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木火
摘 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最為艱巨的環節在于農村的建設,特別是在一些較為貧窮的地區。一個不包括農村的小康,特別是不包括貧困地區小康的社會,就不能夠稱之為全面建設的小康社會。就目前來說,我國正處在扶貧攻堅,加快小康建設的關鍵性階段,以確保在2020年之前全國各個地區能夠實現進入全面小康社會,這就要求建設過程要認真貫徹和落實扶貧工作的會議精神,將精準識貧、扶貧與脫貧積極貫穿于黨建工作的整個過程。
關鍵詞:黨建工作;精準扶貧;措施
中圖分類號:D26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12-0138-02
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想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的問題是至關重要的,要把這項內容作為小康社會建設的重點內容。要將黨建工作與推進農村建設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可以通過各項活動,采取多種方式及措施,進一步扎實推進農村的建設工作,這樣能夠形成組織資源和社會資源的良好互動,促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
一、精準扶貧
(一)精準扶貧的含義
所謂精準扶貧,就是針對不同程度的貧困地區或區域,根據不同的貧困戶的生活狀況,采用科學有效的程序對扶貧對象進行精確識別、幫扶和管理的一種扶貧方式。
(二)為何要精準扶貧
三十多年來,經過各級政府的不懈努力,我國的扶貧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由于長期以來貧困戶底數不夠明確,也缺乏統一的扶貧系統,因此,在具體的扶貧工作過程中,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的問題。如針對性不強、扶貧的基金和項目指向不準等等,使得真正需要幫助的居民并不一定得到應有的幫助。
精準扶貧的反面即粗放扶貧。一直以來,我國貧困居民的數據均來自調查后的逐級分解,扶貧工作中長期存在低質和低效問題。從表面看來,粗放的扶貧是工作方法存在的問題,其實質反映的是干部的群眾理念和執政理念的問題,不可小視。
當前的扶貧制度存在著不少缺陷,針對性不強。所謂扶貧就是要做出雪中送炭的事情,而不能夠只做表面的形象工程。綜上所述,原有的扶貧制度必須進行一定的修改和完善。
二、推進精準扶貧的措施與對策
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實施精準扶貧不僅是緩解貧困的重要手段,也是國家實現共同富裕和中國夢的內在需求。
(一)做好精準識別是扶貧的前提
精準識別是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的重大前提,即通過有效和合法的程序,將真正的貧困戶識別出來。遵循的原則是“以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以及動態管理。”以前,全國開展過關于農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扶貧開發政策“兩項制度”有效的銜接試點,實踐表明,這樣的扶貧工作雖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其程序過于煩瑣,操作性也不夠強,所以我國其他地方探索出了另一個能夠精確識別的好方法,根據國家的扶貧標準,由居民來填寫申請表,第一步通過村民小組召開的會議進行評選,第二步再由村“兩委”召開村、組干部和村民代表會議進行評選,最終將結果公示與眾。根據公示,再次召開村、鎮兩級干部和村民代表會議進行評選和公示,無異議的情況下將有勞動能力且收入低的農戶作為貧困農戶。因此可以看出,不論何種方式的識別過程都應當發揚基層民主制度以及群眾的建議,將識別的過程透明化,讓百姓自己決定誰是窮人,誰更需要幫助。
(二)精確的幫扶
精確的幫扶是精準扶貧的關鍵。由貧困戶識別出來后,針對其貧困的情況篩選相關的責任人及幫扶措施,以此來確保幫扶效果。
1.堅持方針。精確幫扶過程應堅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總工作方針,重點應從“人”和“錢”兩個方面進行細化,以確保幫扶措施的成效落實到戶和人。
2.到村到戶。盡可能做到“六個到村到戶”,即基礎設施到村到戶、產業扶持到村到戶、教育培訓到村到戶、農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戶、扶貧生態移民到村到戶、結對幫扶到村到戶。
3.因戶施策。通過進村入戶,分析和掌握各種貧困的原因,逐戶進行幫扶。按照一定的原則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游則游,實施水、電、路、氣、房和環境改善“六到農家”工程,切實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幫助發展生產,增加收入。
4.資金到戶。在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現金、實物以及股份合作等一系列方式將資金直補到戶;在住房建設方面,可以將技能培訓、創業培訓等一些補助資金直補到人;對讀中、高職學生的生活補貼、特困家庭子女上大學的資助費用,可通過“一卡通”等方式直補到受助家庭;異地扶貧搬遷、鄉村旅游發展等項目補助資金可以直接向扶貧對象發放。
