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巍
(新疆省阿勒泰地區哈巴河縣初級中學,新疆 阿勒泰地區 836700)
初中音樂欣賞課型互動教學策略的研究
魏 巍
(新疆省阿勒泰地區哈巴河縣初級中學,新疆 阿勒泰地區 836700)
音樂是初中生必修的一門基本課,也是青少年陶冶情操的一種方式,能夠培養青少年的樂感和對藝術的感知與鑒賞能力,從而促進青少年更好的成長。目前初中音樂課的上課模式主要以初中音樂賞析課程為主,摒棄了以往傳統教學的塞入式,音樂指導老師在上課時提倡互動模式,讓初中生們能夠主動融入到音樂教學過程,潛移默化中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音樂創造力,提升了學生們的賞析音樂的能力。目前對于這種互動模式的推廣刻不容緩,本文以引導學生自學為主方針,再結合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情況,介紹了以設問得形式將學生們帶入課堂,引導學生去完成自發自學的過程,即心中有自學目標、學中又自學重點、談中有自學問題,從教師引導有度、學生自學有法全面推進,進一步提高音樂互動教學的實際效果。
互動教學;初中音樂課型;策略探究
眾所周知,在過去的舊音樂賞析課的教學形式下,青少年基本都處于耳提面命式的角色,因而他們對于這種課程都抱著消極態度,音樂老師也不被重視,這樣的環境就造就了青少年們對音樂課喪失了興致,間接導致了老師的教學狀態低沉,循環往復,音樂教學早已經失了原有的藝術味道。而國家發布新課標以來,音樂教學也一掃往日陰霾,重建昔日光彩,教師觀念以舊換新,爭相以學生為主體,形成互動課堂氛圍,教學相長,各有擔當,不僅提升了教學的效率,而且增進了師生之間的友好氛圍。
隨著教體的不斷更新換代,舊的音樂教授模式已經落伍,遠遠滿足不了新興時代背景下的教學需求,然而近年來提倡的新的音樂教學方式— 初中音樂賞析課程互動型教學方式已經針對這種問題應運而生,它不僅僅對解決舊模式遺留問題有顯著的作用,更有利于初中音樂賞析這類型藝術課程未來的發展。
互動教學模式寓意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靈魂與心靈的共鳴和交流,它的授業過程需要師生互相配合,即老師教和學生學兩種教學過程相互影響的動態平衡。既然是互動式,必然需要雙方配合完成,它可以是老師與學生或學生與學生之間從認知﹑實踐﹑感情﹑言語﹑表情﹑肢體﹑行為﹑樂器等各個方面進行從而達到賞析音樂的目的的過程。
從傳統耳提面命式音樂教學過程到后來居上的互動式音樂教學方式,我們的音樂賞析課不僅僅只是一個模式形式的轉變,更是一種人類音樂藝術修養的升華,這樣翻天覆地的改革不但使音樂課效率有所提升,同時也使學生的鑒賞能力和音樂素養更上一層樓。自互動式教學運用到音樂欣賞課型中,學生從被動轉為主動,從客體變為主體,整個課堂中教師的答疑解惑穿插于學生主體的音樂學習活動中,學生能夠自己對所涉及的音樂進行鑒別﹑欣賞﹑思考,加深對音樂本身的理解,更懂音樂了就會更熱愛音樂。
初中音樂課堂上學生就是主宰,老師要放手讓學生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沖破舊音樂教學模式的束縛,將學生帶入自主學習的舞臺中央,從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全面勘探學生的思維學習創新能力,只有學生自己通過感知獲得對音樂的感受與直覺,才能達到無師自通或舉一反三的好的學習效果,激發出自身潛藏的無限潛力和才思。
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事實上是一個學生合作共贏的學習過程,開創這種課型需要集中民主意愿,每個參與課堂的人都是平等的,老師將課堂設計成一個游戲活動,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積極發言,表達自己獨特的觀點意見,并于同時刻創作出屬于自己的活動方式,老師也不能置身事外,積極參與這個活動并對學生的創造力給予肯定與鼓勵,也提出自己中肯的建議。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多動嘴﹑多動腦﹑多傾聽﹑多觀察﹑多記錄,進一步理解音樂的內在美。
初中學生正處黃金時期,同時也是人性塑造的敏感時期,音樂鑒賞可以陶冶他們的情操。互動教學進程里,學生們熱烈討論,不斷反饋自己的不足并在同齡人的監督和幫助下得以矯正,而且整個過程是一個未知的旅途,充滿著新奇與朝氣,學生在這樣的氣氛下更容易聽懂音樂要帶給他們的積極的思想,如學習《花季如歌》,教師就可以通過收集學生們的感言,從而使他們理解自己要好好度過這青春年華,讓他們在今后的生活中一直充滿蓬勃向上﹑欣欣向榮的活力。
隨著社會各方面都步入多元化時代,初中音樂教學也需跟進時代的步伐,多維度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并鍛煉學生的思維,音樂鑒賞這門課程是自然而然的產物,它需要像語文數學那樣鞏固專業基礎知識,但更應注重關注學生自身對音樂的行為能力,如鑒賞﹑感知﹑思維﹑評價等。在初中音樂欣賞課中引入互動式教學模式無疑讓這門課程如虎添翼,老師與學生積極談論﹑反思繼而進一步深入探索,更全方位了解了音樂的本質,促進了學生對音樂的探索興致和能力。
[1]胡國軍.學習“課堂互動”理論創新教師培訓課堂[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1(08).
[2]曹文千.引入創新機制,升級教法體系—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方法優化策略[J].教育藝術,2016(05).
G633.9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