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敏
(西安音樂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0)
聲樂教學與演唱中的“歌唱心理”探析
楊 敏
(西安音樂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0)
歌唱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聲樂演唱的效果。演唱個體的情緒狀態與個體特征的不同都會使歌唱效果發生變化。消極的歌唱心理會影響歌唱者正常的發揮。因此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融入培養學生健康歌唱心理的相關內容,通過演唱技巧的夯實以及建立預演機制等方式引導學生建立積極向上的歌唱心理,避免由于心理因素對自身歌唱水平產生負面影響。本文主要分析歌唱心理對聲樂演唱的影響,并探討出相應的解決方式,希望能夠對聲樂教學的進一步良性發展提供一定助益。
歌唱心里;聲樂教學;演唱
歌唱心理會對聲樂演唱產生重要影響,積極的歌唱心理能夠令演唱者與歌曲和諧統一﹑琴瑟和鳴,消極的歌唱心理則會嚴重影響歌唱者的發揮,削弱聲樂表演傳遞的精神力量。聲樂藝術是通過歌唱表演傳達樂曲及表演者思想的藝術形式,能夠為欣賞者構建悠遠清靈的精神家園,喚醒欣賞者的心靈共鳴。歌唱心理左右了聲樂演唱者的技巧發揮和情感發展,影響著聲樂演唱者能否將技能和情感協調融合,更好的完成表演。因此在聲樂教學中,不僅應當注重對學生基本聲樂表演技能的培養,還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健康歌唱心理,幫助學生調節意識﹑情感﹑思維﹑認知等心理因素,提升學生綜合專業素質。在國家教育教學體制改革的當下,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思想成為高校教育教學秉承的宗旨,對聲樂教學與演唱中“歌唱心理”的探析,充分尊重了學生主體的思想意識,通過對學生心理上的引導和調試提升學生的綜合專業素質。將對歌唱心理的培養介入聲樂教學中,有助于促進學生聲樂演唱綜合水品的提高,推動聲樂教學創新改革深化。
情緒是建立在生理基礎上的主觀心理活動。歌唱者的情緒對于聲樂演唱的影響巨大,負面情緒會嚴重影響演唱者的發揮;積極的情緒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演唱者建立信心與激情,從而促使聲樂演唱的成功;過于亢奮的情緒反而會讓演唱者發揮失常,難以保障聲樂演唱的平穩進行。情緒的影響并非建立在器質性問題的基礎上,而是產生于演唱者心理的變化。聲樂演唱藝術不僅是聲音與技巧的結合,更是演唱者內心情感與情緒的表達,傳遞了演唱者對歌曲的理解和思考,通過引起受眾的心理共鳴﹑溝通聽眾﹑音樂與演唱者之間的心靈互動。因此在健康歌唱心理的支配下,演唱者在平穩情緒中的演唱更能夠體現聲樂藝術的價值,傳達聲樂演唱的魅力。
同一首曲目籍由不同的演唱者表演將會產生不同的效果,這與演唱者的個體特性息息相關。個體特性是指每個演唱個體都具有不同的性格特點﹑行為方式與個人氣質,這些都或多或少的離不開心理學的關系。
不同的生長環境與生活經歷以及遺傳基因都對人的心理特征產生一定影響,從而塑造了每個個體不同的性格﹑行為方式等。這些性格與行為方式又會在演唱者的表演中體現出來。性格較為內向的聲樂演唱者多心思細膩,對歌唱的情感處理更加偏重,能夠通過溫婉細膩的演唱打動聽眾的內心。但這種內向型性格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對他人的評價較為在意,因而很多內向型演唱者會在表演時產生膽怯﹑緊張的心理狀態,而且難以通過自身調節有效的規避消極心態對自身的影響。外向型的聲樂演唱者能夠自我構建自信心,有助于聲樂表演的順利完成。外向型演唱者容易產生亢奮﹑盲目自負的負面心理,對聲樂演唱產生消極影響。
負面歌唱心理的形成一般源自于對自身演唱技巧的不夠自信,教師可以適當提高對學生基本演唱功底的訓練量。讓學生進行反復的基礎練習,一方面能夠強化自身演唱技巧,另一方面在練習過程中通過量的積累幫助學生在心理上產生質的變化,能夠較為準確地認識到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從而在聲樂演唱過程中揚長避短,消除不必要的負面心理壓力。在針對學生基本演唱功底訓練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時刻關注學生的變化,將這種重復性的機械練習加以升華,在不同訓練階段予以難度和程度上的微調,讓學生能夠在量變的過程中體會到自己的進步,促進其對訓練的興趣,幫助其清楚的認識自身演唱水平。
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幫助學生養成演唱開始之前提前準備和預演的良好習慣。學生在聲樂演唱中容易出現怯場和緊張的心理狀態,常常是由于對場地與聽眾的陌生和恐懼。在心理學治療中,“提前預演”的方式能夠很好的幫助患者緩解過度緊張產生的負面狀態??梢詫⑦@種提前預演法放置到教學中,讓學生在心理模擬演唱準備﹑入場﹑演唱過程與結束的整個流程,并反復暗示自己放松心態,調整互信,從而讓學生在真實演唱中產生熟悉感,提高臨場能力。同時,教師可以采用分組的方式讓幾個學生一起模擬演唱過程,相互補充﹑討論,并在模擬的過程中提出可能出現的臨時狀況,探討解決的辦法,從而提升學生的臨場應變能力,進一步幫助學生建立演唱信心﹑構建健康的歌唱心理狀態。
聲樂課程使一門綜合學科,它不僅需要培養學生的演唱技巧,還需要從理解歌唱內涵﹑培養健康心理等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歌唱是一種外化情感的表演方式,它傳遞著歌唱者的個人情感與對歌曲的理解,因此歌唱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聲樂演唱的效果。演唱個體的情緒狀態與個體特征的不同都會使歌唱效果發生變化。消極的歌唱心理會影響歌唱者正常的發揮。因此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在課程中融入培養學生健康歌唱心理的相關內容,通過演唱技巧的夯實以及建立預演機制等方式引導學生建立積極向上的歌唱心理,避免由于心理因素對自身歌唱水平的負面影響。
[1]田丹丹.聲樂演唱中歌唱生理與歌唱心理的結合研究[D].臨汾:山西師范大學,2015.
[2]石大勇.論心理素質的培養與歌唱技巧展現[D].蘭州:蘭州大學,2013.
[3]文小珍.試論聲樂教學中良好歌唱心理的培養[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0.
[4]張紅娟.歌唱心理因素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8.
[5]衣偉靜.聲樂學習與演唱中心理因素的探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09.
[6]孫丹.聲樂教學中歌唱心理因素的調控與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
[7]于琦.聲樂學習中心理因素的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4.
J616
A
陜西省教育廳科學研究計劃項目 陜北民歌”原生態”唱法保護和傳承研究 編號15JK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