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為重要。但高中語文教學卻一直處于尷尬的境地,主要是因為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相比,應試傾向最不明顯,并不是講什么考什么,試題內容和教學內容的直接聯系表現得最不明顯,而是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對本學科整體素質的考查。因而題海戰術不適合語文學科,靠大量做題難以培養出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高中語文
課標明確提出要注重“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現創新”。也就是說高中語文不但求廣,還要求有一定的深度和創新。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是在整合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吸納科學的教育教學理念的基礎上產生的,它以嶄新的理念,為語文教學注入了生機,使語文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課堂教學是全面落實新課改理念的主渠道,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高中語文課堂究竟應以什么樣的姿態才是最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如何才能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以下是我對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淺薄的認識:
1 科學設計教學的過程
1.1 引人入勝的導語
導語設計得如何,往往關系到全局和教學效果的好壞。語文課堂的導入應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諧美、理趣美,讓學生感受一種神圣、魅力和詩意,從而產生學習興趣。
(1)利用媒體,激發興趣。
對那些時隔久遠,內容深奧的課文,如《蜀道難》、《滕王閣序》這些篇目,在設計導語時,從旅游資源開發、與之相關的影視劇等入手設計導語,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拓展學生的思維跨度,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創設氣氛,營造氛圍。
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和情感性決定了我們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出動人的教學情境與氛圍。如在教學詩歌《雨巷》、《再別康橋》等優美的詩歌時,教師若能聲情并茂的背誦,或者放一段配圖的誦讀視頻,一定能帶動學生躍躍欲試的激情。
(3)故事理趣,引發思考。
具有思辨性的課文,可以用現實幽默智慧的故事導入,如在教學《拿來主義》時,我以著名作家馮驥才一次會見外國記者提問時幽默機智的回答導入,當時外國記者問他,中國改革開放學習資本主義,不怕變成資本主義嗎,馮驥才很風趣地回答:不,人吃了豬肉不會變成豬,中國學習資本主義的一些經驗也絕不可能變成資本主義。這樣,很自然的就引發學生去思考該如何正確去對待中外的文化遺產。
1.2 高超的課堂提問
高超的課堂提問能啟發思維、發展智力、活躍課堂氣氛,但教師提問必須要緊扣教學目標、考慮學生實際、突出教學重難點、找到提問的突破口、杜絕形式主義,才能真正達到語文課堂的最優化。
譬如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時,對環境的描寫和人物的塑造教學的重難點。我提出這樣幾個問題:1.林黛玉進賈府走的是正門、后門還是側門?這是為什么?你能畫出她的行蹤路線圖嗎?在她的行蹤描寫中,你又有何發現?2.林黛玉進賈府后“步步留心,時時在意”,表現在哪些方面?這又是為什么?3.我們應怎樣理解王熙鳳的哭和笑?4.寶黛初會作者是怎樣描寫的?作用是什么?這些問題的設計有目的性,導向性,同時又有一定的挑戰性。學生能從課文出發去尋找答案,又不拘泥于課本,可以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不同的見解往往能生成新的問題,符合課標提出的培養思考領悟發現創新能力的精神。這樣,既解決了預設問題,又有生成創新。應該說,沒有預設的課堂是低效的課堂,沒有生成的課堂則是沒有生命的課堂,而合理的問題設計剛好可以把二者完美地結合起來。由此可見,高超的課堂提問,能極大的優化課堂教學。
1.3 靈動的課堂教學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备咝дZ文課堂一定要遠離套式, 因時、因地、因文、因人而異的創造靈活多樣的課堂風格。
譬如同是講授《雷雨》一文,采用老師的啟發提示與討論相結合的方法;講授《竇娥冤》時,可用聲情并茂的朗誦營造出濃厚的劇情氛圍;講授《哈姆萊特》則嘗試著讓學生表演。不同文章采用不同的方式教學。
1.4 聯系現實,激發學生的人文關懷。
網絡、電視、電腦、多媒體等現代化通訊工具,使現在的學生不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傳統讀書人,語文教師在課前要廣聞博覽,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學生在學習時自然興趣盎然。譬如在教學《包身工》時,在學習課文后引導學生探討現代社會有無包身工,然后展示現代一些智障人員,及一些流浪兒童被一些無良老板控制做工的曝光視頻,從而引導學生去思考去評判。既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等語文素養,又發揮了語文的育人功能,培養中學生關注社會民生的人文情懷。
2 課堂語言接地氣,善于與學生溝通。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技巧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孩子。明智地愛孩子,乃是我們教育素養、思想和情感的頂峰”,如果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更應該充分關注學生的需求,給他們更多的尊重與愛護,使學生能親其師,信其道,最大限度地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而要做到這一點,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要提高語文教學效果,還要好好學習學生的交流語言和方式,去除交流障礙,與學生真誠自然地溝通。比如課堂上適當地學習使用網絡流行語,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評價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適時的激將刺激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參與積極性。
3 科學小結檢測
高效語文課堂,隨堂小結檢測是不可少的環節。語文教師要科學設計隨堂小結與檢測,使課堂知識系統化、條理化。根據語文課的特點,可采用綜合評點、整理筆記、集體答卷、口頭問答、重點評析、集體誦讀、討論辨析、強化記憶、課后實踐、調查訪問等多種多樣的形式。
無論是何種檢測形式,都應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歸納要點、強化考點為目的,問題設計要兼顧整體性,以達到取長補短、共同提高之目的。
高效的課堂離不開師生的共同努力,既要突出老師的教學引導作用,又要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只有兩者結合,才能使教學愉快而有效。在當今大班化教學現狀下,老師的課堂教學掌控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史云峰.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優化高中語文課堂的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
[2]夏愛云.基于課例研究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設計[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3]杜曉菲.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設計的探索[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
劉碧蘭(1972-),女,福建省華安縣人?,F為福建省華安縣第一中學中學一級教師。
作者單位
福建省華安縣第一中 福建省華安縣 36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