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路
摘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使學生在閱讀能力方面有所提高,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采取有效的策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對閱讀有興趣,是持續閱讀的不竭動力,也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前提條件。在語文課堂上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讓學生主動地想讀書,并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關鍵詞:閱讀興趣;語文素養;課堂教學;小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138-01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訓練之一。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在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只有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激發其閱讀興趣,才能讓學生主動地想讀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心理學中,興趣被定義為個體因與活動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那么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呢?我認為做到以下幾點是十分重要的。
1.巧妙導入,激發閱讀興趣
教師關注學生的心理特點,始終以興趣引領讀書。課上教師巧妙設計導入,引人入勝。同時教師啟發學生圍繞課文題目提出疑問,既幫助了學生理解了課題,滲透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培養,又引導學生確立了學習的目標,產生了閱讀期待,開始了主動探究,迫切地想知道課文的內容,并從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例如,蘇教版語文教材《蝸牛的獎杯》是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善飛的蝸牛獲得飛行比賽的冠軍以后,得意洋洋,不思進取,結果翅膀退化,喪失了飛行能力。這則寓言故事讓學生懂得在榮譽面前驕傲自滿就會阻礙自己進步的道理。課堂教學中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的。
師: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種可愛的小動物,那就是蝸牛(出示蝸牛爬行的視頻),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蝸牛嗎?
生:蝸牛的頭部有兩對觸角。
生:蝸牛吃草本植物的表皮,危害植物。
師:說的真好,老師要為你們豎起大拇指,真棒!可是你們知道嗎?在很久很久以前,蝸牛還長著一對有力的翅膀呢!(出示長翅膀的蝸牛圖)看到這樣的蝸牛,你有什么疑問嗎?
生:蝸牛怎么會長著一對有力的翅膀?
生:蝸牛為什么會有這樣大的變化?
生:以前的蝸牛竟然會飛,為什么現在我看到的蝸牛都是爬行著的呢?
師:同學們的問題真多,那你們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嗎?
生:想。
師: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課文里,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由地大聲地讀一讀課文,到文中尋找答案吧!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教師出示蝸牛正在爬行的視頻,學生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過去了,并能說出一些對蝸牛的了解。教師巧妙設計導入,啟發學生圍繞課題《蝸牛的獎杯》質疑,讓孩子產生閱讀期待,愿意去了解課文的內容。
2.創設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教師創設情境,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欲望,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讓學生喜歡讀書。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特點,盡量以富有情趣的場景引起學生對課文的關注,愿意去讀書,急切希望能夠了解課文的內容,并從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只有調動起孩子們主動學習的興趣,才能達到學生愛學語文、學好語文的目的。
例如,《蝸牛的獎杯》課堂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師:蝸牛捧走了冠軍獎杯后得意洋洋,它白天晚上都背著獎杯。可是這獎杯很大很重,壓在蝸牛的身上,讓它越飛越低,越飛越慢,一天、兩天、三天、一個月、兩個、三個月……有一天小蝸牛遇到了當初一起參加蝸牛比賽的對手——蜻蜓、蜜蜂、蝴蝶。老師現在邀請三名同學扮演者三只小動物,上臺表演。(指名三名同學上臺)
師:(戴上蝸牛的頭飾表演動作飛啊飛,遇到了蜻蜓)
生:(戴著蜻蜓的頭飾)蝸牛啊,你快放下獎杯啊,要不然你就飛不動了啊!
師:(戴著蝸牛的頭飾)不行啊,我不背著,別人不知道我是飛行冠軍啊!
生:(戴著蝴蝶的頭飾):蝸牛啊,你不背著獎杯我也知道你是飛行冠軍,快放下獎杯吧,要不然你要飛不動啦!
師:(戴著蝸牛的頭飾)不行啊,我還想讓更多的人知道我是飛行冠軍啊!
生:(戴著蜜蜂的頭飾):蝸牛啊,你快放下獎杯吧,獎杯你還可以再去爭取,但是你再背著獎杯就不能飛啦!
