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丹
(江蘇省洪澤中等專業學校 ,江蘇 淮安 223100)
淺析信息化教學手段在中職舞蹈教學中的應用
李曉丹
(江蘇省洪澤中等專業學校 ,江蘇 淮安 223100)
隨著我國教學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我國的中職教育事業獲得了顯著的發展。目前,中職院校在開展舞蹈教學的過程中,為了促進教學效率、質量的提升,往往借助信息化的教學手段進行工作。本文基于此,著重分析如何實現中職舞蹈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希望由此實現中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中職教育;舞蹈教學;信息化
基于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我國的教師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普遍借助計算機﹑多媒體等高新技術進行工作。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我國的中職舞蹈教學活動獲得了長足的發展,而中職教師為了促進舞蹈教學效益的提升,往往借助信息化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本文就此分析探討中職舞蹈的信息化教學。
目前,我國的中職院校在開展舞蹈教學的過程中,普遍結合時代發展的趨勢,加強了對于信息化教學技術的運用。關于信息化技術在舞蹈教學中的優勢,筆者進行了相關總結,具體內容如下。
中職教師在舞蹈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對于各類教學情境的創設,從而由此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性的提升,并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實現舞蹈教學效率的提升。
在舞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實現文字﹑圖像﹑動畫﹑聲音等多種素材的有機融合,從而為學生營造與舞蹈主題相關的教學情境,從而提高學生對舞蹈專業的學習興趣。此外,這種多媒體手段的運用能夠為學生營造多視角﹑全方位的音畫空間,確保其能夠直觀地感受到舞蹈的律韻美。
以民族舞——蒙古舞的教學為例。教師在舞蹈教學過程中借助電視平臺讓學生了解到蒙古同胞在草原上載歌載舞的狀況,從而由此引導學生對于蒙古舞風格特點的把握,實現學習效率的提升。
在傳統的舞蹈教學過程中,往往是教師言傳身教進行。在這樣的背景下,容易導致學生無法跟進教師的動作,進而導致學習效率低下,無法對舞蹈教學的重難點進行把握,促使學生舞蹈學習效率﹑質量的低下。
隨著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運用,教師則可以借助三維動漫將舞蹈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進行模擬,并借助信息技術平臺進行舞蹈重難點慢動作的展示,從而加強學生對于每個技術細節的理解﹑把握,促進教學活動質量﹑效率的提升。
在舞蹈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在對教師的舞技進行模仿之后,往往需要經過課后的長期訓練﹑聯系,從而實現自身舞蹈技藝的提升。在傳統的練習過程中,學生只能借助鏡子進行自身動作的糾正。但事實上,在舞蹈練習的過程中,學生在訓練高難度動作時實現邊看邊練,為此導致其技藝提升效率低下。
為此,教師需要借助信息技術構建起訓練效果的反饋體系。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觀察,并借助多媒體技術將學生的問題進行記錄,并將相關問題信息及時﹑準確的反饋給學生,促進學生對于錯誤舞蹈動作的糾正,實現舞蹈記憶的提升。
此外,我國的舞蹈課程教學在開展的過程中,往往還存在著諸多的理論教學。以唐代樂舞為例,課程教學內容在開展的過程中主要是進行知識理論的講解,但教師若單純的借助語言表述,往往導致學生無法全面認識唐代樂舞的特征,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基于此,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向學生展生動形象的影像,從而實現了對于學生學習興趣﹑求知欲的提升,方便各種理論知識講解。
為了進一步促進中職舞蹈信息化教學效率的提升,各中職學校﹑教師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于各類優化措施的采取。對此,筆者就推進中職舞蹈信息化教學效率的途徑進行了總結,具體內容如下。
中職院校為了實現舞蹈信息化教學效率的提升,需要加強對信息化硬件基礎環境的改善,并加強對多媒體教學的規劃﹑建設,促進網絡化教育體系的完善。不僅如此,學校還需要加大資金投入,促進舞蹈教學軟件的開發與研制。
作為中職舞蹈教學的主要參與者﹑引導者,舞蹈教師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教學質量提升的思路﹑途徑方法進行思考,并借助信息技術開展舞蹈教學﹑人才培養的改革工作,實現舞蹈課教學思想﹑方法﹑模式﹑內容的進一步改進。
中職院校需要實現人力資源的合理運用,盡可能招募舞蹈技術高超,招募了解計算機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從而為開發和研制高質量的舞蹈教學軟件創造條件。
為了進一步促進我國中職舞蹈教學效率﹑質量的提升,教師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運用。本文基于此,分析探討信息化技術在舞蹈教學中的優勢(創建教學情境﹑凸出舞蹈教學重﹑難點﹑提高舞蹈課堂教學實效),并就推進中職舞蹈信息化教學效率的途徑(改善硬件環境﹑充分合理利用人力資源)進行了分析,筆者認為,隨著相關措施的落實到位以及技術的發展,我國的中職舞蹈教育必將獲得長足的發展,并由此促進各項效益的取得,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1]黃錦玲.中高職銜接“2+3”模式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6.
[2]王煒.基于選擇性課程改革創新體育選修課教學——中職體育搏擊操選修課的教學改革實踐探索[J].職業,2017.
G43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