提高教學質量進行相應的教學策略研究。
一、高中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從客觀上看,現代語言和文言文之間有很大的不同,學生難以理解和感受古人的思想情懷。就高中文言文教學的現狀來看,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在文言文教學的課堂上依然存在,教師對科學理論的學習和指導還不夠,缺乏有效的教學方法。
1.學生方面和教師方面
學生方面。就文言文自身而言,其寫作背景和現代差異巨大,運用到語法和句法也不同,和現代漢語的詞義相差甚遠,沒有扎實的文言文基礎很難理解。再加上學生對古代的特定社會環境存在距離感和陌生感,相關知識也相對匱乏,為了應對考試,學生勉為其難的學習,對文言文的學習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要讀懂并且徹底理解一篇文言文,需要有一定的文言詞匯、語法和典故的知識積累,同時還要了解作者寫下文言文的社會背景等等,這些都使學生對文言文產生畏懼抵觸的心理。長此以往,文言文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學習效率越來越低。
教師方面。文言文的教學方式長期沿用講解和分析的陳舊模式,教學形式單一,課堂枯燥無趣,只為了應對高考,填輸式的灌入文章主題、語法詞匯和文言文翻譯,缺乏自主、合作、探索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缺乏創新,自然提不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文言文教學目標制定不合理
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存在兩種不利教學的傾向。第一,重文輕言。有的教師對新課改的理解不夠全面,走向極端,把文言文上成了文章鑒賞課,完全忽略文言文語法及字詞的基本常識。雖然在課堂上學生們參與性很高,學生充分發表個人情感和見解,課堂看上去生動活躍。但實際上,因為沒有很好的對文言常識和語法的掌握,這樣的教學是浮在空中的,學生無法深刻的理解文言文內涵,文言文教學的目的自然無法達到。第二,重言輕文。由于高考對文言文的考核大多停留在詞義和句子文章的翻譯上面,所以教師的課堂教學就側重于“言”,而輕“文”,認為文言文就是這樣考,就應該這樣教,從而舍去其他教學內容。這也是文言文的教學之所以成為改革死角的緣故。盡管有些教師意識到文言文在傳承傳統文化上的深遠意義,但是因為現行考試制度的束縛和自身水平能力的限制,在文言文教學中還是采用傳統模式字字句句講解分析,對文言文的文化內涵缺少深度挖掘和整體掌握,所以在教學中無法旁征博引,也無法引領學生從宏觀角度對文言文進行解讀。
3.文言文語言環境的缺失
語言出自于生活,學習語言必須要有好的語言環境做基礎。由于年代過于久遠,文言文和口語徹底脫離,加之生僻字過多,句子語法不同,還有文化傳統的改變。這些都是造成文言文晦澀難懂的原因。文言文作品中對生活的描述和現代社會相去甚遠,牽涉到的文化典故也太過久遠。現代社會和古代社會的生活環境完全不同,人們的價值觀也無法比擬,所以學生對文言文難以理解。
4.教學評價模式不夠科學
教學評價對教學起導向作用,教師之所以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和學生選擇死記硬背,都是因為高考對文言文部分的考核,分數的高低意味著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和今后的選擇,學生對文言文中所呈現的傳統文化的吸收和學習,無法在試卷上體現。在應試環境的影響下,文言文中的考點成了教師和學生關心的重點,而更深層次的傳統文化價值被擱淺。單調的教學測評方式,使得文言文的教學目的過于簡化,教學的目的被考試架空,處于一個尷尬的境地。
二、高中文言文教學的有效策略
1.正確認識到文言文教學的價值,科學設置教學目標
文言文學習的目標是提升學生的傳統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從而實現綜合素質的提高。這就需要教師科學的設置教學目標,首先,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使目標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其次,設計目標時注重層次性和整體性。因為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教師應了解并把握其獨特的個性,調動起每個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在設置目標時應考慮到學生的層次不同,使目標可以讓每個學生參與進來,并且取得相應的教學成就。
2.轉變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的動力,教師的教學方式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教師應摒棄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病,轉變教學方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可以結合典故和歷史背景、人文環境來分析課文的深層涵義,從而提升文言文教學的價值。
3.在教學中,適當的運用多媒體方式進行教學
在文言文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引入電影電視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索的欲望,促進學生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并且產生探索欲。在課程資源上,教師應充分開發,以輔助教學。
4.結合現代生活,為文言文注入新的時代信息
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多運用一些成語,發揮其紐帶作用。現代漢語是文言文的傳承和發展,文言文是現代漢語的基礎,兩者源遠流長。在教學中應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結語
雖然高中文言文教學中還有很多問題,但是教師們一直在反思和探索合適的教學策略。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和教學理念的不斷轉變以及考核制度的完善,高中文言文教學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陸浩興.文言文教學三題[J].語文教學通訊,2012(1).
[2]張孔義,董承理.語文課程的實踐回歸——董承理語文教學探索實錄評析[M].吉林大學出版社,2013:143.
[3]沈建民.教師的課程意識與專業成長[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17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