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斡旋
摘要:美育不僅能夠陶冶情操,提高素質,而且還可助于開發智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更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教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促進智力發展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組成部分,是把美術作為教育的媒介,注重學生的智力開發,培養學生感情和發展學生能力的教育。而且,美術教育在培養人的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和創新精神等藝術素質方面,有著其他學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美術教育;素質教育;審美能力
前言:總而言之,今天的美術教育早已不是過去那種單純的技能訓練。我國新《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中提到公共藝術課程是為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而設立的限定選修課,對于提高審美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對高校美術教育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實施途徑進行分析,希望可供相關從業者的參考。
1 素質教育的含義
素質教育,是指國家強制的、平等的、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的學校教育活動。“素質教育體現了基礎教育的本質,它從‘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出發,以培養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較強的實踐和動手能力及健康的個性為宗旨,素質教育要徹底摒棄應試教育的片面教育觀,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審美打下了基礎,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
素質教育強調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為重點,其目的集中在人格的培養上,注重智力為知的素質、氣質為情的素質、性格為意的素質、能力為技的素質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而美術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一種藝術教育,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各方面有著學科獨特的優勢。
2 美術教育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2.1 美術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道德情操
豐子愷說:“美術是為人生的,人生走到哪里,美術跟到哪里。”美術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提高他們理解美、鑒賞美的能力,塑造學生美的心靈。美育對青少年的文化、修養、品位、思想、品德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美育的形象性使學生樂于接受教育。在美育中學生能夠認清是非、真假。可見,美育的作用是無法估量的,可使學生受到藝術的感染,使學生養成正確的審美觀、道德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通過美術知識、美術作品欣賞及美術理論知識,即所謂的美術常識系統的教學,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審美情趣,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
2.2 美術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在生活中,細心的人往往會發現,曾接受過系統、正規美術教育的人往往思維活躍,有自己獨特的審美態度和創造性思維。而沒有受過美術教育的人,很少有創意。“藝術教育并非造就專業藝術家或進行一種職業訓練,而是為了幫助學生在各個方面發展認識與智力,特別是每個人都具有的獨創能力。”其實,藝術只是一種達到目標的方法,而不是一個目標。因此,美術教育的實施,加強視覺能力訓練,并注重意象訓練,不僅提高了觀察客觀世界的深度,而且提高了想象力和創造力。
2.3 美術教育與各學科的教育相輔相成
美術教育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絕不是孤立的。它與許多學科都有著密切的聯系。我國現行教材中,有許多要運用圖像來闡明科學內容,剖析理論問題,甚至有些問題,只用語言文字符號難以表達,運用圖像符號則一目了然,而且美麗的圖像又能使學生產生美感,滲透了美的教育。譬如,有些中文類課程教學中,為課文繪制插圖,教師通過圖文的密切配合,增強了講課的藝術效果,更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如,配合化學實驗課,用試劑繪制山水畫,通過噴染不同試劑進行化學反應,顯現出使人變幻莫測的絢麗景色,給人以美的享受。此外,還可以密切結合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繪制大量的圖畫、海報等,發揮美術學科的教育作用。
3 實現素質教育中美術教育教學的主要途徑分析
3.1 繪畫技能的訓練與審美鑒賞能力的培養并重
美術教育包括藝術制作和審美能力兩個方面,它是互為聯系的。教師也應把審美教育放在與繪畫技能訓練并重的位置。只要求學生掌握繪畫技能是片面的、不完善的,它只是一種工匠式的手藝而已,在教學中充其量也只能教給學生一點純技術的繪畫技能,不可能對學生進行審美鑒賞能力的培養,也無法達成教學目的。
3.2 傳授知識與培養美感并重
蔡元培對美育是這樣論述的:“美育者,應用美學理論于教育,以陶冶情感為目的者也。”造型藝術的審美鑒賞是通過有形可視的藝術形象進行的,而構成藝術形象的線條、形體、色彩等要素和它們之間按照美的法則進行的組合關系,則是誘發美感的直覺媒介。在傳授美術知識的同時,教師要培養學生能從各種形式要素中體驗寓于其中的情感和意味,使學生具有一雙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進而升華到對作品的理性認識,達到魯迅所說的“能感上令我們看了不但喜歡玩賞,尤能發生感動,造成精神上的影響”的教育效果。
3.3 專業修養與全面素質并重
美術教師不僅在業務上必須較全面地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成為本專業的“多面手”,而且還應有一般文化知識的全面素養。不同的藝術門類之間,有許多相互通聯的法則規律,審美教育的實質是人的文化素養的教育。因此必須拓寬教師的知識面,開展課外藝術活動,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
3.4 支持鼓勵,堅定自信。鼓勵學生大膽想象
黑格爾說:“最杰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愛因斯坦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它是科學研究的實在因素。”因此我認為在美術教學中應以引導為主,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與創造,不能輕易否定學生不合常規的想法,或動輒以“異想天開”、“白日做夢”等有明顯貶義的話語訓斥學生,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時,教師應學會傾聽,充分肯定,不拿自己的觀點左右和制約學生。鼓勵學生嘗試用多種方法創造。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說:“人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我回想自己的學生時代,老師一句表揚的話、一個信任的目光、一種贊許的眼神都使我信心倍增且終生難忘。
4 結語:
總之,美術教育已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該改變片面地傳授知識和純技術訓練的傳統觀念和教學習慣,學習各種教育理論,綜合各種經驗開展教學實踐。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不斷總結,更新和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使之形式多樣,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黃秀娜.論美術教育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作用.成功,2012-01.
[2]李潔.論學校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