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喜文
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江陰 214433
積極心理品質在中職德育課教學中的運用
朱喜文
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江陰 214433
積極心理學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中的一個新里程碑。它挖掘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激發人自身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倡導心理學的積極取向,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展,利用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來挖掘自己的潛力并過上良好的生活。
最近幾年,積極心理學在中國不斷發展,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問題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同時國家也頒布了一些相關文件,對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作出了明確的指示和要求。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注重促進人的積極的心理品質,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黨的十八大強調: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養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積極心理品質的運用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心理品質,提升教師的幸福感,而且能幫助職校學生正視自己,調整心態,樹立信心,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優化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和個人發展的需要。
德育課和專業課程一樣,是中職學校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之一。中職學校開設德育課的意義在于培育青年學生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培養其具備良好的人格品質;而良好的人格品質必須要具備積極的心理品質。中職學校的德育課教學活動從理論到實踐,從內容到實質,都以生為本,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積極心理品質正好契合了德育課人文關懷的理念,它為德育課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支持、思想保證、文化條件和輿論環境。積極心理品質可以促使個體的潛能發揮和自我完善,挖掘內在的積極力量和美德,增強積極情感體驗,塑造積極的人格特質,讓個體體會到幸福感。積極心理品質是德育課教學的基礎,德育課的發展要靠積極心理品質來支撐,心理活動的方向又受思想活動的制約,二者相互制約,相互輔佐,相互借鑒,德育課的發展離不開積極心理品質的運用,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也離不開德育課。
通過職校生心理品質現狀的問卷調查,我們可以看出職校生大多是參加中考成績不理想或者是初中三年一直成績不好的那部分學生,年齡大多在15歲-18歲之間,無奈之下他們才會選擇上職業學校,這些學生既有優勢又有很多劣勢。這類特殊的復雜的群體,心理性格上非常自卑,認為老被人瞧不起;學習動機不明、學習興趣不濃、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恒心不足等方面導致不想學不會學以致學不好;人際交往出現障礙,以自我為中心,為人處世的能力較弱,存在普遍的逆反心理;自我控制能力缺乏,對學習的關注程度幾乎消失。但是他們積極的一面是他們的智力通常發展較好,不存在智力低下,他們思維活躍,反應迅速;自我意識較強,具有強烈的自主性,對待生活獨立性較強,希望得到社會和他人的認可;他們精神需求向更高層次發展,他們渴望成功,渴望在某一方面得到進步;他們充滿熱情敢于創新,在自己喜歡的領域中充滿著極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從中職校學生品質現狀出發,針對當前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師教學和學生實際情況,幫助教師更新觀念、樹立積極的師生觀,改變教學策略、形成雙向互動的課堂教學氛圍,學會用積極評價法,促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提升,為中職學校德育學科提升教學質量服務。通過積極心理品質在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中的運用,從“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出發,引導學生產生積極的態度,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充分挖掘學生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實施正向引導,產生積極效應,作出積極行為,讓學生獲得知識的基礎上,獲得思想的成熟和人格的完美,培養學生對生活積極向上的幸福觀。
(一)貫徹積極教育理念,累積學生積極品質
作為一名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學科的教師,自身的態度,把握學生的心理尺度決定了德育學科的教學效果。德育學科教師要有意識地運用自己的積極心理品質來授課,課堂上的激勵性語言、賞識性語言、啟發性語言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充分發揮教師自己的積極教育理念,為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創造條件,從而在積累效應中逐步培育了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和完善的人格。教師要緊跟時代步伐,將當下流行話題、時尚因素融入德育課堂,讓德育學科的目標由傳統的靜態變為動態,讓傳統的難以觸摸的抽象的目標變為具體的可親身實踐的知行統一的行為中,重點突出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把知與行作為德育目標的“落腳點”,最終達到育人為本的根本目的。
(二)給予學生體驗成功的機會,體會認可肯定的幸福感受
中職生在初中時代學習上很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每一次的月考測驗模擬考試等,幾乎很少被老師表揚過,因為他們的成績在班上是不被重視或者不被看好的那部分群體。因此,在確立教學目標和設計教學方法時要尋找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才是最好的。傳統的灌輸教學模式已經不可取,心理學的認知理論與行為理論指導德育課教學,要求采用新型的教學方法來適應引導這些學生的學習模式,利用德育課程內容的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綜合性的特點,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從學生具備的特長出發,充分發揮這些學生思維能力、創造力、求知力。
譬如在《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中,在第一課塑造良好形象,我采用實踐訓練法,充分展示中職學生的個人禮儀風采,讓課堂動起來。第二課展示職業風采,采用小品表演法,發揮學生的特長,讓學生在玩中獲得知識,既活躍了課堂又讓學生深受啟發,獲得成長。第三課感受道德之美,采用故事分享法,讓學生自己尋找喜歡的美德故事,在班級課堂進行分享,通過學習自覺轉化為個人的道德實踐。第四課恪守職業道德,采用小組討論法,讓學生團隊合作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個人加強道德修養,自覺把自己培養成高尚的人。第五課提升道德境界,我采用知識競賽法。通過競賽,讓學生掌握職業道德養成的基本途徑和方法,理解作為一名學生為什么要學習職業道德規范,從而能夠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覺踐行職業道德規范,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根據對每一位學生的積極參與的表現情況,對每位同學給予不同的獎勵,并就每位同學的進步程度進行點評,評學生之長,助學生之氣,給予肯定認可。這樣的課堂,不僅讓學生感到有趣好玩,而且讓他們更感到有成就感、榮譽感,這不僅剔除了傳統教學過程中的單調感、厭煩感,而且還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情緒體驗,讓學生在參與中增強了信心,體驗到成功的幸福。
除此之外,還可以采用情景模擬、才藝展示、社會調查、熱點分析、主題演講、小論文寫作、看視頻說感受、辯論會等多種方法,讓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在德育課中得到充分的展現,同時讓德育學科發揮超人的力量,最大限度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
(三)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用積極的多元評價模式
要用愛的方式,賞識每一位學生,挖掘他們身上的潛能。讓他們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愿意做這件事并為之努力,從而自身的一些缺點也能夠正視并愿意改掉它。側重學生的發展性評價,以動態、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摒棄傳統單一的考試計分法評價方式,采用過程法、等級法、進步法、成長記錄法、多主體評定等多元化評價方式,讓原本因為分數失去自信的學生在多元化的評價中獲得自尊,重拾自信。通過多元積極評價,讓每個人深信自己具有一定的潛能,只要積極努力就能挖掘出自己的積極力量和無窮潛能。
綜上所述,將積極心理品質運用到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中,讓更多的學生在成長中形成和培育積極心理品質,將來能適應社會,融入社會,了解社會,用更多的知識促進他們工作學習,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使之將來有能力參加社會的各種競爭和建設。幫助他們快樂,引導他們成功,最終達到幸福的彼岸。
[1]渠慎霞.淺論職高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J].中等職業教育,2005(20).
[2]李露露.中職德育課教學有效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6.
G
A
1006-0049-(2017)19-01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