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凱
(鎮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鎮江 212016)
簡析職業高中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王 凱
(鎮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鎮江 212016)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對職業高中體育教育予以高度重視。提高身體素質,加強體育訓練是我國現行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宗旨,培養學生自主鍛煉,以增強體質,形成良好的運動品質與體育精神為理念。本文對現行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存在的普遍問題加以分析,提出相應對策與建議,旨在提高普遍教學中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職業高中;體育教學;問題建議
1.1 特殊國情下的體育教學
在職業高中學校,普遍存在對體育課程不重視的情況。從教師到學生都沒有意識到體育課程的重要性,這是教學思想的落后。課外運動情況就更無從考量了。而學生家長也是如此,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最大目標,希望孩子可以考試好大學。家長給孩子報了種類繁多的補習班,希望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也認為體育課程會影響學習成績,使得體育課程中學生越來越散漫,組織紀律性很差,給體育課程帶來很大負面影響。師資團隊更希望看到的是,學生可以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得到身體素質和體育精神的普遍提高。
1.2 體育訓練意識構建
在以往的教育經驗面前我們得知,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完成大量學業的基礎。在強壯的體魄下學生可以在其他文化課堂上更好的完成學習。體育訓練絕不僅僅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課程,在身體素質提高中可以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思想品格,以便學生在繁雜的學習壓力中用健康身體和愉悅的精神狀態來面對。但是高職院校對學生的體育系統不夠完善,導致了學生在其學生時代缺乏了相應的身體訓練。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使學校在升學率的問題上過分強化,很多學生承受極大壓力,課余時間也沒有保障。體育教師只是應付課程,課堂上沒有積極性。
1.3 傳承思想轉變觀念
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指導,成為迫在眉睫轉變傳統觀念的重要問題。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深化改革思想,使職業高中體育教學穩定發展,教師團隊在教學課堂上簡單地采取上課流程與措施,不足以達到現有教育水平整體提高的需要。要樹立正確的體育教學思想,以提升體育鍛煉意識,加強學生身體素質為出發點,規劃完善的課程指導和科學嚴謹的教學目標,從實際出發落實貫徹課堂教學的每一個重要環節中去。對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指導,要以終身運動為主線,以強健體魄為目標,以訓練教育為主導。改變以往競技體育為主的教學理念,在傳授理論基礎與應用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運動天賦與自主訓練的習慣意識,從而完成對運動原則的了解,掌握體育健身的科學方法和手段,最終獲得終身體育鍛煉的能力。
2.1 教練員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作為廣大教師團隊中的一員,體育教師區別于其他任課教師,不僅是教授學生理論知識,同時還在訓練學生的身體素質。因此要求體育教師要具有教學專業課程的能力,要有訓練體能的手段。雖然普遍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具備一定的學科倫理知識,但缺乏實際提高訓練水平的方法,與先進科學訓練系統存在一定的差異。學生的身體素質不相同,在缺乏差異化的教學過程中,使得學生對體育訓練產生逆反心理。這些問題沒有解決,訓練手段單一,學生沒有得到系統完善的訓練,訓練成績就難以提高,課程聯動性就難以拓展。
2.2 培訓設施不完善
體育教學并非其他文化課程,除了需要傳授理論課程的教室,也同時需要具備體育訓練的場地、用具、項目工具等。可以說,設施與場地的完善決定著體育課程的順利進行。因此,學校方面需要注意體育場地和體育設施的建設,其中教學工具尤為重要。但現行職高院校內普遍難以看到合適的教學場地與完善的教學工具。體育訓練場地有限,往往多個班的學生集中在狹小的場地同時上課。簡單破舊的體育器材與落后的教學工具,難以滿足體育訓練課程的實際需求。其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資金的缺失。我們要從兩方面認識問題:一方面,學校沒有對體育訓練課程予以重視,沒有規劃體育場地以及相應設施的具體方案。另一方面,學校總體面積不足,沒有完善擴大體育場地的能力,加之缺少教育經費支持,更加無法購置相應的教育工具和運動器械。
2.3 教學方法單一
現行職高院校受傳統高校教育思想理念的影響,體育課堂上還在沿用教師講課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沒有認識到對體育訓練而言,受訓者才是其整體課程的主體。同時,還忽視了在長期體育課程訓練中每個學生都是存在身體差異。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教學方法單一化,致使整體教學方案落后,而學生沒有得到更加行之有效的訓練提高。在新課標下,教學形式過于單一,創新意識遠遠不夠。例如,一些體育教師上課時對體育知識簡單講解,帶領學生熱身后就讓其自由活動了。這樣一來課堂缺乏活力,沒有達到職業高中體育教學中預期的目標。
2.4 教學過程缺乏對體育情感的培養
