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婷
摘 要: 傳統音樂教育,在我國的現代職業教育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具有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養和科學文化素養兩方面的重要意義,因此,應當重視傳統音樂的理論和實踐在現代職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針對這一話題,從教學內容創新、教學實踐體系構建和教學質量評估三個角度分析教育模式創新,目的是完善職業教育中音樂學科的教育,使其更好地為職業教育服務。
關鍵詞:現代職業教育 傳統音樂 教育模式 創新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9-0161-01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與此同時,培養出的人才存在藝術鑒賞力和人文素養短板的問題也凸現出來,這會導致人才的綜合素質有限,較為缺乏人文情懷,最終會導致勞動力的素質難以得到長遠的提升。本文主要探討的問題就是現代職業教育中傳統音樂教育模式的創新,通過音樂能力的開發以及教學模式的創新,建立起我國特色的職業教育模式,構建更加完善的現代職業教育人文環境。
一、傳統音樂教學內容的創新
傳統音樂的內容進行職業教育專業課堂的教學,國內外都有比較普遍的實踐,理論研究也屬于比較成熟的階段,部分大型學校還設立了音樂特色化教學專業,然而當前對于傳統音樂教學內容仍不夠完善,對其教育的目標、培養的理念、培養效果等具體環節的認識尚不夠明晰,應當對于現代職業教育中傳統音樂的教學內容進行創新,推動其理論和實踐的進一步發展,構筑具有地方特色風格的傳統音樂教學內容,實現提升職業教育人才綜合素質的目標。
因此,在推進傳統音樂教學內容創新的過程當中,首先應當找準定位,將職業教育中的音樂教育定位在普及型的教學當中,各個現代職業院校應當根據主流課程開發的模式,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音樂教學內容個性化的設計,創新教學大綱,提升傳統音樂教學的質量。其次,應當堅持公共音樂課程為主的地位,將作品分析放在中心位置,同時,專業的音樂教學中應當重視綜合性學習技能的提升,重視本土化民族化傳統音樂在教學當中的運用,進行優秀當地特色音樂作品的鑒賞,理論知識和音樂技巧齊頭并進。最后,開設細分課程,進行曲藝、民樂、民舞等環節的細分課程專業教學,也要結合當前年輕人的欣賞眼光,在傳統音樂教學中采取現代化的教學內容穿插,體現時代的氣息,例如將具有傳統元素的流行音樂鑒賞也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提升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時代性。[1]
二、傳統音樂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
作為現代職業教育,其優勢在于活動的形式比較靈活、活動時間比較富裕,能夠有充足的機會進行課外音樂活動的開展,這對于傳統音樂實踐教學而言是非常好的平臺,職業院??梢圆扇「璩荣?、節慶晚會、第二課堂小組等方式進行傳統音樂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推動課堂音樂理論和實踐的充分結合,兩者互為補充,互相促進,提升技能和提升審美共同發展。各個職業院校應當將音樂的實踐活動和精神文化建設相結合,構建符合院校發展的傳統音樂實踐教學體系。將傳統的音樂實踐和傳統培養理念相結合,從教學計劃、教學目的、教學課程、教學活動等角度構建創新型傳統音樂實踐教學體系。
從實踐角度而言,進行課堂內和課堂外活動相結合是至關重要的,需要推動理論和實踐,講課與實訓,傳統和當代有機結合。[2]由此可見,教師應當有意識地提升學生對于傳統音樂的接觸面,使其對于傳統音樂有更為直觀的認識,真正體會到傳統音樂的重點魅力,認識到其現實性的價值,也要對于傳統音樂進行高度重視,利用多種教學模式對于傳統音樂進行加工再造,推動傳統音樂的有效傳承。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主要是口耳相傳的模式進行的,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日常表現等潛移默化的學習,這也是學生學習主動性提升的重要渠道,也是實踐活動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實踐教學的主要優勢體現在能夠將藝術模式進行最大化展開,但是個性化能力培養比較差,作為教學者主要還需要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自身的探索當中,掌握多種器樂的表現風格和發展模式,作為職業教育,應當將課堂教學和師徒式教學相結合,有效保障現代職業教育中傳統音樂的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質量評價和管理模式創新
在當前的傳統音樂教學中,不完善的質量評價和管理模式是阻礙傳統音樂教育模式創新的重要問題之一,需要完善職業教育的教學監管和質量評價模式制度,提升傳統音樂教育和管理水平,聘請專業的教學改革專家對于課程質量評估模式進行推動,同時結合地方學者的建議,從制度設計角度推動師生對于傳統音樂的概念理解,樹立起傳統音樂管理的日常化和規范化。在具體的管理發展中,應當重視課堂教學效果的評估和反饋,這對于整體人才培養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將其與創業和就業相結合,完成其整體的職業教育教學規劃,推動學生創新理念的提升。從細微角度而言,一方面應當重視日常教學工作中傳統音樂的滲透,重視公開課的作用、課件設計的評比、教學科研活動的激勵、教研活動的開展等活動當中提升學生對于傳統音樂的認識;另一方面,在具體的實踐當中,重視對于學生的傳統音樂教育,創新傳統音樂的實踐載體,創新傳統音樂文化傳承模式,音樂教學過程中重視欣賞性的提升,加大傳統音樂作品的教學比例,鼓勵開發本土性樂種,開發傳統音樂資源庫。在合唱團、管弦樂團、歌舞劇團等團體中開展傳統音樂活動,與相關音樂表演團體合作建立人才培養與實習基地,推動和文化相關部門聯合發展,推行音樂資源開發區域性協調發展。除此以外,還需要推動健全學校和第三方進行畢業生追蹤調查工作,進而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建立起科學的反饋機制。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職業教育當中,需要高度重視傳統音樂模式的創新,基于當地的傳統音樂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實現傳統和現代相結合、專業化和普通化相結合的原則,主要培養目的在于提升人才的綜合性質量,構建起創新性的具有特色的傳統音樂教學體系,從教學內容創新、教學實踐體系構建和教學質量評估三個角度深入推進傳統音樂教育模式創新。
參考文獻
[1]王娜. 淺談如何提高職業學校音樂教學的效果[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4:32.
[2]郝穎. 音樂欣賞課程在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困境[J]. 中國培訓,2016,08: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