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崴奕+梅悅麗

摘 要:黨內(nèi)民主是黨的生命,而“公推直選”是近十年來黨內(nèi)民主建設中具有標志性的創(chuàng)新成果之一。在深入推進黨內(nèi)民主的語境下,闡述了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實行“公推直選”的制度依據(jù),指出了目前高校學生黨建存在著沒有充分調動學生黨支部書記和學生黨員這兩支隊伍的積極性這一突出困境。同時認為,正因為高校學生黨員的主體意識強、民主素養(yǎng)高,高校學生黨建的組織基礎扎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利益涉及面相對小等特點,使得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實行“公推直選”具有較高的適用性。因此,確立了在高校學生黨支部開展公推直選的原則,并進行了程序設計,以期進一步提升高校學生黨支部的創(chuàng)造活力。
關鍵詞:黨內(nèi)民主;高校;學生黨支部;公推直選
中圖分類號:D26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12-0142-02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積極發(fā)展黨內(nèi)民主,是增強黨的創(chuàng)造活力的重要前提。“公推直選”是近十年來黨內(nèi)民主建設中具有標志性的創(chuàng)新成果之一,也是基層黨組織民主建設改革實踐總結出來的一種新的黨內(nèi)民主模式。本文所要探討的就是在深入推進黨內(nèi)民主的語境下,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實行“公推直選”的必要性、適用性及程序設計。
一、公推直選的界定和依據(jù)
(一)何為“公推直選”
“公推直選”是指在基層黨組織換屆選舉中,在一定范圍內(nèi)公開推薦候選人,由黨員大會直接選舉產(chǎn)生委員會成員、書記和副書記。作為一種選舉黨組織領導班子的制度創(chuàng)新,“公推直選”在兩個環(huán)節(jié)中有比較大的突破。一是提名環(huán)節(jié)。變組織推薦為普通黨員和群眾公開推薦與組織推薦相結合,擴大了在候選人提名環(huán)節(jié)的民主。二是選舉環(huán)節(jié)。在選舉方式上,變等額選舉為差額選舉,使選舉具有實質性競爭。
(二)“公推直選”的制度依據(jù)
黨的十八大修改后的新黨章中規(guī)定:“基層委員會由黨員大會或代表大會選舉產(chǎn)生,總支部委員會和支部委員會由黨員大會選舉產(chǎn)生,提出委員候選人要廣泛征求黨員和群眾的意見。”其中,“提出委員候選人要廣泛征求黨員和群眾的意見”,這條是黨的十七大修改黨章時增加的。這是“公推直選”的制度基礎。
而早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就指出:“改革黨內(nèi)選舉制度,改進候選人提名制度和選舉方式。推廣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由黨員和群眾公開推薦與上級黨組織推薦相結合的辦法,逐步擴大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直接選舉范圍,探索擴大黨內(nèi)基層民主多種實現(xiàn)形式。”[1]這段論述可以說較為明確地提出了在基層黨組織中推廣“公推直選”。
在此基礎上,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又提出,“以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為根本,以加強黨內(nèi)基層民主建設為基礎,切實推進黨內(nèi)民主”,并要求“完善黨內(nèi)選舉辦法,改進和規(guī)范選舉程序和投票方式,改進候選人介紹辦法。推廣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由黨員和群眾公開推薦與上級黨組織推薦相結合的辦法,逐步擴大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直接選舉范圍。黨的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妨礙選舉人依照規(guī)定自主行使選舉權”[2]。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則進一步要求:“保障黨員主體地位,健全黨員民主權利保障制度……落實黨員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監(jiān)督權……完善黨內(nèi)選舉制度,規(guī)范差額提名、差額選舉,形成充分體現(xiàn)選舉人意志的程序和環(huán)境。”[3]
二、在高校學生中推行“公推直選”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高校學生黨組織試行“公推直選”的現(xiàn)實困境
從支部書記角度而言,目前不少學生黨支部書記都是以指定或變相指定的方式產(chǎn)生的,由此產(chǎn)生的后果就是:一方面,黨支部書記的公信力不夠,開展工作時困難時有出現(xiàn);另一方面,黨支部書記自身的工作積極性也不太高,不少屬于“被動式的工作”,對支部工作的整體設計比較欠缺。從經(jīng)驗上來說,抓學生黨建的關鍵在于要抓好支部書記隊伍建設。一個支部能否有充分活力,主要看支部書記的能力。而“公推直選”能夠擴大支部書記產(chǎn)生的范圍,也使其產(chǎn)生具有更廣泛的群眾基礎。
從普通學生黨員的角度而言,“公推直選”能夠充分利用學生黨員主體意識強的特點,通過提供推薦、選舉等參與途徑,既充分保證了學生黨員的參與權與選舉權,也激發(fā)了他們的政治責任感,增強了學生黨員隊伍的生機和活力。
