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晶
摘 要:我國高等教育正處在從大眾化階段向普及化階段發展的過程中,從各國發展的歷程來看,這個階段既是一個國家高等教育發展的黃金階段,也是最易產生問題的階段,因此,借鑒幾個已經進入普及化階段國家的經驗和教訓,提出在此階段如何發展我國高等教育,從而促進并引領我國經濟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高等教育;層次結構;經濟增長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3.097
關于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國際上通行的標準里,有15%和50%兩個臨界值,按照從低到高分為精英教育階段、大眾化階段和普及化階段。在這三階段中,大眾化階段是一個承前啟后,極其關鍵的階段,教育比較發達的各國在這個階段都經歷了很長的時間(如表1所示),以及規模和質量的雙重變化。
我國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1999年開始大學擴招,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三十幾年的時間里變化非常大,如表2所示。
我國目前正處在大眾化階段向普及化階段發展的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高等教育迅速發展,在擴大數量和規模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的問題,其中如何均衡發展各個不同層次的高等教育,使其既能提高整個民族的整體素質,又能適應并促進經濟發展各個層次人才的需求,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1 高等教育層次結構的劃分
高等教育結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有很多不同的宏觀和微觀結構分類,其中層次結構,是指高等教育各個不同的辦學水平和培養目的之間的構成,在高等教育體系中,層次結構是一個最基本的宏觀結構分類方法,從教育供給的角度體現了一個教育體系培養人才水平的廣度和深度,從教育需求的角度體現了受教育者對不同類型和層次教育的數量和質量的需要。各國教育層次結構各有自己特色,但一般可以分為??平逃?、本科教育各研究生教育三個層次。
1.1 ??平逃?/p>
專科層次教育是以培養技術型人才為主要目標,通過實踐教學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掌握在某一特定的行業或職業中所需要的實用化程度很高的專門知識,培養能熟練掌握現代技能和相關專業知識的技術人才,能滿足社會對各個行業高水平專業技術操作人員的要求。
1.2 本科教育
本科層次教育是高等教育層次中的中間層次,也是在高等教育后精英時代,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養國家高級的專門人才,通過系統的學習,深入掌握一門專業知識,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在道德修養、心智成熟長和應用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提高。
1.3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層次教育最高層次的教育,一般把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都包含在內。其是從本科教育基礎上選拔優秀人才,培養更高層次,更專業的人才。學術型研究生教育著重培養各個專業領域的創新型理論人才,強調學科的前沿和促進社會進步。而應用型研究生教育在強調系統、前沿理論知識的同時,更注重理論向實踐的轉化。
高等教育層次結構中不同層次具有不同的培養目標和定位,能滿足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同層次產業結構和社會分工的人力資本需要,而合理的層次結構也會通過優化的知識、技能,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并推動經濟增長。
因此,高等教育層次結構與經濟增長之間是憑借著人才資本和產業結構這兩個橋梁的轉換作用,而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同時,由于高等教育的周期較長,要使兩者相互配合,還必須前瞻性地合理安排高等教育層次結構,使其既能滿足當前經濟發展的需要,又能為未來的產業優化升級及新的發展方向,提供支持。因此。研究經濟增長時非常有必要對高等教育層次結構進行研究。
2 國外高等教育層次結構發展的經驗借鑒
通過對已到達高等教育普及階段的美國、德國、日本、韓國四個高等教育發達程度先于我國的四個國家,在從大眾階段到普及階段這個時期的高等教育層次結構調整的過程進行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共同的啟示。
2.1 建立完善的,可自由轉換的高等教育層次結構
各國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過程中,都通過不同的方式建立了符合自己國家國情的完善的高等教育層次結構,并且實現了各層次之間的自由轉換。
各國的教育體系中都是以本科教育為主,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研究生教育的發展都逐漸增加,而??茖哟蔚慕逃厣托问礁饔胁煌C绹?年制社區學院是其高等教育普及化過程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創新機制。而德國完備的職業教育體系,在為其高等教育快速發展貢獻力量的同時,也促成了“德國制造”這張名片的形成。日本三個層次的教育結構中,都有成熟、完整的內部體系。韓國和美國的教育層次結構中,都設有學術型和應用型學位。
由于科技的不斷進步,知識的日益更新,人們的知識也需要不斷的學習和更新,僅僅依靠學生時期所學的知識不足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只有完整的教育層次結構,靈活的學分體系和無縫銜接的轉換機制,才能為人才提升和終身教育提供均等的機會,從而才能促進經濟的發展。
2.2 高等教育各層次規模擴張的同時,應注意控制質量
大眾化向普及化教育發展的階段,是高等教育各層次規模大量增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由于涉及到各個不同的部門和相當大規模的社會公眾的不同需求,因此,很容易出現質量不能與數量同步提升的局面。
