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
摘要:當前,大學生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進而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尤其發生在獨立學院,高校常規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已經越來越無法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當前考慮的重要問題在于,如何在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體現出獨立學院個性化和創新型的心理教育方式。文章從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實際出發,提出以高校個性化和創新型的教育方式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有效途徑,希望能夠對以后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教學啟發和建議。
關鍵詞:獨立學院;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課程創新
大學生作為中國社會中文化層次高、發展潛能大的人群,一向被認為是年輕有為、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群體。然而,近年來頻繁發生的大學生負性事件,令人們在震驚、迷惑之余也產生了深深的思考。大學生是承載著社會、家長高期望值的群體,他們自我期待值高,成長發展的愿望非常強烈。但由于青年期心理發展的特殊性,往往容易出現心理波動大,心理沖突多,心理承受力較差,心理問題發生率相對較高的現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作為高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徑,為培養身心和諧的高素質人才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不斷推動心理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能夠使學生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有助于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提高心理承受力,以適應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這是提高受教育者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擺在高校學生工作者面前的一項戰略性任務。
一、獨立學院心理健康課常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主體和中心不明確
本課程常規的教育方式都是以老師為主體,采用傳統的說教和灌輸式教學。沒有掌握教學對象的心理特征、實際需求和心理發展規律,此外,不能根據學生的需求完善教材建設、設計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法,強化實踐環節。大學生的主體性體現的十分不明顯,教學形式不夠豐富多彩,使得學生無法自覺融入教育過程并充分體驗領悟。教學的中心仍然是以傳統的說教和“填鴨式”的教學為主,沒有項目和實踐做依托。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未能配套的訓練心理調控技能,理論和實踐無法真正實現一體化。
(二)教學形式單一
以往的教學都是老師先嚴格參照教學大綱制訂教學計劃,然后按照教學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授課。這樣的培養方式曾經在教學工作中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弊端逐漸顯現,內容缺乏針對性,不能為實際教學活動提供效的指導,甚至有些教材出現內容上的錯誤、過時或不科學。教學中必要的評價環節形式單一,單純的是學生對老師的上課情況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機制未能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彈性不夠大,阻礙了他們的個性化發展。長期以來,我國高校的教學過程最后都是以一次考試成績是否通過作為學生是否合格該門課程的唯一標準,這已經遠遠達不到如今教學的要求。
(三)脫離時代步伐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網絡、多媒體等新穎的教學載體作為開放教育資源的一種特殊形式,以其豐富的學習內容、靈活的學習時間和地點以及開放共享的理念受到越來越多學習者的青睞,尤其是高校大學生,對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質量,進而深化我國高校的教育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常規的心理課暫時還無法與時代接軌,靈活的應用優質的網絡、多媒體等新穎的教學載體,無法將新媒體與大學教學活動進行優化整合。
二、個性化和創新型心理課教學改革
(一)以學生為主體,以發展為重心
突出強調學生心理健康自助能力的形成,教師只需講清基本原理、活動步驟與活動方法,重點圍繞調動大學生的主體性與積極性。“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這是許多教師的體會,如何培養及挖掘這份能力是教育教學的難點和重點。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即從以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為中心。一改以前老師“獨角演戲”為學生“眾人唱戲”開展互動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并做為其考試成績的一部分。在課堂中安排足夠的時間進行學生活動和師生活動,使師生在一節課的活動頻率及活動方式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人都動的“眾人唱戲”。突出了雙邊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二)豐富第二課堂的創新實踐活動
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延伸、補充和拓展。可以指導學生完成某一個具體的學習項目并提高相應的心理技能為目標,用項目完成目標替代知識掌握目標,圍繞項目設計學習活動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思考和體驗。還可以將心理課實訓納入教學計劃,體現獨立學院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并重的人才培養模式,圍繞獨立學院大學生普遍出現的心理困擾設計若干課程實訓題目,將生活實際中的各種情境融入學習活動中,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訓練心理調控技能,使理論和實踐真正實現一體化,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社會,正視現實,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加強自身的行為修養和就業能力。
(三)夯實三大陣地
校園文化、以新媒體為主導的網絡陣地、學生社區是心理健康教育得以普及的三大主要陣地。高校要通過大力舉辦交流會、學術講座、心理劇、開展各類社團活動,組織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知識普及活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利用新媒體拓展心理健康的陣地,形成信息化教育平臺,“微課”專題的學習,也可以將學生的心理健康從教室里拓展到網絡信息平臺,讓學生隨時隨地學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通過獨立學院領導班子、系級領導班子、班級領導班子構成完善四級網絡: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系部二級心理輔導站、班級心理委員、宿舍朋輩輔員。
參考文獻:
[1]張小虎,陳陽,常麗萍.“顛倒的課堂”學習模式的基本理論與設計實踐[J].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2).
[2]楊琴,林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方案研究[J].校園心理,2012(8).
[3]陳竹.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10).
[4]周麗芳,汪林林.新形勢下有關教改的幾點深思[J].大眾商務,2009,3:132~133.
[5]徐來芳.如何科學運用活動單導學模式提高課堂效率[J].才智,20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