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學在整個教育系統中是一門具有高度應用性的課程,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理論理解水平及實踐動手能力。初三化學課程教學是學生學習化學的初始階段,對于后期化學學習起到了良好的奠定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對初三化學老師的教學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從設置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重“以人為本”及化學教學的個性化與獨特化以及利用生活化教學加強理論知識與實踐的有機融合三個方面的內容展開了論述與分析,旨在進一步提高初三化學課程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從而增強學生的化學綜合素養及化學學習成績。
關鍵詞:創新性;初三教學;化學教學;教學方法;化學綜合素養
學生學習化學的階段中初三是至關重要的初始階段,對于學生化學課程學習的進步與提高起到了關鍵性的基礎性作用,與此同時初三化學教學也是學生化學理論培養及化學綜合素養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初三化學教學必須引起學校與老師的高度重視。在初三化學展開過程中,老師需要具有充足的思想準備,有效結合素質教育及新課程改革的需求,在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基礎上有針對性進行教學準備的完善,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實現實踐動手能力與理論知識的結合。現階段我國初三化學課程教學必須立足于新課程改革的實際情況、課業要求的提高及學生能力提升的需求,探索出更加創新性、人性化以及時代化的化學課程教學方法,進一步實現化學課程教學水平的提升。
一、 設置科學合理教學情境,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初三化學知識因為自身具有一定的龐雜性、零碎性以及復雜性等特點,因此順應新時期化學教學的改革需求必須積極進行初三化學方法的創新,因此初三化學教學并不能單憑枯燥無趣的理論知識講述的方式進行,需要及時采取高度開放性、靈活性的課堂教學方法,讓學生對化學這門課程產生興趣。老師結合課程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科學、合理的教學情境,有效將理論知識在情境中充分融合,從而展開生動化、意象化的教學,一方面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化學學習效率,另一方面實現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探索意識的提高。例如,在《溶解現象》這一章節的教學中,其中主要包含了“物質的溶解性”及“物質的溶解”等多個知識點,因此老師這節內容的教學中就應當使用實驗模擬、情境設置的教學方式展開。老師引導學生選取相應的食用鹽與水,在容器杯中進行實驗模擬,觀察食用鹽的溶解過程,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其他案例來充分了解這一節的知識點,例如:蔗糖溶于水之后味道的變化、高錳酸鉀溶于水之后顏色的變化等,讓學生全面掌握不同物質的不同溶解性,更好地理解這一章節的相關知識點。
二、 注重“以人為本”及化學教學的個性化與獨特化
因為我國教學活動受到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展現出了極大的落后性及傳統性,因此老師在初三化學課程教學過程中需要突破“填鴨式”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立足于創新這一大原則,進一步提高學生參與課程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與熱情。化學實驗教學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性方法,因此老師必須對初三化學教學的個性化與獨特性特征給予高度關注與重視,積極引導學生從原先簡單的理論知識學習向實踐與理論知識相結合轉變,將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作為學生技能培訓的核心與重點,充分尊重學生在化學教學中的主體性地位。比如說,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及個性等多個方面將學生合理科學地分為若干個小組,進行化學競賽及趣味性的小組實驗比賽等,鼓勵并獎勵其中優勝的小組。在第一章教學中有一重點內容是對物質的化學變化及物理變化的區分,老師在講解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應當引導學習走進日常生活,尋找并觀察生活中的化學反應及化學變化現象,如,酒的釀造過程、鐵器生銹的顏色變化、食物的腐敗現象以及蠟燭燃燒等多種現象。所以說初三化學活動展開必須與日常生活相結合,運用人性化的思維來實現教學模式的重新整合,教學活動中必須堅持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堅持“以人為本”,老師做好引領及指導的角色,確保教學實驗展開過程的正確操作性。
三、 利用生活化教學加強理論知識與實踐的有機融合
老師必須積極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應用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方法展開教學,從而增強學生的化學綜合素養。初三化學教學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對化學知識有大致的了解,開拓學生的見識,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及綜合素養,所以基于此在初三化學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運用陶行知教學理論,讓化學知識走進生活,走進實踐,走進社會。化學老師可以充分利用陶行知的教學理論,積極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化學知識,并讓學生在動手實踐過程中對化學現象有全面的了解,從而培養學生堅持真理、獨立思考以及師生互動的優秀品質。化學方程式是化學理論知識的全面表述,通過實踐解讀及化學知識的分析,化學方程式中的科學道理能夠良好地指導實踐。化學知識不僅可以在社會生活中及工業生產中存在,并且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體現出了實踐活動與理論知識的充分結合。
四、 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進一步推進及素質教育的全面深入,推動了初三化學教學必須及時創新教學方法,在實踐活動中探索化學現象,從而有效總結化學理論知識。文章首先論述了設置科學合理教學情境這一教學方式,之后又展開分析了注重“以人為本”及化學教學的個性化與獨特化以及利用生活化教學加強理論知識與實踐的有機融合兩個主要方面,目的是為了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自主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 馮耀澤,李小昱,王為,等.研究生創新性課程體系改革和教學方法探究[J].湖北農機化,2009,(02):47-48.
[2] 李冬民,呂社民,楊旭東,等.改革《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方法培養創新性醫學人才[J].西北醫學教育,2008,03:513-515.
[3] 孫慧珍,國慶喜,李雷鴻,等.森林生態學實踐教學方法探索——以“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為例[J].繼續教育研究,2008,08:151-152.
[4] 張曉軍.“主題詞”教學法——以“非齊次線性方程組解的結構”課堂教學為例探究大學數學課程的創新性教學方法[J].河套大學學報,2011,804:10-13.
作者簡介:
徐珍,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市常熟王淦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