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朝英 (深圳市寶安區沙井中學 518104)
“以人為本”理念下提高高中音樂欣賞課有效性的教學策略研究
晉朝英 (深圳市寶安區沙井中學 518104)
推動學生發展是教育之根本,高中音樂欣賞課要想實現有效性要以學生為本,不僅能夠提高教學效率,更有利于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本文對以學生為本的基礎上,有效的提高高中音樂欣賞課有效性進行了深一步的討論及分析。
以人為本;高中音樂欣賞課;有效性;教學策略
以學生為本,是對學生個性、尊嚴與人格的尊重與重視,由于每個學生所處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等各不相同,所以每個學生在學習的能力上、對知識的記憶理解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同。但是,在現實教學中,許多教師忽略了學生與學生間的這種差異,對學生采取統一教學,導致學生不能全面發展,而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面對這種差異,選擇因材施教,教師與學生形成一種朋友關系進行平等的交流溝通,在滿足學生學習的同時,引領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提高學生對音樂欣賞課的學習興趣。具體來說,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的主要包含學生的知識技術能力、價值觀與情感三個層面,其中知識技術能力,要根據每個學生的知識理解和學習水平,使學生對學習需求得到充分滿足,在教學方式上需要因材施教、靈活多樣,以促進學生對教學知識理解與吸收。此外,教學評價要通過對學生全面的綜合考慮,采取多樣化的方法,使學生對學習充滿信心。于此同時,教學活動在價值觀與情感方面,教師一定要注意要“以學生為本”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及探討分析。
在“以學生為本”的基礎上,還要對學生給予肯定和重視。構建一個和諧快樂的音樂課堂氛圍,讓學生快樂的學習,這有助于學生增加學習音樂欣賞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欣賞課堂中去。所以,教師,必須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能力與功底,增強對教學語言的掌控,以及說話聲音的大小、快慢等都要把握好,課堂內容要更加生動、準確,盡可能使教學語言符合音樂欣賞課的課堂要求。這樣能夠有效增加音樂欣賞課的樂趣,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和諧的學習環境,在寬松的環境中享受音樂欣賞課的美妙。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還要增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對學生的需求能夠及時了解。在教學內容上更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在音樂欣賞材料的選取上,要有鮮明的風格、極強的代表性還要是學生喜歡以及容易理解的音樂,不能按照教師的愛好來選擇音樂欣賞材料。只有這樣才可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實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開展音樂欣賞課,其目的主要是為了培養全校學生的音樂素質2,開發學生的音樂潛能并幫助學生提高音樂鑒賞的實際能力,最終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能夠有效提升學生音樂欣賞的最關鍵渠道就是課堂教學,要徹底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運用課堂教學增強學生的音樂欣賞體驗。教師在教導學生鑒賞音樂時,應該積極開展評論環節,并通過此環節不斷加強對音樂鑒賞活動的理解。音樂鑒賞教學應與時俱進向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在增強學生音樂體驗的同時也要正確引導學生進行表現音樂和評論的活動。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提出“我與音樂”的鑒賞課題,可以讓學生將音樂鑒賞的實際感受以書面或者口頭方式表達出來,進而增加學生對音樂的全面理解。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生音樂鑒賞的體驗,教師應該靈活運用和調節課堂內容,設計各種風格、課題、形式以及結構的音樂鑒賞內容,使課堂內容具有多樣性以及選擇性。
我們教師通常認為學生是“可塑造型的人”,認為自己講講解的內容學生會一字不差地全部聽進去。所以,教師就傾盡所有,把自己所有的知識灌輸給學生,但卻心愛導致學生失去了自主感受以及欣賞音樂的興趣。新課程提倡“以學生為本、以音樂為本”,教師不可以只管自己的經驗而不考慮他人的感受,更何況,每個學生的理解能力、個性都不相同,對音樂會有不同的感受,所以要“以學生為本”實現學生真正對音樂的理想。
在課堂上經常會出現一個現象,就是當老師進行提問時,學生都不愿意積極的去回答問題,即使站起來回答問題的學生都是一些音樂基礎好的學生,長久下去,導致大多數同學出現有自己見解不能及時提出,慢慢的出現不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中去。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時,教學活動要面對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在進行課堂設計時,教師要采取由淺到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學生去學習,逐漸的增強學生對音樂的理解。
為了避免“獨白”的教學,有必要設計出豐富多樣化的欣賞教學形式。
首先,引導學生學會音樂的傾聽。學習歌曲演唱時,學生花費在演唱的時間比較多,但是用于傾聽音樂的時間比較少。學生對音樂還沒有一個深入透徹的理解就去學演唱,對于音色、音律以及歌曲中的情感表達就不能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將歌曲演唱好更無從說起。只有對歌曲熟知,學生才會產生感情對歌曲有深入的了解。因此,要將音樂欣賞貫穿到整個音樂學習中,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欣賞方式,仔細傾聽,全神貫注的去聽,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音樂欣賞的過程中,做到身臨其境。
其次,音樂演唱。主題旋律是歌曲的主要音調和情感表達的重要方式,音樂的發展和主題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用演奏主題旋律的方式使學生們對音樂的理解和記憶得到有效的提高,這在歌曲演唱中屬于重要的措施之一。特別是一些較長或者是大型的音樂作品,可以選擇歌唱旋律的方式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比如,在對《祖國頌歌》進行欣賞時,可以采取哼唱或者是豎笛演奏主題的方式增強學生對該歌曲的理解;而在欣賞第十五節貝多芬的《第二十三鋼琴奏鳴曲》和《第九交響曲》時,主旋律部分學生可以采用吹口哨的方式進行。學生只有對歌曲的主題旋律有所熟知,才能更好的掌握歌曲欣賞能力,更好的辦法就是在作品欣賞前學生就能夠將其主體有所熟悉,就如同見到一個好久不見的老朋友一樣,對該音樂能夠產生一種親切感,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最后,增強音樂聯想。在進行音樂欣賞前,教師對音樂作品進行詳細額說明未必是一件好事,無論學生在怎么有其他好的感受,但是受老師講解先入為主的影響,對學生的音樂聯想造成一定的影響。在進行音樂欣賞時,教師不妨將音樂欣賞的主動權交于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和聯想,然后讓學生自由發言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比如在欣賞第五單元亞非音樂神韻和第九單元浪漫幻想的音樂世界時,教師可以通過適當的啟發,引導學生自由的想象,讓學生感受到亞非音樂神韻中所蘊含的自然與和諧之美,以及西方交響曲中所蘊含的的浪漫情懷。
言而總之,在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背景下,音樂教師要緊緊跟隨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必須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依據每個學生不同的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要因材施教,引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自身素質及全面發展。
[1]吳鎮.淺析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教學策略[J].小作家選刊, 2016(28).
[2]許嵐.提高高中音樂鑒賞課有效性的教學探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6(3).
[3]戴穎.高中音樂鑒賞課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6(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