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華
(山東省昌樂一中)
為了構建高中數學有效性教學方案,必須探究有效性教學的實際概念意義,首先要深化認識有效性教學的概念及現實意義,為推動有效性教學的開展創造良好的前期環境。
(一)有效教學的概念
有效性教學概念分為兩種部分,分別是有效性概念與教學概念,有效性概念即是數學教學的實際效率,對學生學習產生的積極作用,在師生互動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素質不斷得到提升,其綜合學習能力得到強化,其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等不斷得到提升。教學概念即是教師通過一定的手段與學生展開課堂互動,是提升學生綜合學習素質的關鍵性途徑。
(二)有效教學的意義
有效性教學概念的提出,使高中數學的教學目標更加明確,有利于教師進行教學計劃的控制。有效性教學方案以增強課堂的教學效率為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最優化教學方法的選擇,遵循科學性、人性化教學原則,實現師生互動的高效化,在這種教學環境下,數學課堂更加具備趣味性、質量性,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有效性培養。
為了順應新時期高中教育改革的要求,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這需要教師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實現教學設計環節、組織環節、引導環節等的協調,在不同的教學角色間進行轉變,促使學生進行主動性學習,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需要優化實際教學方案,解決數學教學的一般性問題。
(一)片面強調學生的主觀性
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忽視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其過于強調解題方案的多樣性,但沒有真正意義上啟發學生舉一反三的思維,由于解題方法欠缺目的性,學生的學習體驗效果不佳,不利于學生創新精神及個性的發展。為了突破學生學習模塊中的局限性,教師需要就學生的學習狀況展開價值評價,從多個角度引導學生分析不同數學概念及公式間的聯系與區別。
(二)教師引導功能的缺失
在現階段數學教學環境中,學生是日常教學的主體,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素質,教師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教學引導作用,實現學生學習方案的優化,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素質的綜合性發展。但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片面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不能有效發揮自身的教學引導功能,這不利于學生學習認知水平的提升,從而導致課堂教學低效率問題。
(三)正面教育問題
教師是學生學習及發展的楷模,學生擁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及思想,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教師需要積極展開正面教育,但在實際課堂上,有些教師不能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比如青睞有些學習好的學生,看不起差生,這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也不利于學生的健康可持續性發展。
(一)數學情境的創設
相比于文科,數學知識概念具備抽象性的特點,不利于學生進行理解及掌握。為了增強教學效率,教師需要優化數學教學情景,在數學知識講授過程中,進行相關教學情景的植入,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相關數學知識點的理解。在數學情景創設過程中,教師需要與學生的學習現狀相結合,確保高中數學知識的深入淺出。比如,在概率知識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彩票中獎的例子。
提問是情景設計的重要表現方面,在問題的提問過程中,教師需要確保所提問問題的啟發性、通俗易懂性、深度性,從而吸引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相關數學知識。在情景教學中,教師需要穿插一定形式的學習實踐模塊。比如,在空間幾何體知識教學中,上課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畫出自己心中的空間幾何體的幾個表面,邊動手實踐,引導學生找到立體圖形的空間感,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隨著現代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多媒體教學逐漸得到流行。在高中課堂教學中,數學課程的抽象性、復雜性不能讓學生深入了解某些數學知識,為了提升數學知識概念的形象性,需要進行新型教學方法的使用,使高中數學課堂更具趣味性,這是有效性教學開展的重要條件。通過對多媒體教學的應用,可以實現復雜數學定理的具象化。
比如,在函數教學中,如果教師僅僅展開板書式教學,其知識的講授過程是比較枯燥的,僅僅引導學生展開黑板式教學是不夠的,這需要配合現代教學技術,從而使學生真正了解有些數學函數的性質及圖像,這需要教師熟練掌握PPT、視頻制作等軟件,實現數學知識的具象化、生動化,提升學生對相關數學知識的了解。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需要靈活使用多媒體技術,實現音頻、視頻等的有效性結合,展開課堂有效性教學,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調動課堂的教學氛圍,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增強。
(三)提問環節與反饋環節的結合
在數學實踐教學中,提問模塊是關鍵性的教學程序,為了最大化發揮提問模塊的教學效益,必須進行反饋模塊與提問模塊的結合。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對提問環節的優化可以,可以激發學生的數學創造性思維 ,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精神,這也有利于教師控制課堂教學節奏。為了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需要優化反饋方案,實現提問環節與反饋環節的有效性結合,以顯著增強高中數學的教學效益。
在傳統教學環境中,學生往往處于被動式學習地位,有些教師過于強調自己在課堂上的引導角色作用,而忽略了對學生教學主體性的重視,在實踐教學中,有些教師往往固執的按照自己的教學思路開展,而不區別對待學生現階段的知識掌握狀況。為了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教師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學習時間及空間,針對學生的疑難問題,給出針對性講解,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靈活性。
(四)師生互動方案的優化
實踐證明,良好的師生相處環境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過程中,融洽性的教學氛圍是學生通往學習之路的不二法門。師生互動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課堂互動及課下互動。在課堂互動中,教師必須動態性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尊重學生間的主觀學習差異性,實現師生交流效率的提升。在課下交流過程中,教師要動態性了解學生的作業狀況、預習狀況、復習狀況,以設計更符合學生的教學方案。為了適應現階段高中數學的教學要求,教師應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及人生態度,在師生互動中提升自身的道德涵養、職業素質,實現師生間的綜合性、可持續性發展,創造更好的師生互動環境。
高中生正處于人生中的重要發展階段,學生教育質量的好壞與國家的未來發展狀況密切相關,高中生是祖國的未來,高中數學是該階段學生學習的重要課程,為了適應現階段高中數學的教學要求,必須以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創新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為目標,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發展環境,實現師生關系的協調性發展,優化有效性教學方案。
[1]何佑黨.試分析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的著力點[J].考試周刊,2017,(01).
[2]邵振文.高中數學著力點的分析探討[J].高中數理化,2015,(10).
[3]馬娟娟.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的六個著力點[J].中學教學參考,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