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夙慧
摘 要:創作一個好故事,不僅需要在構思中把握關鍵要素,更需要多種藝術手法、形式技巧的共同參與。本文結合本校開展的“信大故事”項目相關作品,通過文本分析,探討故事在實際創作中應把握的基本要領及方法技巧。
關鍵詞:故事;主題;情節;語言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5-0002-02
故事是一種讓人記得住、講得出的口頭文學作品,創作時側重描寫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通過生動的情節來刻畫人物,體現主題。故事的創作應遵循的一般原則:藝術上的口頭性,思想上的人民性,傳播過程中的群眾性。一個直抵人心的故事,往往具有雷霆萬鈞,山呼海嘯的力量。2013年8月習主席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要精心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創新對外宣傳方式,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币虼?,好故事的創作應具有積極寓意,體現時代主題,同時不失故事的深廣生動、有趣可讀等特點。
一、精心選擇主題
故事的主題是對現實生活的描繪和藝術形象的再創造所表現出來的中心思想,是故事的靈魂,也是作者的創作的目的及價值意義之所在。主題展現的深淺往往決定著故事質量的優劣,因此,精心選擇、充分挖掘故事的主題是創作好故事的先決條件。
主題選擇得當,故事閱讀后應會帶給人一定的想法、感染、啟迪、受教、娛樂、啟發等等不同的感受。當代著名作家、小說家汪曾祺在《我的創作生涯》里談到一段話:“我曾經說過,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潤,讓人覺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詩意的。我對生活,基本上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我認為人類是有前途的,中國是會好起來的。我愿意把這些樸素的信念傳達給人。”他談到希望自己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潤、讓人覺得生活是美好的等等意愿,這也是在選擇故事主題時應該參考的價值理念。
我校教員在創作有關劉曉明教員英雄事跡的心得時談到,選擇的題目是《一塊小木板》,圍繞這塊小木板發生的故事正是劉曉明教員勤奮工作、勞累成疾后,始終不忘本職工作,忠于職守,兢兢業業,至死方休的精神,這也是該故事所傳達的主題,于潤物無聲中引導廣大師生堅定信仰、堅持奮進、堅守底線。
二、提煉典型情節
情節是故事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情節的豐滿、曲折生動關聯著故事精彩程度。因此,故事情節的創作要有典型性,故事情節越典型,越能體現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矛盾,就越有利于人物典型性格的塑造,進而突出主題。
故事來源于生活,但通過對生活發生事情的整理、提煉和安排,創作出的精彩情節,則比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具有代表性。好故事的情節鋪設都有講究,情節的生動曲折、波瀾起伏和扣人心弦,應該是所有優秀故事的顯著特點。何處設伏筆,何處前后照應,何處是塑造人物的精彩描寫,都應仔細提煉。
我校學員創作的精彩故事《生死三秒鐘》,正是準確把握了關鍵情節的提煉,講述中給人帶來了身臨其境之感:
撤步、引彈,他回頭看了看手中的手榴彈,在一瞬間仿佛下定了決心,用盡全身力氣將手榴彈投了出去??墒蔷驮诔鍪值囊凰查g,險情發生了——由于過于緊張握手榴彈過緊,投出時機太晚,手榴彈被他直接投在前方的防彈強上,反彈到腳下不足1米的地方,情況危急!而此時,他大腦一片空白,已全然不知所措!千鈞一發之際,杜教員一個箭步沖上前去,一把拽住他向反方向后退兩步,撲倒在地,用自己的身體死死護住他。
