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淇勻
(四川師范大學,四川 成都 610101)
鋼琴教學中琴與禪的結合
羅淇勻
(四川師范大學,四川 成都 610101)
現階段,學習鋼琴的人越來越多,但是學習質量大有不同,本文通過從“禪”受到的一點啟發,從學生的演奏技巧,聽覺的訓練,作品內涵這幾個方面,提出了老師應引導學生在練琴中耳聰目明,手動腦想,才能融入音樂之中,演奏出有生命的音樂,進而達到教學目的的想法。
鋼琴;技巧;聽覺
一說到“禪”就會聯想到佛教,“禪”代表的是心源,“禪”可以讓人明心見性。“琴禪”一詞中的“琴”本是指古琴,這一詞意為古琴與禪的結合,二者這都是為了修身養性,在古代很多的出家人士和文人幾乎都彈古琴,因為琴可以幫助人們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在趙曉生的《鋼琴演奏之道》中也提到了“琴禪”,而這里的“琴”是指鋼琴,同樣演奏鋼琴時我們不僅要有技巧的支撐,還要理解作品,用心體會,感受音樂本質。
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學習鋼琴,師資水平、來源也各不相同,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很多,出于各種原因,有的老師在教授鋼琴的過程中只是為了讓學生應對考級,很多的學生都只是為了彈一首曲子而彈曲子,只是為了把曲子演奏出來,而忽視了演奏本身應具備的技巧和音樂本身。任何事物都有客觀規律,學琴也是一樣,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家長將鋼琴作為培養孩子的首選,考級也就成了衡量孩子能力的標準,但是,很多家長都操之過急,為了考級而考級,導致欲速則不達,學生的手指獨立性差,彈奏不均勻,所演奏的曲目沒有音樂層次等,這就是違反了學琴的客觀規律。這就需要有正確的引導,要教授學生正確的演奏方法、技巧、樂理等,循序漸進,強調質量。
除此之外,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聽覺,對于習琴者而言,懂得聽音樂是十分重要的,趙曉生說過一切富有生命的音樂都只能從心靈深處自然發出。但很多專業的人在聽音樂時忽略了音樂本身,聽的是“調式”、“模進”等,鋼琴演奏確實是一種技術性的表演活動,但是我們很多人在實際訓練和演奏中,都將技術層面的重要性看的尤其重,而忽略了音樂審美的角度,習琴所學習的技巧就是為了表達出美妙的音樂,技巧本身就是為音樂服務的。對于教學而言,這就需要老師在平常的教學中培養學生會聽的能力。
在習琴過程中,作為老師要幫助學生學會聽音色,聽旋律,聽節奏,只有會聽會看會彈,才能真正掌握正確的技巧,老師在面對初學者時就應該重視這個訓練。現今的鋼琴教學中,《湯普森》是教師采用最為普遍的入門教材,這本書中的曲目也充滿了音樂的趣味性,上面不僅有循序漸進的技巧練習,每首曲目上基本都配有趣味性的插圖,這時候就需要老師不僅僅是講授技巧,還應該配合插圖,可以采用講故事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開拓兒童的音樂天性,比如,在彈奏的過程中注意力度強弱的變化,就可以和書中巨人的腳步聲結合起來等等。或者老師示范演奏曲目,讓學生邊聽邊想象作品所表現的畫面,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老師加以引導,并逐步使學生能通過技術(如觸鍵方式的不同等)的提升等將自己所想象的意象表現出來。所以在學生養成了聽音樂,欣賞音樂的習慣的同時,老師要注意提升學生的鋼琴技巧,而不是只注重把音彈出來,比如不同的觸鍵代表不同的音色,當需要演奏柔和的片段時,需要用指腹觸鍵,需要演奏具有顆粒性感覺的片段需要指尖觸鍵等等,而觸鍵的深淺,擊鍵的快慢,樂句的氣息,手腕的運用,手臂的運用,手指的揮動等等都是影響演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平時老師就要引導學生將聽與奏結合起來。
隨著學習的升入,難度的增加,需要老師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背景,作品的創作背景等,從而真正理解作品的內涵。比如拉赫瑪尼洛夫的《#c小調鋼琴前奏曲》,在他的學生時代,莫斯科克里姆林宮里傳出的深沉、渾厚、莊嚴的鐘聲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也是他創作《#c小調鋼琴前奏曲》時的靈感所在,當然這并不僅僅是在模仿鐘聲的效果,更是融入了拉赫瑪尼洛夫在十九世紀末對俄國現狀的深切體會。在俄國沙皇的統治下這個社會就跟莫斯科冬天的天空似的,讓人喘不過氣。處處充斥著貧窮、愚昧和落后,人們沒有自由和民主的權利。與此同時,俄國的舊制度正逐漸走向崩潰,社會到處都隱藏著動蕩和不安,特別是在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的黑暗統治下,痛苦、悲傷、憤怒、壓抑的情緒日益增加,人們都用各自的方式去表達著屬于自己的感受。而拉赫瑪尼洛夫這位藝術家,也運用了自己獨特的方式和藝術手法,將各種心理狀態和社會氛圍表現了出來。拉赫瑪尼洛夫在作品中很好地向我們傳達了當時的社會現狀,而學生在演奏時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進行處理,但這也必須是在不違背作者創作風格和背景的基礎之上進行處理。因此,在演奏一首音樂作品時,既要領會作品背后的創作意圖,也要進一步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體會內涵,還應把握好他的演奏風格。通過這些,再加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才能真正把握作品,傳達出音樂本身并進行演奏。
在鋼琴教學中,老師屬于“掌舵”者,不能僅僅是關注考級比賽的成績,拔苗助長,要注意教學的質量,在強調鋼琴技術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聽覺的訓練,引導學生把握作品的內涵,做到耳聰目明,手動腦想,全身動員,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進行二度創作,演奏出由心而發的音樂。
[1]曹曦.兒童鋼琴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J].藝術教育,2009(08).
J624.1
A
羅淇勻(1993—),女,四川儀隴,漢族,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鋼琴演奏與表演專業,2015級藝術碩士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