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睿
新疆警察學院,陜西 咸陽 830011
?
探究公安院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有效性的提升措施
崔 睿
新疆警察學院,陜西 咸陽 830011
公安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是社會與公安院校自身共同的問題。公安院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需要從全局出發,分析影響畢業生就業的多方面因素。從社會環境、公安系統用人制度、公安院校的人才培養以及畢業生自身能力等因素出發,系統的、科學的制定提升公安院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有效性的措施。
公安院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有效性;措施
隨著社會經濟體制改革進程的深化,社會整體環境面臨著更加復雜的安全問題。公安系統為更好的解決社會治安問題而調整了人才需求的標準,公安院校畢業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如何解決公安院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成為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重點。
公安院校畢業生就業問題主要體現在畢業生進入公安相關單位的入警率低,整體就業形勢困難。公安院校畢業生就業難造成的影響有以下幾點
(一)公安院校畢業生就業難導致公安人才資源浪費
我國公安系統供職的公安民警在二百萬人左右,每年減員人數大約在三萬人左右,而全國公安院校畢業生總數大概在兩萬人左右,公安機關單位在增員招聘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招收公安院校培養出來的應屆畢業生,還需要面向社會進行人員招聘和補充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供不應求的狀態。因為公務員考試開考比例的原因,每年大約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公安院校畢業生不能實現就業。這種不合理現象造成了公安教育人才資源的浪費。
(二)畢業生就業困難導致公安院校可持續發展受到影響
公安院校在培養公安人才的教學過程中,主要的教學內容放在了公安特色的課程上,對于培養全面綜合素質的教學課程相對較少,導致學生自應對公務員考試時知識準備不夠充分的問題產生,進而影響公安院校學生在公務員考試的通過率低。通過公務員考試是公安院校學生進入公安系統就業的主要途徑,公務員考試通過率低導致大量畢業生的就業難問題。這種惡性循環的現象嚴重打消了報考公安院校的積極性,公安院校入學學生過少而且新生素質偏低是公安院校普遍存在的現象。這也間接的影響了公安院校教師教學的積極態度和公安院校辦學質量難以提高。對公安院校可持續發展造成了消極影響。
(三)公安院校畢業生就業難導致潛在的社會危害性
就業問題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關鍵性因素之一,大量的失業人員給社會安全造成了極大的負擔。尤其是掌握了一定公安知識的公安院校畢業生,具備一定的反偵察意識和技能,如果在生活壓力下走向歧途的話將會給公安系統維護和偵破社會安全事件帶來一定的難度。因此關于控制好公安院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工作的重要性,應得到相關單位與機制的重視。正確引導這些具備一定能力的人才去向,是維護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工作內容。
(一)政策缺失導致就業渠道不暢
公安院校在辦學理念教學內容規劃上,存在著傳統化的問題。教學內容以及教材具有一定的行業性特征,培養學生公安專項職業技能是公安院校的教學目標。忽視了綜合能力全方面的教育,學生在走出學校面對就業問題時因自身的知識結構特點而只能在公安機關以及相關政法單位工作。專業性人才的能力與社會發展需求不能對接,應屆畢業生只能在特定行業內進行單項選擇而無法面向全面的社會,最終這一現象導致公安院校的應屆畢業生就業問題的加劇。
在《關于地方公安機關錄用人民警察實行統一招考》頒布與實施后,公安院校畢業生不能直接進入公安系統單位工作而是需要通過公務員考試或者招警考試才能實現就業。也就是說在公安系統單位與公安院校畢業生之間加入了一道考試屏障,這個考試屏障能夠更好保證進入公安系統的人才質量,從而為公安系統的發展和進步發揮了積極作用。而這道考試屏障的考試內容絕大多數是畢業生在公安院校中沒有學習過的,畢業生通過公務員考試的通過率很低。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歸根結底是公安院校的人才培養策略。在公安系統單位面向社會進行招聘時,公安院校畢業生存在著競爭力不足的現象。受到學歷和專業的限制,公安院校畢業生學習掌握的專業技能反而成為了就業競爭中的短板。《公安機關人民警察錄用辦法》規定新警面向公安院校畢業生的政策沒有真正貫徹到實踐中的招聘工作。公安院校畢業生和其他學校畢業生同樣的競爭規則,公安院校卻沒有培養出來應對這種就業競爭局面的能力。
(二)畢業生存在著就業觀念誤區和競爭劣勢