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校園中的暴力事件、吸毒、性混亂、學潮等頻繁發展,使民眾對大學失望,高等學校學生注冊率下降,這與當時國際、國內的政治和經濟危機有關,但也體現了在大眾化向普及化發展的過程中,美國教育規模擴張過程中質量下降的事實。
日本和韓國也在此階段出現了類似的問題,日本體現在擴張過程中民辦??茖哟卧诮Y構中占比過高,同時以文科為主,韓國也是在科系設置時重文輕理,這些都為后來經濟發展的人力資本結構帶來了問題,體現在所引起的結構性失業等問題。韓國高校畢業生失業率最高達到60%,“大學亡國論”、“教育亡國論”之類的論斷頻出,甚至引發了政治危機。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過程中,教育質量得不到有效控制,會引起一系列的文化、經濟、政治等問題,導致整體國民人生觀、價值觀的扭曲,因此,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過程中一定要同時注意質量的控制,不能以犧牲質量來換取數量的增加。
2.3 高等教育層次結構安排應適度領先于經濟發展階段
考察各國高等教育層次結構的變化過程,不難發現合理的結構不僅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還會推動科技進步,社會服務水平的提升,以及促進經濟的發展。
美國之所以能成為極具創新性的世界強國,其成熟的高等教育體系對社會發展和科技的推動作用,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德國的職業教育體系為戰后德國經濟快速恢復提供了動力,而進入21世紀后,實施“卓越計劃”,又適時地促使了德國教育對高新技術發展的貢獻。日本能在二戰后迅速發展成工業強國,與日本在70年代后,進行教育改革,將發展重點放到理工類學校中,加大高層次的本科和研究生層次的比例,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等措施有關,從而成了教育引領產業發展的典范。
韓國是大眾化階段向普及化階段用時最短的國家,雖然也不可避免質量下降的問題,但其結構層次調整的經驗仍值得學習,主要體現在建立合理的人才結構需求預測上的結構調整,使其教育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重要元素。而針對具體的不同時期所提出的如“尖端產業技術立國”目標、“BK21工程”計劃等都適時地促進了韓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教育能夠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就是在發展教育的同時,要加強產學研的合作。理論只有與實踐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才能刺激高科技產業的發展,產生源源不斷的動力,而高素質的技術人才,又能把最新的技術完美地運用于實踐當中,從而促進經濟的發展。兩者最大程度地結合,是促進技術和經濟共同進步的最大動力。
3 完善我國高等教育層次結構建設的建議
3.1 加快實現各個層次學歷之間自由轉換,完善專業型人才培養機制
我國的高等教育層次體系中,還沿襲精英教育的設置,在學術型學位體系方面比較完善,這也造成了??茖哟?、職業教育和應用型學位相對比較欠缺的局面,隨著我們國家的經濟的發展和增長方式的轉型,我國需要在專業型學位體系方式進行更大規模的改革,從而改變人們在學位上對專業型的偏見,促進學位體系的完善。
同時我國在教育體系里,學歷教育仍是主要形式,目前在各層次學歷之間進行轉化,還存在著不小的難度,這不利于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模式的發展,因此,我國需要建立一個系統的機制,來實現各層次學歷之間的自由轉換。
3.2 在適度規模的前提下,注重高等教育質量的提高
經過十幾年的擴招,我國的高等教育規模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程度,但近年來也出現了大學生畢業難,入學率下降等一些問題,說明教育質量在規模增長的過程中,并沒有得到同步的提高,因此,要吸取其他國家的教訓,現階段更應注重教育質量的提高,明確不同層次教育的定位,辦出特色,同時增加高端研究生學位教育投入和基礎研究的投入,為我國經濟增長提供持續的創新力。
3.3 加大對應用型人才培養力度,適應高等教育層次與經濟發展的需求
我國教育體系里的一個問題在于,高??蒲信c需求單位之間信息的不對稱。一方面,高校很多的科學研究仍然在象牙塔中的孤芳自賞,沒有大量的推廣和應用,而另一方面,企業的技術難題又找不到很好的解決方案。因此,加大產學研合作的力度,培養具有動手能力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是我國教育層次結構優化過程中必須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
參考文獻
[1]潘愚元,王偉廉主編.高等教育學[M].廈門: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2]饒燕婷.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高等教育結構調整的特點及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09,(10).
[3]天野郁夫.高等教育大眾化:日本的經驗與教訓[J].高等教育研究,2006,(10).
[4]王留栓.韓國躍居世界高等教育大國之成因[J].國際高等教育研究,2002,(4).
[5]駱四銘.洪堡理念與德國高等教育發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
[6]黃燕萍等.中國地區經濟增長差異:基于分級教育的效應[J].經濟研究.2013,(4).
[7]陳晉玲.教育層次結構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基于2000-2011年面板數據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
[8]邸俊鵬,孫百才.高等教育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基于分專業視角的實證分析[J].教育研究,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