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曉
(貴州師范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1)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教育專業本科學生基本功展示活動對新建本科院校音樂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啟示
王 曉
(貴州師范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1)
由國家教育部主辦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教育專業本科學生基本功展示活動”是音樂教育領域的一項國家級賽事,自創辦以來,以其明確的導向性和示范性在全國各地高校引起極大反響?;竟φ故净顒拥恼故卷椖棵魇玖俗鳛橐幻魳方逃龓煼渡鷳摼邆涞膶I技能,對新建本科院校音樂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新建本科院校;音樂教育;基本功;音樂學;人才培養模式
我國普通高校音樂學專業的主要培養目標是培養合格的中小學音樂師資。為了達到這樣的培養目標,高等學校必須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設置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從當前的實際情況看,高等院校特別是新建本科院校在制定﹑修改人才培養方案,以及課程實施過程中,往往容易出現一些與“師范性”培養目標不甚符合的情況,這些情況主要有以下幾點:
目前,“新建本科院?!痹趯W界的一個比較的統一的認識就是自2000年以來通過合并﹑轉型﹑升格而來的普通本科院校。這類院校的本科教育歷史普遍較短,在制定和修改音樂學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時,往往傾向于向專業音樂院?;蚶吓票究圃盒W習,甚至照抄照搬其它院校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因為新建本科院校在人文歷史積淀﹑辦學傳統﹑師資水平﹑教學管理﹑生源質量﹑學習氛圍等方面普遍無法達到專業音樂院?;蚶吓票究圃盒5乃疁?,因此在具體執行中會出現很多問題。
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共同印發了《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教發[2015]7號),“意見”明確指出新建本科院校要把辦學思路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轉換到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上。在某些新建本科院校,個別管理者和教師仍然在追求“高大上”的目標定位而導致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陷入盲目攀比。
基于以上兩種情況的存在,新建本科院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往往修改過于頻繁,幾乎是每年都改。筆者了解到貴州某省屬新建本科院校自開辦音樂學專業以來,每年都要修改人才培養方案,無法形成穩定性﹑連續性的課程體系。當然,人才培養方案并不是不修改就好,最關鍵的就是培養方案一定要與社會發展現狀﹑學生就業情況相適應。因各種原因,新建本科院校往往在課程設置方面比較隨意,因人設課﹑無視培養目標設課的情況比較突出,其根本原因還是某些教學管理者和教師對學校定位和音樂學專業培養目標認識不清造成的。
新建本科院校音樂學專業的師資往往來源于專業音樂院?;蛑攸c本科院校,雖然學校制定了培養目標,但是在具體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往往習慣于沿用專業院校的學習模式展開教學,具體表現為重專業技能的傳授,為求向專業音樂院??待R的“高﹑精﹑尖”人才培養,甚至將專業課的課堂教學簡單地程序化,從而模糊了“師范性”﹑“應用型”的定位而收不到整體的良好效果。比如聲樂課的教學,雖然普遍改為小組課教學,但是還是普遍沿用專業院校的教學模式,只是每個學生的單獨練唱時間比專業院校減少一些而已,沒有從本質上獲得突破和改變。
新建本科院校除了依照教育部相關指導文件和規章制度辦學之外,為了更好地凸顯學校定位,在制定和修改人才培養方案和進行課程設置時,有沒有更加直觀﹑明確的可以參照的標準呢?或許能夠從國家教育部主辦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教育專業本科學生基本功展示活動”獲得一些啟示。
由國家教育部主辦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教育專業本科學生基本功展示活動”(以下簡稱“基本功展示活動”)是目前國內一項全國性﹑專業性﹑連續性的重要賽事,自創辦以來,以其明確的導向性和示范性在全國高師院校引起極大反響。
