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對錯誤,如何發(fā)揮教學機智,以獨特的視角去發(fā)現錯誤的價值,讓錯誤成為教學的巨大財富,即如何進行錯誤資源的有效開發(fā),才能最終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是化學課程教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錯誤資源;化學教學;化學研究
一、 關于“錯誤資源”的理論闡述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知識儲備以及人生閱歷,所以產生的認知錯誤也有所不同,其錯誤是對個體心理的直觀反映。錯誤資源始終與教學如影隨形,錯誤和認識是一種相伴的關系。對于教師來說,由學生認知差異所產生的錯誤資源是一種有真實性價值的資源,有利于教學過程中有的放矢。綜上我們得出:錯誤資源是指編寫教材的專家學者,教師以及學生受到本身知識水平、人生閱歷以及教育思維的影響,而在對課本知識進行認知時所產生認識偏差,并隨著溝通和交流將錯誤傳播所形成的,對教學有一定價值的動態(tài)資源。
二、 錯誤資源的作用
(一) 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學生所獲取的知識,主要來源于外部環(huán)境,通過對外部環(huán)境刺激的接受和感應,逐漸建立起完善的認知能力體系,當學生產生錯誤的認知時,這種錯誤資源會創(chuàng)造出一種特定的情境,其內容或者問題都具有一定的現實性,內容可能與生活經驗有一定關聯(lián),問題可能在認知結構上有誤差,雖然經過了一些處理但是非常具有思考價值,教師要充分利用這類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資源,制定出一個可行的解決計劃,激發(fā)學習化學的熱情。pH=2的鹽酸稀釋106倍后,常有同學認為稀釋后pH=8,酸怎能變堿?點出錯誤,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的熱情,尋找錯誤的主要原因是忽視了水的電離。
(二) 突破思維定勢,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
當學生總結出一套經驗和規(guī)律時,其思維定勢就會形成。將pH=10的NaOH溶液稀釋10倍,有學生通過計算c(H+)=10-10 mol·L-1÷10=10-11mol·L-1,即pH=11,堿能越稀堿性越強,錯誤顯然源自酸稀釋時造成的思維定勢。創(chuàng)新性思維就是對這一定勢的突破,注入新的創(chuàng)新型思路,更加靈活地解決問題,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各種各樣的錯誤不可避免,但是教師應當認識到錯誤的產生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是學生在探求知識,教師應當對學生加以引導,找出其錯誤中所包含的創(chuàng)新因素,幫助學生突破其思維定勢,這樣當他們成功解決問題時會有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對化學的興趣也會越發(fā)濃厚。
(三) 引導學生主動發(fā)現問題
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現問題的能力的一個重要方式就是充分利用錯誤資源。由于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思維特點,所以發(fā)生的錯誤也各不相同,錯誤能否得到有效的利用取決于教師對于錯誤資源的認識程度和利用方式,在課堂上,教師應當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完成實驗,創(chuàng)建出一個現實的問題環(huán)境,然后引導學生就問題進行思考,觀察實驗中所發(fā)生的現象,大膽假設,最終不斷深化其思考能力。鹵代烴中鹵原子的檢驗,學生初始設計往往缺失稀硝酸中和NaOH這一環(huán)節(jié),但只能看到黑色沉淀必將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主動發(fā)現問題。
三、 錯誤資源的利用方式
(一) 對錯誤資源有正確的認識
從某些角度來說,學生制造錯誤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過程。這是作為學生所具有的特別權利。心理教育專家指出,學生犯錯誤的時刻將會是效率最高的學習時間,不同的老師對待學生犯錯誤的態(tài)度也有所不同。如果一個老師能夠用包容、平和的心態(tài)去看待學生所犯的錯誤,鼓勵他們制造錯誤,引導他們改正錯誤,他所教育的學生也會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不再畏手畏腳,垃圾的本質也是資源,只是放錯了位置而已。教師在審閱、批改學生的作業(yè)和試卷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錯誤,不放過每一個細節(jié)之處,將大部分人所犯的錯誤進行總結,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及時捕捉錯誤,使其成為寶貴資源
學生的實驗過程,犯錯誤在所難免,教師要認真觀察實驗過程,對出現的錯誤歸納總結轉化為教學資源。如:完成“乙醛與新制氫氧化銅”實驗前,教師可提前讓學生進行實驗預習,然后學生來自己進行實驗方案的設計,老師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干預學生的操作,實驗結果大不一樣,大部分小組都能夠順利完成實驗并得到預期磚紅色沉淀,有少數小組得到的是黑色沉淀物。針對這部分小組,教師可讓其匯報實驗方案,并讓其他小組思考方案中問題所在。問題解決后這些小組再進行二次操作,結果顯然是成功的。由此可見,在實驗過程中產生錯誤其實是一種十分寶貴的教學資源,它不僅可以加強學生的規(guī)范意識,而且還能夠激發(fā)他們對于化學實驗的興趣,收獲探索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喜悅。
(三) 有意的錯誤增添課堂樂趣
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故意犯一些小錯誤,即布置一些小陷阱,引導學生們去發(fā)現錯誤,鼓勵他們思考錯誤,從而激發(fā)他們求知的欲望。比如在化學課中,經常涉及很多的化學方程式,教師就可以在書寫化學方程式的過程中有意寫錯一部分,像是H++SO2-4+Ba2++OH-BaSO4↓+H2O這個式子,教師明知道是錯的但是依然寫出來,就會有一些細心的同學發(fā)現有一些反應物和生成物前面的系數錯誤,應當遵循化學方程式中的平衡原則,不可以將H+、OH-、H2O前面的系數2約去。但是在改正之后,教師依然可以提問學生,該化學方程式還有什么錯誤,學生們經過討論后發(fā)現,之前認為錯誤的化學方程式在某種特定的條件下是可以成立的,即Ba(OH)2與NaHSO4數量相等。由此可見,在課堂上出錯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反而這種小陷阱能活躍課堂氛圍,讓錯誤成為一種特別的教學方式,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四、 總結
教師應當善于運用教學過程中的錯誤,使其成為重要的教學資源,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有助于課堂學習效率的提升,在錯誤中師生才能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 申瑞聯(lián),李莉,蔡玲,等. 善用“錯誤”教學資源演繹精彩化學課堂[J]. 教育教學論壇,2012,(20):120-121.
[2] 胡尚生. 化學課堂學生“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初探[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35):235+244.
作者簡介:
張寶軍,江蘇省南通市,江蘇省如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