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霞
【摘要】新課程改革十多年,教師們運用了不少教學策略以及教學手段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整合,嘗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筆者結合教學實際從三方面入手:多媒體整合,促進課堂活力四射;課內外相整合,促進課堂活力四射;教學做整合,促進課堂活力四射。
【關鍵詞】小學語文;多媒體;課內外;教學做;整合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新課程改革十多年,教師們運用了不少教學策略以及教學手段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整合,嘗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筆者拜讀了著名教育家葉瀾曾在20世紀的撰文《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論中小學課程改革深化》,文中闡述的道理深刻,可操作性比較強,讀之備感清晰。作為任教多年的小學語文老師,深感語文教學要出彩,必須運用多渠道整合來實現課堂的四射活力,必須思考整合意念下促進課堂活力四射的策略。
一、多媒體整合,促進課堂活力四射
教育實施現代化,教學媒體得以優化,過去是傳統媒體當道,現在是現代媒體領先。在語文教學中,老師近乎成了現代教學媒體的操作工,教師在教學課堂與學生形成不了對話框式的語文教學,其意義何在?沒有實質性的價值,是永遠都實現不了語文教學課堂活力四射的。竊以為,語文課堂教學需要實現多種媒體的組合甚至優化。如教師有必要對文質兼美的文本進行范讀,教師的范讀能夠解決的不僅僅是以聲傳情,而且可以實現以容傳情、以行傳情,這都是音頻系統所無法實現的。
如教學“詩圣”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時應比較關注學生“讀”的引領和示范,在引領上注意讓學生向讀—朗讀—誦讀的方向發展,在示范上也就這樣循序漸進,尤其注意讓學生能夠耳聞目睹教師誦讀的示范。教師在誦讀中的一舉一動都有意,一顰一笑總關情。在教師朗讀、誦讀示范的引領下,學生接收到教師語言所傳遞的信息,逐步進入朗讀和誦讀的境界,甚至就是某種意義上的最佳境界,課堂教學的感悟則是那樣的活力四射。杜甫的愛國情懷就這樣在教師的范讀、學生的多讀中,在學生的心里烙下深深的印記。
二、課內外整合,促進課堂活力四射
語文教學,是學生閱讀感悟的課堂,需要學生有個性化的主見表達,也需要學生能夠在合作中對學習伙伴起啟示作用,這些都是對促進課堂活力四射能夠起到主要作用的資源。學生對于這些資源的獲取,與其本身智慧有關系,但與學生課內外結合也有密切關系。這里的課內外結合指的是教材文本與自然和社會的密切結合,不要孤立地教學生去學文本,而要將自然和社會的內容有機地融入文本,這就能比較理想地促使學生產生活力四射的課堂閱讀感悟。
如教學《半截蠟燭》,我們可以將描寫戰爭年代的相關影視資料剪輯起來供學生去欣賞,當學生看到情報所能發揮出的巨大作用時,當學生看到情報遭泄露所產生的巨大損失時,學生便感到作品中的“半截蠟燭”是多么重要,更感到保護這半截蠟燭需要做出多大的努力、付出甚至是某種程度上的犧牲。
三、教學做整合,促進課堂活力四射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的自主閱讀感悟綻放出亮麗的奇葩。學生的自主學習地位在得以充分建立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和自主探究基礎上的合作學習。但作為學生,尤其是小學生,光靠獨立自主的學習,其語文閱讀感悟難以深刻起來。如果我們的語文教學是牧羊式的,那是不可能實現課堂活力四射的。所以,理想的語文教學,需實現教學做的整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論,就強調教學做合一,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也應當強調學生的知行統一。
閱讀教學光知不行,難以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譬如和學生一起學習《最后的姿勢》,學生對譚秋千老師行為的感悟只停留在壯美的層次上是不妥帖的。因此,在教學中,多引領學生去挖掘譚老師趴在桌子上保護學生安全的思想內涵。學生深知,作為老師需要有保護學生的責任意識,更需要在危急關頭勇敢地去擔當自己的職責。為了達到更為理想的教學目的,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花四五分鐘的時間啟發思考:在生活中、在學習中、在自己所生活的環境中,誰沒有自己必須擔當的責任?我們作為小學生就沒有自己應當擔當的地方嗎?學生通過思考、交流、互動,感到自己應當擔當的責任還比較廣泛,而且還感到應從現在開始就比較主動地擔當起來,以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參考文獻
[1]李立.多媒體技術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34).
[2]李想.淺談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文理導航,2015(4).
[3]蔣娟娟.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機整合[J].小學教學參考(語文版),2016(10).
[4]王海燕.課內外整合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高效[J].作文成功之路,2015(12).
[5]黃鈺.多渠道引導,讓金口不再難開——淺談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6).
[6]陳繡顏.成長,從會“說”開始——淺談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J].新課程導學,2015(9).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