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我們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也是更加的豐富多彩,可是在組織幼兒活動時,我們經常會聽到有孩子說:“我不會。”那究竟是老師提出的問題太難了孩子真的不會還是害羞不愿意回答?不管孩子任何情況下說出的“我不會”,作為老師都應該正確解讀孩子的真正表達的意思,然后給予正確面對。
關鍵詞:幼兒;我不會;原因;措施
“我不會!”這句話,根據幼兒性格特點和個性發展的不同,不同的孩子說出一樣的話,卻有著不一樣的態度。幼兒園教學活動中,面對孩子的一句“我不會”,我們首先應該找出孩子此時此刻說出“我不會”的原因,然后再給予正確的回應。
一、 孩子“我不會”現象產生的原因
(一) 幼兒入園的不適應
幼兒由于環境的變化,對周圍的人或物都感到陌生,容易產生情緒不安,加上小班幼兒身心發展水平低,自理能力、自主能力較弱,情緒和情感具有很強的依戀性,所以很多方面都需要老師的幫忙。
(二) 幼兒個體發育的不平衡
幼兒的年齡基本上處于四五歲左右,身體還處于發育階段,有些幼兒較早地發育和成熟,有些幼兒則相對晚些。在組織幼兒活動時,老師所選的教學內容可能超出那些發育相對晚的幼兒的能力范圍,沒有考慮到他們的接受能力,導致他們在活動中不知所措,只好向老師求救。
(三) 幼兒的從眾心理
所謂從眾,就是指個人在別人的影響或社會團體的壓力下,放棄自己的意見而采取與大多數人相一致的意見,即個人服從于群體的意見。在幼兒園里,常常可以見到這樣的現象:當一個幼兒跑過來說“我不會”,另一個幼兒馬上也跑過來說“我不會”,然后好多個一起跑過來說“老師,我不會,你幫我!”久而久之,如果每次老師都幫助幼兒,幼兒就會產生依賴,反正有老師幫忙,我不會也沒關系。
(四) 幼兒因缺乏自信而說“我不會”
有些幼兒明明自己會的,但就是對自己沒信心,總擔心自己做的不對,或做的不好。當老師請他上臺來示范一下或參加集體活動時,馬上就會搖搖頭說“我不會”。
在幼兒園中許多事都要教師親力親為,特別是在小班,可以說幼兒教師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孩子們中間“疲于奔命”,導致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情緒低落,面對那些經常說“我不會”的幼兒,老師難免會產生倦怠心理,會顯得不耐煩,失去信心,從而將消極的負面情緒傳染給幼兒,往往導致幼兒對自己失去信心。
二、 孩子“我不會”現象的解決措施
(一) 老師要因材施教
根據不同幼兒自身發育的特點和學習的特點要采用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為每個幼兒提供發揮潛能的條件,使他們都能夠在他自身的最近發展區里得到最大的發展。所謂最近發展區是指現有發展水平與潛在發展水平這兩個水平之間的幅度。
(二) 老師要加強教育,培養幼兒的意志
幼兒消極的從眾心理,同其意志力薄弱有關,所以培養幼兒意志力,對幫助他們克服消極的從眾心理有重要作用。老師應培養孩子正當的興趣,讓他們在感興趣的事情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給孩子提出恰當的目標,當孩子遇到困難時,鼓勵其堅持下去。每堅持一次,每取得一次成功,都是極好的意志鍛煉。
(三) 老師要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適當贊賞,以肯定與信任的態度對待幼兒。上課時可以試著讓不自信的幼兒回答問題,一開始的時候可能會有點膽怯,但是我們要鼓勵他。例如:“誰誰誰真是個很聰明的孩子,只要你像小解放軍那樣勇敢點兒,一定能講的很好。”老師的一個微笑、一朵紅花、一句贊揚的話及正面的教育評價,都容易使幼兒信心百倍。
(四) 老師要關愛每個孩子
老師要毫不吝嗇地把愛撒向每個孩子,關注每個孩子,讓他們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同時老師要鼓勵幼兒多跟同伴交流,多跟同伴相處,讓其感受同伴間的情感和友誼,體會交往的樂趣。
三、 具體案例具體分析
(一) 案例一:小班美術課上,“秋天的菊花”,我演示講解完之后,說:“請小朋友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菊花,把它畫在畫紙上,形成一幅美麗的圖畫!”我的話音剛落,雯雯小朋友隨口就說了一句:“老師,我不會畫。”我當時聽了,就先回應了她一下:“等一下,老師再找你。”
安排好其他的小朋友拿出筆和紙畫畫,我走到她面前心平氣和地對她說:“你怎么知道你不會的呢?”她直接就說:“我就是不會嘛,菊花有那么多,好復雜!”我一聽,就知道她不是不會,而是有點小懶,或者不敢接觸太多的東西。于是我就指著課件上的菊花,問她喜歡哪一種?她說最喜歡匙瓣菊,于是讓她再觀察一下花瓣的特點,像湯匙一樣,花瓣的邊上有一點彎,然后鼓勵她說:“自己動手試一試吧,小蠟筆都等的著急了,請你快點把菊花畫出來呢!你一定能畫的很漂亮的!”在我的鼓勵下,她有點自信心了,然后拿蠟筆畫了起來。
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我也時常鼓勵她親自去做,根據她的表現,具體地表揚她哪里做得好,哪里需要再努力!后來,她變得勇敢多了,很多活動都樂于參加,也很少聽見她說“我不會”了!
(二) 案例二:小班數學課上,“找規律”,我演示講解完后,大部分小朋友都操作完了,該檢查了,做好的小朋友紛紛拿過來,讓我看。一節課快結束了,蘇妍小聲地告訴我,“老師,這一題,我不會,等我回家再看看,明天拿給你看。”我當時聽了,非常感動,也很心疼,于是我跟她說:“沒關系的,你哪里不會?老師再給你講一遍。”
后來,我又跟她講了一遍,她聽的很認真,但是還是不理解,然后我就想了一個辦法,換一種方式,果然用這種方法她比較容易接受,然后讓她自己操作,完成了。蘇妍的“我不會”,是她經過努力之后,真的不會,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她積極向上,不肯放棄,那么老師也要想盡辦法幫助她,趁機培養孩子不輕易放棄的品性。
案例還可以反映一個問題,每個孩子都有著自己的建構思維,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適合大部分的孩子,卻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孩子,面對孩子的“我不會”, 我們都應該先想想幼兒為什么說“我不會”,然后再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和孩子在一起,我希望成為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愛護的好朋友!我一直都相信孩子具有不可估量的潛力!希望他們以后能少說“我不會”,多說“我成功了”!
作者簡介:
劉歡,江蘇省蘇州市,昆山開發區晨曦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