長期以來公安院校培養人才在方向性上是符合國家政策和時代需求的。也是滿足新生入學的學習愿望的。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結構轉型的深化和時代發展速度的人才的高要求,現在畢業生掌握的專業知識能力并不能完全與公安系統單位的需求對接。新生在進入公安院校學習時認為掌握一定的公安專業性知識就可以從事警察事業的想法,現在已經不能滿足就業競爭的壓力。對于就業期望過高與面對就業時的困難局面形成鮮明對比,畢業生的心態落差較大,導致公安院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更加困難。
公安院校畢業生面對公安系統單位的就業競爭以及社會其他單位就業競爭中,存在著共同的競爭劣勢就是專業知識的限制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盲目提高的用人門檻。高學歷、高職稱等用人條件使公安院校畢業生的專業能力優勢不斷縮減,最終形成就業渠道窄化,且門檻過高的公安院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
(一)建立并實行預備警官制,實現學校與單位的連接
預備警官制度是指公安院校學生在入學時就確定將來會參加公安機關單位的工作。首先在招生過程中要擇優錄取,進行嚴格的篩選審批,從而保證基本人才素質。學生在公安學校進行學習期間進行由省公務員局、省公安廳和市級公安機關單位組織的公務員考試,設置針對公安系統的科學的淘汰率,最終的合格者直接安排進入公安系統工作。預備警官制度將對于人才的考核分階段在學習當中進行,并有針對性的設置通過標準。這對于學生的培養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學生學習活動具有一定目標性,能夠最大化的發揮教學活動在人才就業中的影響。同時多次多等級的考試也避免包分配現象的弊端。
(二)全面提高公安院校畢業生的素質
1.加強公安院校對于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
首先在教學內容上為適應人才需求而進行必要的豐富和擴編。進而在教學方式上進行科學化的改進并結合多種優勢資源教學,最后要強調教學效果而不能只注重要教學成績。在考核制度上進行科學化、合理化的完善和改進,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向正確性。要積極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學生中的作用,對學生的思想意識和政治觀念進行正確引導和教育,在道德素養和職業素養上進行一定程度的提高,并且關注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樹立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在文化素養教育上,培養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以及對新文化的了解。進而全面的培養出綜合素質人才。
2.加強公安院校對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
公安專業知識是進入公安系統單位工作的硬性條件,也是從事公共安全工作的基本技能。是學生必須優良掌握的能力。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治安環境也越來越復雜,維護治安的工作內容也更加具有難度,同時公安執法的規范性也在加強。這就要求學生在公安專業知識的掌握上必須滿足職業的需求,公安院校在培養公安專業知識上也必須加大教學力度。首先應豐富教學內容和革新教學內容,以適應當前社會治安的要求,同時優化教學方式方法,注重培養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實踐能力和應對能力,糾正學生學習知識是為了應付考試的錯誤心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加強學生對于組織紀律性的教育和警務化意識的正確形成。公安專業知識的教育離不開文化素養的基礎,延伸專業知識的文化范圍,可以使學生提高對于公安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實踐教學是鍛煉學生應用公安專業知識的有效教學方式,豐富實踐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是提升學生專業知識技能的有效途徑。最終實現學生對于公安專業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從而為學生在就業問題上提供有力的就業資本。
(三)加強公安院校畢業生公務員考試輔導