在體育教學的構成中對體育精神的培養尤為重要,忽視精神的培養與忽視身體素質同樣是重大失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很多學生帶有消極情緒上課。而且很多體育教師都不注重與學生的情感培養,沒有及時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心理問題,導致錯過了對學生身心健康鍛煉的最佳時機,沒有通過體育鍛煉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與不服輸的體育精神。這樣的實際操作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以及提高產生了不利因素,失去了職高院校在其教育過程中開設體育課程的重要意義。
3.1 提高師資力量
需對體育教師的加強和培養,以促使其在長久的課堂教學中,積累寶貴經驗,提高專業技能。通過對體育教育的發展歷程我們發現,優秀的體育教師能夠讓學生對體育課程保有激情,促成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因此師資力量的建設成為教育部門和學校提高體育教學的重要問題。與此同時,學校可以收納校外優秀力量來優化我們的整體教學質量。例如,招收退役運動員或退伍軍人等。這些經歷過專業訓練的從業人員對體能訓練更為了解,掌握了大量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專業的運動人才得以利用,優秀的技能水平得以發揮。當課堂上出現更為專業的師資力量,必將充斥整個教師團隊。對職業高中體育課程的發展必然起到深遠影響。只有淘汰那些素質和能力差的教師人員,才能夠不斷優化我們的師資力量,使學生受到全面完善的體育教育。
3.2 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
無論課程安排還是教學改良,我們都不可避免的遇到教學環境的問題。我們應重視思考在校園整體規劃與安排上,是否給予職業高中體育教學足夠的空間。文化課的開展需要三尺講臺,而體育課程的開展需要更多的講臺,它的講臺在校園中、在操場上、在每一個希望做好教育事業的優秀教師心中,更要落實在相關部門的規劃中。教育部門應加大對學習基礎體育設施的建設,給學校提供足夠的空間,讓學生得到寬敞的運動場地。同時也要加大體育器械和教學工具的購置以及日常維護工作,讓更多的學生都能夠得到訓練的機會,從而完成應有的學習計劃,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和綜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3.3 優化教學方法
硬件設施完善存在客觀條件,師資力量可以逐步完善,但是教學方法是最需要認真分析、及時做出反饋的重要指標。當前職業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不能只講不練,讓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狀態,學習失去積極性,效果也不明顯。鑒于個別情況,體育教師應以《體育教學大綱》的要求為理論依據,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不斷優化教育方法與教學手段。帶領學生從枯燥乏味的理論中走出來,進入有趣而生動的實踐型課堂。例如,讓學生自己組織運動項目或比賽,從而達到其主動學習鍛煉的目標。很多職業高中都會組織課堂以外的運動項目,以增加課時內無法完成的訓練科目。例如,田徑運動會、課余籃球比賽、大型體操表演、萬程越野接力賽等。這樣加大了學生的訓練科目,很好地為體育教師提供了操作性強的訓練科目。這樣,職業高中體育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4 做好思想工作
要關注學生情緒變化,做好思想工作。由于中學生尚處于青春期,心理和身體上的變化都很快,容易產生情緒問題。教師應鼓勵學生,加大他們的信心,不要因為某些動作不達標或者身體素質上不去而批評學生。在其成長過程中把握教育尺度,對學生未來成才具有深遠意義。同時,應將一些國內外體育項目和主流賽事給學生們講解分析,加大學習熱情,有利于培養師生情感,同時增加了課堂趣味性和知識性。而對大型賽事的了解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同時也開展了相應科目的訓練。在很多大型賽事上,我國優秀的體育健兒為國爭光,大大地感染了每一位學生。在體育精神的培養中完善心理成長,提高學生面對困難的意志品格,對學生時代體育精神培養具有深遠意義。
3.5 加大宣傳提高重視
提高對職業高中體育教學的重視不能僅作為宣傳口號,一定要落于實處。教育部門與學校方面要組織學習,進行宣傳。要提高學校領導和教師們的認識,要得到相關部門各級領導的認識,更要加強對外界的宣傳力度。要讓社會群體普遍認知,在學校和家庭乃至全社會共同努力下,使職業高中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得到重視。在宣傳過程中,我們可以采用現代宣傳的手法,摒棄傳統宣傳的陳舊,讓宣傳進入媒體時代。要做好從時代角度出發,加大宣傳力度完善宣傳目的,那么,要受到重視的前提就是要做出成績,讓學生身心健康真正受益。同時,學校要修改完善自身現有制度,不能讓教師以只完成工作為目的,應更好地完成課程思想,用負責任的態度去培養每一位學生。
職業高中體育教學作為職業高中教育的一門基礎課程,根據教育部門的統一規劃開展實施。在課程開展與實施過程中雖然還有諸多問題存在,但這并不影響教師團隊的信心。體育教學在學校教育中不容忽視其重要性,它不僅關系到學生身體健康,同時關系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本文注重實際經驗積累,注重人文成才關懷,旨在以傳承思想理念為導向,提高教學環境為目標,優化教學方法,做好思想工作,完成職業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教育制度與對策。
[1]劉春艷.試論職業高中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J].科技創新導報,2013(29):35-37.
[2]陳道深.當前高中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學周刊,2016(35):27-30.
[3]張勇.職業學校體育教學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8):36-39.
G807.3
A
1674-151X(2017)14-116-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4.062
投稿日期:2017-06-01
王凱(1979—),講師,本科。研究方向:職業學校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