師:(戴著蝸牛的頭飾)不行啊,我不背著別人不知道我是飛行冠軍啊!(表演蝸牛繼續背著獎杯飛行,越飛越低,越飛越慢,最終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課堂教學過程中,當蝸牛遇到曾經的比賽對手蜻蜓、蝴蝶、蜜蜂時,老師和同學們分別飾演不同的角色,從角色扮演中學生體會蝸牛背獎杯最終導致其翅膀退化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上創設情境,讓學生充當故事中的人物,鼓勵學生表演,練習說話,以積極的狀態投入到課堂中,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興趣,讓他們愉快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
3.圖文結合,引導學生觀察圖片,激發閱讀興趣
低年級的課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動、活潑的插圖,并且大部分插圖都包含有聲情并茂的故事情節。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通過看圖,說說圖上畫了什么,然后圖文對照讀課文。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圖片,掌握閱讀方法,學生得到老師的肯定,在課堂上感受到自己的進步,感受閱讀帶來的快樂,進而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例如,執教《蝸牛的獎杯》這篇課文時,我出示課本插圖請學生仔細觀察。
師:(出示課本插圖)以前的蝸牛是什么樣子的?請你仔細看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生:它長著一對翅膀。
生:它和蜜蜂、蝴蝶、蜻蜓在一起飛。
生:它飛的很輕松,臉上還掛著微笑。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說的也很好。那請同學們到文中去找一找答案。
生:它長著一對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飛翔。
這一教學環節,學生通過觀察插圖,對以前的蝸牛有了形象的記憶,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對讀懂課文,理解字詞句都是很有用的。教師注意循序漸進,引導學生觀察圖片,掌握閱讀方法,讓孩子自己愿意讀書。
4.鼓勵學生多讀,交流閱讀感受,激發閱讀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充分地讀,如果沒有學生充分地讀,而是教師一味地講授、分析,然后讓學生記住閱讀結論,久而久之,學生便會覺得閱讀索然無味。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還應引導學生圍繞閱讀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感受,將自己的想法融入到閱讀中。此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們一起交流自己的感受,這些個性化的想法匯集到一起,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讓他們的求知欲變強,進而激發出孩子的閱讀興趣。
例如,語文課堂上,我指導學生交流學習課文《蝸牛的獎杯》后的內心想法。
師:同學們,學了《蝸牛的獎杯》課文,你有什么感想?
生:看到再也不能在空中飛翔的蝸牛,真替它可惜。
生:如果蝸牛沒有把沉重的獎杯背在身上,它的翅膀就不會退化,它仍然可以飛翔。
生:蝸牛只想著讓大家都知道自己是飛行冠軍,最后卻因為整天背著獎杯不會飛了。
生:蝸牛不懂得成績只能說明過去,它太驕傲了,它的驕傲自滿最終害了自己。
教師引導學生交流學習后的感受,鼓勵孩子暢所欲言,孩子們的想法都能表達出來。
5.采取賞識策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對于學生而言,教師對于他們的賞識非常重要。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一個贊賞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對于學生而言都是極大的肯定。在課堂上學生會愿意積極舉手發言,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從而激發出學生的閱讀興趣。
例如我在執教《蝸牛的獎杯》這篇課文時,我準備讓一名同學朗讀課文,在高高舉起的小手中,我發現一個性格內向的女生也舉起了手,當我點名讓她來讀的時候,她的聲音很小很小。我知道這是緊張的表現,于是我溫和地說:"別緊張,聲音放大一點讀,你的發音很準確!"在我的鼓勵下,她慢慢地開始大聲朗讀起來,接下來讀得越來越好,我和其他同學都給與她熱烈的掌聲,那節課她的臉上一直都是微笑著的。那次之后,在語文課上,她的閱讀興趣越來越高,每一次表現的都很好。班級里像這樣的學生還有很多,作為老師,在學生朗讀課文后,應該多鼓勵,多贊賞,讓學生愛上閱讀。
教師應該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愛上閱讀的同時,還可以培養和發展學生對于語言文字的感受力、欣賞力與運用力,從而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一旦學生們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不會覺得閱讀是一種沉重的負擔,而是一種甜蜜的享受。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因勢利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愿意從書中獲取知識,愿意與書本進行交流。
參考文獻:
[1]劉海濤.王林發主編《小學語文:名師魅力課堂激趣藝術》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貢如云等著.《語文教學論》.江蘇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