由上所述,當前高校學生黨建的困境表現(xiàn)為沒有充分調動學生黨支部書記和學生黨員這兩支隊伍的積極性,而“公推直選”的推行不失為一個解決途徑。
(二)高校學生黨建的特點與“公推直選”的適用性
1.高校學生黨員的主體意識強、民主素養(yǎng)高。學生黨員所具備的主體意識和民主素養(yǎng)是推行黨內(nèi)民主的關鍵要素之一。通常而言,高校學生黨員皆為朋輩群體中的佼佼者,學生黨員在綜合素質尤其是政治素養(yǎng)方面明顯優(yōu)于普通學生,而民主意識則是政治素養(yǎng)的一項重要維度。這為推行“公推直選”提供了良好的素質基礎。同時,實行“公推直選”能夠通過選舉過程發(fā)揮政治教育功能,培育學生黨員的民主參與意識。
2.高校學生黨建的組織基礎扎實。近年來,許多高校在推進基層學生黨組織建設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實踐。很多高校在設置支部時,區(qū)分不同單位不同群體的特殊性,區(qū)分理工科專業(yè)與人文社會科學等專業(yè),區(qū)分不同培養(yǎng)階段、不同單位黨建狀況和文化氛圍等,探索以年級、班級、專業(yè)、課程、實驗室、公寓、社團、學科團隊等為單位設置學生黨支部、黨小組[4]。如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在學生黨建方面,向基層黨委及其黨支部提出了諸如“本科學生班級低年級有黨員、高年級有黨支部”和“支部建在班上”“支部建在學科梯隊上”等一系列要求,充分保證基層黨組織的觸角伸及學生黨員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都為推行“公推直選”提供了良好的組織基礎。
3.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利益涉及面相對小。一般而言,比起目前“公推直選”應用比較多的農(nóng)村黨組織而言,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利益涉及面相對小,發(fā)生組織內(nèi)部潛在利益沖突的可能性較低,推行“公推直選”的阻力相對較小,且潛在的風險也比較低。同時,實行“公推直選”能夠激發(fā)學生黨員的參與動力,保障學生黨員民主權利,強化學生黨員對黨組織的廣泛認同,為順利開展學生黨建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通過以上論述,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當前高校學生黨員、學生黨組織和學生黨建工作的特點都同“公推直選”的宗旨和目的相契合,因而,“公推直選”制度在高校學生黨組織負責人的產(chǎn)生過程中具有較高的適用性。
三、在高校學生中推行“公推直選”的原則和程序設計
(一)高校學生黨支部“公推直選”的原則
1.確保參與機會的普遍性和平等性。全體黨員一律平等表達意愿和主張,這是黨內(nèi)民主最基本的要求。參與機會的平等性表現(xiàn)為參與主體的廣泛性,“公推直選”制度應切實保障每一位學生黨員的民主參與權利。因此,推行學生黨支部“公推直選”,最基礎的是要保障每個學生黨員都有同等參與推選的機會,如果不能做到在黨章和其他黨內(nèi)法規(guī)規(guī)定的參與內(nèi)容面前人人平等,黨內(nèi)民主必然會大打折扣。
2.重視制度安排的程序性和漸進性。在構建“公推直選”程序的過程中須遵循直接選舉和定期選舉的要求,循序漸進地開展相關試點,保障過程的有序性。此外,還應充分考慮環(huán)境的適合性,即充分考慮不同院系、不同規(guī)模、不同成員的學生黨組織特性,制定兼具共性和個性的“公推直選”程序。
3.提高保障措施的有效性和針對性。作為一種試驗和試行的“公推直選”,普通學生黨員的信任感和參與熱情特別需要保護和珍惜,因此,推選不是一選了之,選后運作機制應被看成是“公推直選”的一個組成部分。通過建立如黨支部書記述職制度、支委工作滿意度測評等相應的配套制度,可以有效鞏固已有“公推直選”的成果。與此同時,處于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黨員具有不同需求,低年級學生黨員在專業(yè)學習和社團活動方面投注更多精力,高年級學生黨員則在職業(yè)規(guī)劃和未來發(fā)展方面傾注更多思考,在為學生黨組織負責人提供激勵保障時應注重區(qū)分不同學生群體之間的差異性,從而保證配套措施的針對性。
(二)高校學生黨支部“公推直選”的程序設計
“公推直選”的程序設計決定了其在多大程度上體現(xiàn)黨內(nèi)民主的實質。一般而言,選舉管理主要包括三個階段:選舉前的準備階段、選舉階段、選舉的結果確認及爭端解決。結合已有“公推直選”的經(jīng)驗和高校學生黨建的實際,可對高校學生黨支部“公推直選”的程序設計進行如下設計,詳見表1。
四、結語
在高校基層學生黨組織中推行黨支部負責人“公推直選”制度是一件新生事物,這既是對現(xiàn)狀的深刻認識,也是對未來的審慎思考。這一有益嘗試將保障和維護學生黨員的主體地位和民主權利,夯實基層學生黨組織負責人的群眾基礎,強化學生黨支部骨干的宗旨意識,增強學生黨員的模范帶頭意識,激活學生黨組織的生命力,鞏固基層學生黨組織的堡壘作用。
參考文獻:
[1]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N].人民日報,2007-10-24(1).
[2]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09-09-28(1).
[3]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N].人民日報,2009-11-18(1).
[4]徐繼玲.提高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有效性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4):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