5.干部幫扶。應采取群眾“點菜”、政府“下廚”的方式,以國家的扶貧政策及村情、戶情作為出發點來幫助貧困戶厘清發展的總體思路,從而制定出符合實際的扶貧規劃,明確工作的重心和措施,并落實嚴格的責任制,盡可能做到不脫貧不脫鉤。
(三)打贏精準扶貧戰役的基礎,夯實基層組織
做好精準扶貧開發的關鍵是要抓好農村的基層黨組織建設。習主席強調:“基層是黨的工作最為核心的力量,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民生之間的發展都是通過基層得以完成的。因此,打好基層的基礎是一個國家最根本的長遠之計和固國之本。因此,不能夠有一絲一毫的馬虎。落實基層黨組織干部的建設,關鍵就在于黨組織書記的領導。習總書記上臺以來,已經樹立了抓緊基層這一明確的目標,落實好基層黨組織的“三級聯述聯評聯考”和定期向黨組織做思想匯報等制度,明確了黨總書記需要抓什么、做什么以及干什么。真正有責任心的黨總書記能夠充分發揮對各個基層的考核,指導扶貧的風向。因此,書記應該對各項工作做出專職考察,定期對日常的工作和任務進行檢查,切實做好黨組織帶頭作用,全面加強基層組織的建設。這樣一來也就提高了帶領基層群眾奔赴小康的決心,做好領導群眾的能力,化解糾紛矛盾的能力以及培養各種管理事務的能力。在全面提高基層黨組織服務體系之前,完善黨組織的服務職能,不僅是黨員的最高要求,也是群眾需求,在積極探索建立管理事務之前,堅持提升基層黨組織的保障體系、發展產業,建設項目、開發扶貧和保障民生的有機結合。在注重農村合作的基礎上,也要加強黨組織的影響力,真正把農民與企業結合起來,使市場與群眾對接。在縣級領導方面,鄉鎮領導也應該對縣級提出的幫扶重點開發工作進行積極回復,在實施這些制度之后,也應該進行有力地整頓,跟蹤鄉鎮扶貧項目工作進展,引進企業,加強創業,進一步強化對基層服務型組織的考核,著力推動基層發展。
三、基層組織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作用
基層組織主要的任務是做好精準扶貧的統一安排、宣傳、領導群眾等一系列工作。因此,基層組織的任務是十分重要的。
(一)基層黨組織在精準扶貧中的作用
當前我國的任務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國上下就是要緊密團結在以習總書記為領導的黨中央,一起努力做好精準扶貧工作。基層黨組織作為帶領群眾發家致富的先鋒隊,要做到為群眾排除萬難,定點扶持。在基層,有許多優秀的黨員干部,他們為了人民群眾開拓創新,周圍群眾在他們的帶領下,精準扶貧工作得到了良好發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發揮基層政協組織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任務和作用
在進行精準扶貧工作中,基層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要學習和貫徹習總書記關于精準扶貧的重要講話精神。具體要做到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做好政協的連接作用。這是要凝集各方的力量,統一群眾的認識,起到連接政府與群眾的作用,積極與群眾進行溝通,發現問題,一起為脫貧工作獻謀獻策。
二是做到政協的知識引導作用。政協組織可以獻計獻策,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針對精準扶貧的重點難點,展開調查,并且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和文化,積極為國家和各方面精準扶貧獻計。
三是做好政協幫助的作用。盡可能幫助群眾解決難題,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幫助貧困戶尋找脫貧的道路。因此,幫扶作用是我們精準扶貧的重點,是群眾的依賴,也是政協組織努力的方向。
四是做到政協監督的作用。努力做好監督基層黨組織、政府的監督工作。做好宣傳工作,激發群眾和政協委員的熱情,為基層的精準扶貧做貢獻。
四、結語
精準扶貧作為我國新時期的戰略思想之一,是提高扶貧開發效果的一個必經之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期,我國的扶貧具有多元化的特點,扶貧的治理體系也圍繞著片區精準和個體精準建立專項扶貧、行業扶貧以及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統一考慮的格局,但由于存在著許多外在的因素,要想實現精準扶貧的最終目標,我國尚面臨著許多艱巨的挑戰。就目前來說,精準扶貧的實際執行與操作并不是十分令人滿意,主要原因有很多。要想真正意義上實現扎實精準扶貧,就要盡早開展國家和省級的貧困普查以及對于貧困地區的分類管理,采取由上至下的幫扶機制。
參考文獻:
[1]劉偉平.黨建領航精準扶貧需從四個方面入手[J].黨的生活(黑龍江),2016(1):36.
[2]李元學.實施“精準扶貧黨建工程”的四大著力點[J].黨的生活(黑龍江),2016(3):26.
[3]蘇積銳.貧困縣組織部門抓實基層黨建 助推精準扶貧的實踐與思考[J].黨的建設,2015(10):35.
[4]程顯峰.以“四個注重”助推基層黨建與精準扶貧工作有效融合[J].黨的生活(黑龍江),2016(5):31-31.
[5]朱建西.探索創新基層黨建模式助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J].黨的建設,2016(2):25.
[6]中共榆中縣委.以“支部+協會”互助資金為載體助推精準扶貧[J].黨的建設,2015(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