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婉琴
摘 要:宜興紫砂壺的感人魅力,一是由于它材質的濕潤典雅,其礦泥稱之為“五色土”,紫有深淺,紅有濃淡。用本同綠泥調配,可燒造出“葵黃”“梨皮”、“沉香”、“水碧”等多種壺色。
關鍵詞:紫砂壺、藝術、文化內涵
中圖分類號: 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5-0013-01
紫砂壺歷來為古今中外,文人雅士所深愛好,時下,不僅被越來越多的黎民百姓作為生活實用品,而且已為藏家們所青睞,因此,一個用壺、愛壺、藏壺之風正在社會悄然興起,宜興紫砂壺以其端莊清麗的迷人風采、氣韻生動的造型藝術,幾百年來蜚聲于海內外,贏得了可貴的聲譽,縱觀紫砂壺藝,無不飽含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陶瓷文化的表達中獲限生命的永恒。
顧景舟大師古稀之年的作品“寫意的情趣更為濃郁,氣韻更為生動,形體內涵更為豐富,更具有一種靜穆之美,達到不俗不媚而樸雅堅栗的境界”?!八囆g作品越簡練單純,往往越要有深厚的功力,如:八大山人的畫,有時只有寥寥數筆,卻由于這幾筆蘊含的學識、素養、功力,足以使人陶醉其中?!眰鹘y壺,大多是以光貨為主,竹造型精煉,氣度端莊,以最簡單的線條,處理成無比精減的藝術品,這就是傳統紫砂壺的魅力,這就是我們中國紫砂文化的精髓,是我們一代又一代從事這個紫砂行業的藝人們所需接受并加以消化吸收,然后能發揚光大的源泉。
清代嘉道年間的陳曼生和楊彭年合作,由陳曼生設計銘刻、楊彭年制作,獨創了集書法藝術、陶刻藝術于一體的“曼生壺”之壺藝新風,稍后的畫家子冶與彭年、友蘭合作,開創了繪畫與紫砂壺相結合的藝術道路,并形成了“子冶壺”的獨特藝術風格?!奥鷫亍钡某霈F把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的精粹,詩詞、繪畫、書法、篆刻、雕塑融于一體,不僅表現出的制作者的個性特征,而且提高了作品的藝術素養。 由此可以看出,歷史上的幾位壺藝家,他們獨創的藝術風格不但影響同輩人,而且一直影響著近代和現代的壺藝創作。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傳統模式的紫砂壺藝,已經觸及到中國傳統文化范疇的各個方面。宜興紫砂淵源之長,影響范圍之廣,所產生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之多,可說是中外陶瓷史上的一個奇跡。之所以會有如此的魅力,除了紫砂本身特有的優良品質外,它表現出制作者的個性特征和涵蓋的藝術素養是其他炻器、瓷器和金屬器所無可比擬的。
研究紫砂陶藝的文化內涵,不能只停留在外部世界比較直雞肉的表面現象上,而應該進入到比較深的層面。去分析研究傳統文化在紫砂陶藝優秀作品中的位置及主導作用,揭示其本質的特征,只見其傳統文化的枝葉,不見其根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妨礙了認識紫砂傳統文化精華之所在。皮毛的繼承是很難有大發展的,抓不到事物的本質,也就容易使新的紫砂陶藝作品停留在表面的模仿上,陳陳相因,無所發展和創新。 紫砂藝術是一種”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藝術創作形式。一件好的紫砂壺,除了講究形式的完美與制作技七精湛,還要審視紋樣的適合,裝飾的取材以及制作的手法。再說壺藝本身就是感情。所以一件較完美的作品。必須能夠抒發藝術的語言。既要方便使用,又要能夠陶冶性情,啟迪心靈,給人油然而生的一定藝術感受。誠如已故紫砂大師顧景舟所說“總之,藝術要有決斷、要樸素、要率真,要把親自感覺到的表達出來,以達到形、神、氣、態兼備,才能使作品氣韻生動,顯示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深蘊的文化內涵,在紫砂陶藝作品中表現了來的“書卷氣“,把傳統文化的精神和氣魄融匯在造型與裝飾之中,開成了紫砂陶藝內在的生命力。紫砂陶藝是屬于個性鮮明,風格特點比較突出的陶瓷藝術作品。創作設計新的紫砂陶藝作品,首先需要認識和掌握其特性,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領悟和理解紫砂陶藝的藝術規律和美學特征,深入進去,發揮創造精神,紫砂新作會越來越有所發展和提高,在傳統風格的基礎上表現出作者的個性。
創作不能游離紫砂陶文化,宜興紫砂陶之所以長盛不衰,很大程度上的一個原因在于它三厚的文化底蘊。紫砂素受文人墨客之青睞,文人對它的評價是“濕潤如君子,豪邁如丈夫,風流如詞客,麗嫻如佳人,葆光如隱士、瀟灑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樸訥如仁人,飄逸如仙子,廉潔如高士,脫塵如衲子?!保ā盾鴫貓D錄》)且遑論出自高手名家的精妙之作,就單僅一件普通的紫砂器皿,也會因了知名學者、紳士為其題銘、鐫刻而身價百倍。因而,看似一把小小的紫砂壺,其中卻凝結著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折射出紫砂陶文化的亮點。不講章法,胡亂涂鴉,嘩眾取寵,其實毫無文化可言,甚至是對文化的一咱背離和侮辱!因此,創新不能脫離文化底蘊,沒有文化底蘊的紫砂作品是沒有生命力的。
參考文獻:
[1]陸浦東.五色土新傳[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3.
[2]史俊棠,盛畔松.紫砂春秋[M].北京:文匯出版社,1991 .
[3]徐秀棠,唐俊萍.中國紫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