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芳
摘 要:要把握初中數學課堂的有效性就要把握三個方面,包括教師、初中生以及教學內容。因此,對這三個方面進行了探索,得出了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一、影響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
1.教師方面
教師要保證教學的有效性就要把握好三個方面,包括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意識、數學課堂教學目標的制定以及數學課堂的教學反饋。要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有效性,就要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課堂的有效性,一方面教師教學時的教學安排直接影響學習進度,另一方面教師的教學手段也對學生有影響。學習有效性的提高不是簡單地對學習時間的延長,教學中應當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有教學目的這樣的大目標,也有每堂課學習內容這樣的小目標,有了方向,就能合理安排時間,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的放矢。
2.初中生方面
初中生這個群體有著自己的特點,相較于小學生,智力水平、綜合因素有一定的提高,教學模式要圍繞中學生的特點進行調整。在課堂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的觀察力,提高學習興趣。當學生觀察到數學之美,觀察到數學抽象外表下內在的和諧統一時,便能對數學產生求知的熱情,使課堂的有效性得到提高。例如,在學習勾股定理時,學生往往愿意采用測量這樣的方法去證實。在教師的引導下利用邏輯推理去證明,學生的想象力可以得到激發,對數學的認識也會更加深入。
3.初中數學教學內容方面
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教學內容的預設和生成之間的問題。數學教學方案的建立就是實現將預設轉化為實際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也會出現很多新的現象,學生提出的新觀點,面對這些教學資源,教師應當及時把握,將預設以及生成的關系處理好,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在教學內容上,數學教學內容要能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有助于學生體會數學與社會的聯系,感悟數學的應用價值,強化學生從數學角度看待周圍的事物,激發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
二、初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師方面
在新課程改革方案的實施下,教師的教學觀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僅僅停留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的進步上,而忽略了教學效率。部分教師不從自身入手,通過改進教學方式指導學生學習方法來提高教學效率,而是讓學生通過大量的習題累積,延長數學學習時間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這不但讓學生肩上的負擔更重,對有效性的提高也微乎其微。
2.初中生方面
對于初中生而言,與解決問題相比,更為重要的是發現問題。要想準確地發現問題,就要提高觀察力,如果缺乏觀察,就難以發現問題。而初中生往往缺乏相關的能力,導致效率低下。例如,以下這道題中就是考查學生對函數的理解。選出y是x的函數的選項。
這類問題的解決十分容易,只需要把握函數的概念,做一條垂直于x軸的輔助線,觀察交點的個數,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但是,教學中可以發現,學生并不能抓住本質特征,僅僅停留在表面,缺乏觀察力,從而影響數學課堂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3.初中數學教學內容方面
多數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認為學習數學是為了能夠在中考中獲得一個好成績,考入理想的高中,但是對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還停留在學會小學的運算方法就夠了,對其在生活中的價值沒有感受。由此可見,數學教學需要貼近生活,結合現實實際,加深學生的理解和感悟。
三、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1.教師方面
教師首先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內容,在有充分認識的基礎上把握重難點,提醒學生需要注意的地方,某些知識點需要從生活出發,結合生活重點事例,加深學生的理解。在課堂的教學安排中,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張弛有度,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2.初中生方面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能夠提高初中生的數學學習質量以及數學教師的教學效率。在教學過程中,要對觀察力的培養有足夠的重視。將各省份的中考試題進行研究和比對就可以發現,最后一題多是探索規律,但是得分情況并不好。學生需要有較強的觀察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才能得出題目的答案。
3.初中數學教學內容方面
數學老師應當從學生出發,以學生的自身條件為基礎,時時刻刻了解他們的思維、能力的動態,這樣可以及時了解他們的表達,從而將這樣的信息作為教育數學資源的根本,讓學生能夠真正理解課堂上所講的內容,這就是一種有效的反饋,使學生真正學有所成且學有所用,這樣的教學方案不僅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大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他們在學習中收獲得越強自信心就越強,同時也增強了他們對學習的積極性,使老師的教學實施更具可行性、有效性。
課堂教學有效性已經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研究中的一個熱點問題。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正是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貫徹素質教育的真正體現,加強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是推進新課程改革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