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福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實行,對高考化學試卷進行了改革,加大了化學實驗的比重。在此背景下,改變高中化學實驗復習策略成為高中化學老師必須研究的一項課題。在貫徹新課改要求的基礎上,對改革后的高中化學試卷進行了分析,并且結合實踐,對高中化學實驗復習備考進行了簡單的分析研究,并且提出了一些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化學實驗;復習備考;策略
高中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其化學實驗教學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近幾年來,教育學家也注意到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要性以及在之前教育中的欠缺,因此,通過新課改,提高了對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視,其具體表現在:高考化學試卷中化學實驗所占的比重明顯增大,這就要求老師必須針對試卷題型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對化學實驗的復習備考做出調整。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對新課改下高考化學實驗復習備考策略進行了詳細闡述。
一、新課程標準和化學考試說明對高中化學實驗復習提出的要求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培養出適應社會的人才,新課標對高中的化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教學不再只是傳授知識那么簡單了,還需要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培養出具有自主分析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化學人才。為了適應新課標的要求,《高中化學考試說明》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提高了高中生掌握化學實驗能力的要求,高中生必須要通過化學實驗教學掌握化學實驗信息搜集、鑒別和整理的能力,學會利用化學實驗驗證化學知識的能力,并且要掌握自主設計、操作、總結歸納化學實驗的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要起到引導者的作用,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化學實驗的魅力,提高學習化學實驗的興趣,掌握科學的復習方法,提高學生自主探索創新的素養。老師在制定化學實驗復習策略的時候,一定要認真研讀,精準把握,全面落實以上的理論依據。
二、近幾年高考化學實驗試題結構的分析和命題角度與特點
1.試題結構分析
首先,通過對新課改后化學考試試卷的分析,可以得出,試卷客觀題部分主要是通過一個實驗題目來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能力考核的,少數的實驗題目中會出現一些化學基本知識,如:化學基本理論、元素化合物等知識點。其次,通過對命題形式分析,可以得出:實驗題目不再只局限于課本,重點在于考查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實驗思維,探究性實驗和開放性實驗并存,但是重點傾向于探究性實驗的考查。最后,從考試內容來看,主要集中于雙基知識的考查,試題難度系數有所降低。
2.命題角度與特點
首先,考操作,考細節,考表述。其次,趨向于理論聯系實際,現象和理論相互推斷。最后,考查對實驗全過程的描述,以及對實驗結果的解釋和分析。
3.高考對化學實驗的要求
首先,考查學生對開放性實驗的自主設計和改進能力。其次,對化學實驗所要控制的條件以及控制的方法牢牢把握。再次,對實驗數據進行合理分析和科學處理的能力。最后,對實驗操作的裝置圖和特殊儀器使用方法簡圖的繪畫能力。
三、新課改下化學實驗復習的幾點建議及應對策略
1.加強雙基復習,發散思維,提高應用技能
通過對學科考試說明以及近幾年試題的研究,筆者認為,在進行化學實驗復習的時候,要對化學實驗的雙基進行重點復習,提高學生對元素化合物等知識的掌握程度,重點提高學生實驗基本操作,設備操作、調試、組裝,生成物質研究、實驗現象處理、數據計算等基本能力的掌握程度,讓學生在牢固把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運用能力。
2.發揮典型引領作用,突出學科特色,進行知識遷移和方法創新
通過對試卷的研究發現,我們在高考化學試卷上,幾乎是不會有出現原題的現象的,因此,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重點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因此,在進行化學實驗復習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對經典案例進行反復的推敲,掌握其基本原理,靈活運用其實驗過程和方法,掌握實驗儀器的使用方法和安裝步驟。
(2)在做實驗的過程中,老師要帶領著學生一邊操作一邊思考,對操作步驟能夠牢牢把握住,并且思考為什么必須以這樣的順序進行實驗,如果打亂順序會有什么后果等。
(3)看看掌握經典案例的方程式和實驗計算題的計算方法,并且能夠將其進行拓展和創新,做到遇到不同的題目,一眼就能看出其與哪個案例屬于同類題,并且能夠靈活運用其方程式和計算方法。
(4)在進行實驗教學時,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同一實驗器材的多種用法、出現實驗結果的不同原因、同一實驗的不同方法等的教授,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以及知識遷移的能力。
綜上所述,化學實驗是高中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考試的重點和難點。高中化學老師一定要在實踐經驗的基礎上,認真研讀《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和《高中化學考試說明》的要求,在緊扣考綱、講究策略、注重效率的基礎上,對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以及復習備考提高科學合理的改革方法和策略,扎扎實實地搞好每一個階段的復習,相信學生一定會在考試中取得理想的
成績。
參考文獻:
楊君.高中化學復習課教學設計的研究與實踐[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