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摘 要:初中美術課堂在很多學校并不受重視,因為美術課程并不是中考考查的范圍,因此許多教師、家長會有美術課程不重要的一種錯誤認知,但隨著德、智、體、美、勞全面素質教育的倡導,改變當今美術教學的現狀,教師采用興趣教學法,積極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讓學生喜歡上美術學習,積極進行美術相關內容的探究。
關鍵詞:初中美術;興趣教學法;應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對教育認知的改觀,近年來學校加強了對初中美術的重視,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繪畫能力,加強繪畫基礎,增強繪畫技巧,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美術教學引進了興趣教學法。目前,興趣教學法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初中美術教學方法,而如何合理地運用興趣教學法使學生最大化地高效學習美術,提升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是關鍵。
一、設計教學,引起初中美術興趣
初中美術課堂要吸引學生的興趣,要求教師深入探究教學內容,把握知識的重難點,美術的教學特點是豐富形象,便于學生理解模仿。學生在豐富的體驗過程中感受到美術的魅力,從而提高美術創作的能力和積極性。在備課環節,教師要根據以往的經驗高效地完成教學內容,要在每一節課都融入創新元素,讓學生因為這樣的新鮮感而對下一節課有所期待,也是教師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一種體現。同時,在教學新的內容時,還要鞏固上一節課的知識,通過考查學生的掌握程度,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開展教學指導,拓寬學生的美術知識面。在整個教學課堂中,要使導入、教學、總結三部分環環相扣,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使學生的美術綜合能力有效提高。
二、多彩方式,提升初中美術興趣
在傳統教學中即使是美術課堂,教師也會對學生進行灌輸性教學,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地位,沒有對知識進行主動探索的概念,不會對知識主動展開探究,因而也不能深刻地理解消化知識,更不用說合理熟練地運用知識。這樣的教學情況,不僅教師教得無趣,學生也學得無趣,即使雙方都有積極的態度去教學、學習,往往也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隨著新課改的開展,師生的課堂地位有了很大的變化,學生變成了課堂中的主體。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著重注意運用多彩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塑造一個輕松自由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積極自覺地探究知識,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教師可以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疑問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更認真地聽課,進行探究學習,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對美術知識的理解。教師也可以介紹一些名作的創作背景,利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吸引學生的注意,更專注地進行美術作品欣賞,從而對相關知識的記憶和感悟更加深刻,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最重要的是,美術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將美術學習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結合在一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和學生多溝通、多交流,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了解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和對藝術作品的看法,在課堂中將這些內容與教學任務聯系在一起,可以有效地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環節中。例如,在進行《家居環境設計》的教學內容時,可以先讓學生講講自己理想的家居。可以具體到廚房、臥室、衛生間等也可以是整個家的具體規劃,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拉近教學主題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激發學生對這一教學主題的興趣,體會到美術學習在生活中起到的作用,也可以在某方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課上課下,發散初中美術興趣
初中美術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內,還要融入學生的生活當中,教師可以在課下帶領學生開展寫生活動,組織學生在公園等輕松愜意的環境,使學生的創作激情被激發,讓其在大自然中盡情去感受,去表達。在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構圖、選景、用色等創作技巧,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美術能力,激發創作興趣,培養創新精神。學生將教學地點從課堂轉移到戶外,會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堂,在創作過程中也會更加專注,創作作品也會更加細致認真。一次真正的實踐機會,會讓學生更加理解繪畫,增強感悟能力,同時也促進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展覽,或是自己舉辦一個小型展覽。將好的作品在校園、班級板報中展示,利用學生的好勝心,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梢栽诓煌昙夐_辦不同項目的比賽,七年級開展繪畫、八年級開展剪紙、九年級開展素描等,做一種項目展覽的機會只有一次,因此學生會十分慎重地把握,用心去創作,在展覽時,看到自己的作品也會賞心悅目,同時也會觀賞他人的作品。從優秀的作品展覽中學習到更多的繪畫技巧,開拓創作思路,促進學生美術素養的提高。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合理運用興趣教學法,創新美術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充滿好奇心、求知欲的情緒中進行美術學習。另外,要以學生的角度看世界,將美術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結合在一起,拉近學習與生活之間的關系,不斷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并提高學生的創新
能力。
參考文獻:
[1]游桂蘭.興趣教學法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才智,2015(8):65-68.
[2]萬曉曄.分析興趣教學法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4,33(5):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