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寧 張秋紅 丁素娟
(青州市東關回民初級中學)
1.初中學校忽視了環境教育
在注重應試教育的當前的教育機制中,各初中學校一位地注重升學率,而不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并且初中環境教育的向導也是應試,未曾在主導教學計劃中融入,進而忽視了培養學生的環境觀念。總之,缺少對環境教育的認知度,進而導致難以順利地開展環境教育。
2.環境教育存在非常強的隨意性
因為各初中學校缺少對環境教育的關注程度,所以針對大部分的初中生物教師來講,環境教育存在比較多的隨意性與自發性,其一致的向導與目標缺少。
3.環境教育的方式缺少多樣性
應當有效地統一實踐跟環境教育課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學生講解環境知識的過程中,應當組織學生走出教學課堂,切實感悟自然環境,以及及時地把握自身周圍的環境狀況,進而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然而,在教學實踐中,環境教育的實施主導依舊是教學課堂,學生很少具備參與設計實踐的機會,進而導致環境教育成效的低下。
4.教師的素質難以實現環境教育的實際要求
一是固有的教師大都不具備專門的環境知識方面的教育。二是基于應試教育的束縛下,因為面臨升學壓力等,教師的主導工作依舊是應試,再者忽視了環境教育,教師很少積極主動地探究環境教育方面的內容,這導致大部分的教師不具備專業的環境知識,從而不利于環境教育的順利開展。
1.在教學課堂上融入環境教育
教師在進行備課的時候,需要仔細地分析課本知識,明確環境教育跟課本知識的統一點,設計好滲透環境教育的教學方法。例如,教師在講解生物圈內容的過程中,需要明確概念——生物圈就是全部生物的“家”,再要求學生懂得“家”的涵義,此處的“家”有別于學生自己的“家”,生物圈中的“家”是將生存條件提供給動植物的大家庭,這一系列的家庭成員跟生活環境存在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關系,從而指導學生學習生態系統。生物圈當中的生態系統非常多,這一系列的生態系統并非獨立性的,而是彼此間存在緊密的聯系性。生物圈作為一種生態系統屬于一個大的整體,倘若一個區域出現環境問題,那么就會波及到全球領域。以此能夠激發學生愛護生物圈的情感,引導學生增強環保觀念。這樣一來,學生能夠明確人類社會的唯一家園——地球的重要性,人類這種物種會在發展中的過程中破壞地球,因此不能再傷害地球,所有的人類需要愛護地球,自覺地承擔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從而維護我們的家園——地球。
2.結合課外活動讓學生明確環保的價值與意義
指導學生增強環保觀念,并非一味地在生物教學課堂上進行,也能夠在課外活動中開展。課外活動作為教學課堂的一個關鍵性組成部分,也是生物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方式。特別是在學生長期伏案學習之后,課外實踐活動就變得非常重要。例如,在周末的生物作業中,教師能夠要求學生詳細地了解一下自己的家鄉,看一看自己的家鄉存在哪些污染問題,這一系列的污染問題對人類的生活環境帶來了怎樣的后果,最后繪制出一個調查環境污染問題的表格,且在表格中發表自己的觀點。結合如此形式的實踐作業,學生可以切實奔向自然界,通過自身的行動,明確環保的價值與意義,這也讓學生懂得了環保問題不能夠一味地宣傳和保留在口頭上,而是需要讓所有破壞環境的行為停止,所有的人類都需要承擔愛護環境、美化環境、建設美好家園的重任。
3.定期地組織關于環保的生物知識競賽
有關的心理學分析證實,在學生處于競爭過程中的情況下,自身的好奇心理與好勝心理會激發。因此,教師能夠體現學生的這種心理特性,定期地組織一系列的生物競賽活動。在生物競賽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將環保的問題和內容滲透其中,從而在推動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環境觀念的影響,并且學生也會為了在競賽中取得好成績而持續地學習大量的環保內容。除此之外,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能夠在學生競賽之后將一些有意義的小獎品頒發給學生,以此充當激勵學生的參與獎,也能夠在學校的光榮榜或者是學校的公示欄上呈現學生的參與情況、獲獎的情況等,從而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而言之,初中生物教師對于生物教學來講,不可以一味地停留在指導學生學習教材上的內容,還需要透過生物教學的良好時機,將環保的觀念滲透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增強環保觀念,從而積極主動地愛護地球和建設美好家園。
[1]王巖巖.初中生物教學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J].青少年日記,2017,(03).
[2]歐陽芬.信息技術環境下微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