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紹禹
摘要:優美的音樂不僅能促進人思維的發展,而且通過音樂審美教育可以培養高尚完美的人,在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法,是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是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要求。面對全新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如何切實搞好高中音樂教學,提高廣大學生的音樂素養,達到新課標中教學效果的要求,是每一個高中音樂教師必須積極認真探討的課題。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學;教學方法;審美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9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297-02
音樂欣賞課的首要教學目的是: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感受,以及體驗、鑒賞音樂美的能力,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而普通高中的學生課業負擔較重,學生對于音樂課中的理論性知識缺乏學習的強烈動機。人的認知與情感是同步發展的,教師要充分發揮音樂對學生情感的促進作用,并使學生的情感與認知相結合,在音樂教學中采取以學生為本的探究式學習,這也是社會進步和教育發展的要求。本研究深入探索了探究式學習的具體方式,旨在使音樂欣賞教學更適合于高中學生的學習基礎和特點,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認知水平的提高,以探索性、研究性學習促成學生形成良好的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促進學生的情感與認知良性發展。
1.備課要體現預設與生成的統一
在備課時,教師要把握預設與生成的內在聯系。所謂預設,就是根據教育目標和學生的興趣、學習需要及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設計教育活動。所謂"生成"是指教師依據學生的興趣、經驗和需要,在與環境交互作用中進行有效的動態性調整,以引導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進行新知識的探究活動。在生成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和物質環境,關注、支持、引發學生的主動探索和交往的欲望,滿足他們自主活動、自發學習的需要。
2.營造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
在教學過程中,良好的課堂氣氛和人際關系是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前提條件。如果學生在課堂中一直處于緊張狀態,那他主動參與的可能性不會大,參與的質量也不會高。營造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2.1不輕易否定學生的不同見解,不符合標準的答案或看似笨拙的方法。對學生的新穎的觀點和想法盡可能給予鼓勵性評價。
2.2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質疑、提問,發表不同意見。不指責學生提問的深淺、遠近,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課堂中可開展學生間的提問辯論,也可開展師生間的提問評論。
2.3當學生出現錯誤時,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我改正,把糾錯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不能包辦代替,更不能一味地嚴厲指責學生。
2.4安排好課堂節奏,給學生留足夠的思考和發揮的時間和空間。教師不能因為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而一味地追著學生要答案。
3.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高中音樂課堂教學
教學是學校永恒的旋律,新的時代呼喚新的教育形態,對課堂教學的研究與實踐將進入新的階段。由于我國傳統的課堂教學已不適應當今社會的迅猛發展,面對我國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借鑒多元智能理論指導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實踐,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等方面研究高中音樂課堂教學。
3.1在教學目標方面。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擁有多種智能,都有自己的智能強項和弱項,每個人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方法。只要有適宜的課程和學習環境,每個學生就能得到相應的發展,課程目標應該面向全體,追求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興趣,發展音樂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
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層面具體表述。多元智能課程的目標就是符合每個學生的興趣目標,學校重視的不是課程開發,而是人的發展。因此,我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對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實踐作研究。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目標,即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在教學實踐中,音樂作品應該貼近生活,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表現、審美能力,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濃厚興趣。
3.2在教學內容方面。普通高中音樂課的內容應該體現多樣化及可能性的特點,應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和發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有機結合起來。課堂教學突出音樂的藝術特點。多元智能理論強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和理解――為理解而教。因為,教學內容可以促進多種智能的發展;在不同的教學內容中可以發展某種特定的智能,高中生具有很強的求知欲和較廣的知識面,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相關的教學內容,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項音樂活動。為學生提供基礎性的、豐富多彩的內容和信息,拓寬藝術視野,使音樂學習更有趣、更容易,充分體現課堂教學多元化,培養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3.3在教學評價方面。課堂教學評價是指依據教育方針、一定的教學目標,利用可能的評價技術,對教學效果和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等做出價值上的判斷,以期改進教學工作。課堂教學評價是教學工作的重要一環,它對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改革起著日益顯著的作用。在多元智能的評價中非常重視真實測驗。加德納指出,我們測試學生多元智能的最好方法是,觀察學生如何運用每項智能的符號系統。例如,你可以觀察學生如何玩邏輯游戲、如何操縱機器、如何跳舞,或在合作學習小組中如何處理爭執。在自然的環境中,觀察學生解決問題或制作產品的方式,是提高學生在各科目方面能力的較好方法。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還要改進與完善課程評價機制,評價對象包括學生、教師、教學過程,著眼于評價教育、激勵與改善功能,淡化和摒棄排序、篩選等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