“基本功展示活動”源起于1999年,由國家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珠江鋼琴集團聯合主辦的首屆“珠江鋼琴”全國高校教育專業學生基本功比賽在華南師范大學成功舉辦,第一屆賽事便吸引了國內26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參與。此后,在2002至2008年期間,賽事兩年一屆先后在南京師范大學﹑西安音樂學院﹑華中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舉辦了四屆“珠江鋼琴”全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基本功比賽。2010年至2012年分別在廈門大學﹑杭州師范大學舉行第六屆﹑第七屆“珠江·愷撒堡鋼琴”全國高?;竟Ρ荣悾瑓①愡x手逐步由擇優選拔向隨機抽選過渡,以便更真實地檢驗高校音樂教育專業整體教學水平。2014年在重慶師范大學舉行的第八屆 “珠江·愷撒堡鋼琴”全國高?;竟Ρ荣愓礁麨榛竟φ故荆瑒撔铝怂囆g人才培養模式。2016年,第九屆“珠江·愷撒堡鋼琴”全國高?;竟φ故净顒釉黾恿恕拔⒄n”展示項目,更是通過檢驗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在專業技能和教育教學技能兩方面的基本功,進一步強化實踐育人,突出活動對整體教學成果的展示﹑檢驗和引導功能,不斷推動高校音樂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基本功展示活動”的參賽對象為音樂教育專業全日制在校本科三年級學生,展示項目為:歌唱與鋼琴伴奏﹑鋼琴演奏﹑自彈自唱﹑合唱指揮﹑中外樂器演奏﹑“微課”展示。這六項基本功是作為未來合格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在校音樂教育專業本科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功。
“基本功展示活動”的項目設置和賽制安排,無形之中為我國高等院校音樂學專業的人才培養規格設置了清晰的參照標準,明示了作為一名音樂教育師范生應該具備的專業技能,對新建本科院校音樂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在不斷深化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對于新建本科院校音樂學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和課程設置,筆者作如下構想:
一線的教育管理者應認真研究﹑學習教育部印發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指導方案》(教體藝[2004]12號)和《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必修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教體藝廳[2006]12號),充分領會教育部文件的精神,在此基礎上,根據學校的定位和音樂學專業的培養目標,緊緊圍繞“師范性”和“應用型”做文章,充分重視能夠培養未來中小學音樂教師基本功的核心課程,合理安排課時和課程銜接,加強薄弱課程建設。
比如中外音樂史與名作賞析﹑基本樂理﹑視唱練耳等。鼓勵教研室和任課教師積極進行課程研發。比如“學生基本功展示”中的微課項目,對于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課堂組織能力都是一個很好的形式。
各教研室應該積極探索符合師范類培養目標的課程實施方式,不要繼續照搬專業音樂院校的模式。比如在聲樂課程中,任課教師可以實行參與式﹑互動式的教學模式,以目標和任務產生驅動力,充分激發課堂中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堅定不移地探索符合“師范性”的課堂教學模式。
除了鼓勵學生多參加校內外各種藝術實踐活動外,還要建立符合音樂師范生培養目標的實踐平臺。比如,設置院系級或校級的音樂師范生專業技能比賽,摒棄只重視單項技能的辦賽思維模式,參照兩項音樂教學基本功展示活動的比賽項目設置和賽制安排,引導學生多能并進﹑全面發展。
組織學生積極投入到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去,在鍛煉教學基本功﹑提升教學能力的同時,及時發展與未來的教師角色緊密聯系的其它能力,比如與學生溝通能力,課外藝術活動組織﹑策劃﹑輔導能力,通過教育實習及時發現學生自身欠缺能力并在畢業前進行彌補學習。
根據“應用型”﹑“師范性”的核心培養目標進行大膽改革,以任務為驅動,把歌唱﹑伴奏﹑自彈自唱﹑器樂演奏﹑合唱指揮﹑說課等各項能力融入到畢業設計環節,對音樂學專業畢業生進行綜合能力考核,在出口環節制定嚴格質量標準。
每屆“基本功展示活動”都是國家教育部對高校音樂教育專業本科學生學習效果的一次集中檢閱,實際上是對開設有音樂教育專業的高校人才培養規格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地方普通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大背景下,作為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學管理者和一線教師可以以“基本功展示活動”所設定的考核項目為參照,以培養目標為驅動,積極思考適合本地﹑本校實際情況的人才培養模式,積極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努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1]楊霖希.第二屆全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大學生基本功比賽綜述[J].人民音樂,2003(07).
[2]辛恩利.“五項全能”比賽對音樂教育專業學科建設和課程改革的啟示[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9(01).
[3]歐陽亮.“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基本功比賽”回顧與思考[J].音樂創作,2016(12).
J60
A
王曉(1982—),男,河南南陽人,碩士研究生,貴州師范學院藝術學院講師,貴州省中小學藝術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成員,主要研究方向:聲樂表演與教學、音樂教育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