三、營造恰當背景
好故事的講述是需要鋪墊一定量背景內容的,讓讀者或聽眾對故事的來龍去脈有個清晰的認識。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只有將故事背景生動恰當地展示出來,故事主題才會真切可感,群眾才會接受認同。因此,背景內容的選材也應以服務主題、關鍵情節為基礎。往往一個經典的小故事或許內容不多,但是要追溯來龍去脈似乎有很多背景材料可選,難以取舍,這樣的情況下就要精選恰當材料,以最能突出主題、服務經典情節為主。我校教員創作的故事《博導正年輕》開頭的背景內容選擇是這樣的:
這是一張最新版的100元人民幣。這清晰的水印和土豪金“100”的字樣,具有超強的防偽性能,遠遠超過2013新版美元、2015新版歐元。這項技術與我校一位年輕的教員有著密切的聯系,他作為課題組組長參與完成的“某技術及應用”,引領了世界新一代鈔卷防偽技術。
在這則故事中,故事的主題是要凸顯年輕的博導銳意創新、勇攀高峰進取精神及肩負強軍興國的使命感。故事的開頭不是千篇一律的博導人生履歷介紹,而是通過極具吸引力的素材展開背景解說,給人以新奇、神秘之感,故事的講述也因此更吸引人,主題更加突出。
四、專注遣詞造句
經典故事的創作者通常會通過選擇凝練恰當的語言給聽眾留下深刻印象,甚至有些語句經過歲月沉淀而形成了經典語錄。在這里既有遣詞造句的學問,同時也有章可循。
(一)提煉有靈魂的語言
所謂語言“有靈魂”,是指提煉的語言應飽含深意、充滿哲理,讓聽眾感覺備受啟發且回味無窮。正如魯迅先生的經典名句一樣:“世上本沒有路,人走得多了就成了路”,具備名言警句的傳達效果。
語言的運用本質上是一種文化現象,文化積淀的深淺不同造就語言的千差萬別,所謂遣詞造句的功力也最容易體現在語言的運用中。因而,在故事創作中,應當秉承“唯陳言之務去”的理念,創新組織語言,用體味最真、最有感悟的語料來使語言新鮮有嚼頭。我校教員創作的故事《段主持的“藝樹”人生》的結尾這樣寫道:
段干事也是感性之人,他總結了人生三感悟:真聽,聽到最真實的聲音,才能得到最本真的素材,真看,感官世界,細致生活,才能不斷走在追夢的路上;真感受,感悟人文,不斷成長,才能讓“藝樹”開枝散葉、開花結果。
以上語句來源于個人對生活的體味總結。生活中能引起的感悟很多,有價值有意義的內容也不少,但經過認真選擇,去粗取精,把對生活最真的基本經驗、哲理提煉出來,就是真實的、有靈魂的語言。
(二)選用意義恰當的詞語
詞語的選擇恰當與否體現著一個人的文學積淀深淺。但語言沒有最正確卻有最恰當,這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語言積累。我校教員在構思《成功不是偶然的——記國家專利獲得者莊昊》這個故事中用這樣的語言描述莊昊:
莊昊用海綿吸水一樣的態度、釘子一樣鍥而不舍的精神、積小流以成江海的耐心和鐵杵磨針的韌勁對待每一次的科研活動,用腳踏實地的干勁,仰望科研界最璀璨的星空,他正是憑借自己的實際行動向我們詮釋著“百舸爭流,奮楫者先;中流擊水,勇進者勝”的人生信條。
“海綿吸水、鍥而不舍,積小流以成江海、鐵杵磨針”看似平常的熟語分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態度、精神、耐心、韌勁等優秀品質,恰到好處,生動貼切;“腳踏實地”和“仰望星空”運用得當,相對立又相成,形容莊昊具有踏實的干勁又高瞻遠矚;“百舸爭流,奮楫者先;中流擊水,勇進者勝”這一語言的引用,加深強化了莊昊的品格特點和精神追求。
一個好故事應是一件藝術珍品,既有內涵又有深度。創作者應秉承引領時代、真善純美、積極向上的價值理念,懷揣胸有全豹、高屋建瓴的藝術思維,把時代主題下人們值得紀念、總結、稱頌的好故事充分挖掘創作出來,使其精神和意蘊能夠代代相傳,淵源流傳。
參考文獻:
[1]劉鋒杰.“故事下的故事”——張愛玲作品的敘事分析[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5).
[2]李巖,李賽可.數據新聞:“講一個好故事”——數據新聞對傳統新聞的繼承與變革[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