國家公安系統應招政策改革以后,整體上對提高公安系統人員工作能力是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公務員考試方式本身具備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要求了畢業生必須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識與技能。傳統的公安院校沒有對這方面內容采取積極的教學活動,從而畢業生通過公務員考試的通過率很低。公安院校加強對于公務員考試的輔導,不僅增加了畢業生通過公務員考試實現就業的幾率,更為學生豐富了自身知識儲存量,從而在實際工作中能夠更好的發揮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公安院校對學生進行的公務員考試輔導的實際意義多于教學意義。把公務員考試的培訓落實到公安院校當中,在增強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的效果同時,也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就業競爭意識,使學生對于面對考試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和知識儲備。在實踐實施公務員考試輔導的過程當中,以理論課程輔導和課外知識擴展為主,并開始專業的培訓班對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教育,鼓勵學生參加社會中專業公務員培訓機構的教學活動。從而全面的系統的培養學生應對公務員考試的能力。
(四)培養公安院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意識
1.培養學生基層就業意識
公安院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一方面是客觀社會環境所致,另一方面也是學生主觀擇業意識的問題。公安院校應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意識,為學生的職業規劃作出正確的指引。鼓勵學生根據生源地的具體實際情況到基層去、到西部區、到農村去。讓畢業生明確就業形勢,為畢業生提供更多、更適合自己的選擇。
2.拓展學生就業渠道
就業渠道的單一化是影響公安院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關鍵因素。首先為豐富就業渠道,公安院校應積極鼓勵學生參加法檢系統、國家安全機關、海關緝私等相關單位的考試,并為學生培訓考試所需相關知識。
3.明確學生繼續升學意識
對公安院校畢業生進行科學的分流調配,鼓勵學習成績優異的畢業生參加升學,并為這樣的學生升學提供條件。公安院校就業指導部門應進行相關的聯系工作,在研究生處和學生處的相關配合下進行考前輔導和升學政策咨詢。從而延緩公安院校畢業生就業期,減少需要參加工作的畢業生人數,從而為公安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減輕壓力。
(五)改革公安院校招生制度
解決公安院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根本是提高公安院校畢業生的能力與素質。畢業生的能力與素質可以通過公安院校在一定教學和管理中進行有效提高,但是學生主觀能力也是重要影響力。所以在公安院校招生開始時,就新生入學的標準進行更嚴格的把控。首先公安院校在招生前需要對當地警力需求進行科學詳盡的調查活動,掌握當地警力需求的實際情況和警力需求的變動方向。其次是公安院校與當地相關管理機構進行有效溝通,建立招生與招警同時進行的公安院校招生制度,進而對招生的氛圍和學生素質要求有明確的方向性。最后是一些地區存在招生難留警難的問題,招生范圍應擴大到偏遠農村和少數民族地區。很多學生在情感上希望從事警察事業而沒有找到途徑以及缺少物質條件的學生,公安院校應積極主動的幫助這些學生,為這些學生提供教育的機會。這些本身具備優秀從事警察事業動機的人才,是警察事業發展的重要儲備力量。公安院校有責任也有義務去培養警察事業的根基人才。
(六)適應社會治安環境需求,開設新專業
在社會經濟結構轉型過程中,引發了一系列社會矛盾問題,這種矛盾激化導致了維護社會治安的難度增大且社會治安事件性質也越來越嚴重。在國家經歷了多次暴恐事件后,社會安全環境對于防暴反恐的需求越來越大。公安院校應積極開設反恐課程,一方面增加畢業生的就業選擇和加強就業能力,更重要的是及時為社會穩定發展輸出需要的人才,保證社會和諧穩定。反恐專業現已在我國部分公安院校中進行了開展辦學,但是沒有形成整體的系統化教育部署,公安院校在培養反恐人才時,應結合優秀公安院校的辦學經驗與軍隊專業化培訓共同開展。反恐專業的開設為公安院校畢業生的就業提供了更多的途徑。
我國社會發展離不開治安環境的和諧和穩定。公安院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根本是人才培養的問題,公安院校應以社會發展大局的角度,從自身教學創新改革做起并在相關機關單位的協同配合下,為社會治安輸送高素質的創新性公安人才,從而真正解決公安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
[1]劉海斌.新時期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方法初探[J].改革與開放,2010(20):36-39.
[2]陳明勇,陳明珍.新形勢下促進公安院校畢業生就業的對策[J].云南警官學院學報,2014(05):24-26.
[3]白春雨,龐峰.論當前公安院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J].山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04):21-24.
崔睿(1980-),女,漢族,陜西長武人,本科,畢業于新疆師范大學,就職于新疆警察學院,主要研究方向:公安院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探究。
D
A
1006-0049-(2017)12-00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