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朝鳳
摘 要: 小學數學幾何圖形包括對圖形的認知、求各種圖形的面積、周長、學會圖形的平移、旋轉等。幾何圖形概念能為學習數學奠定一定的基礎,所以對于幾何圖形概念教學,每個教師都不能馬虎。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取消讓學生死記硬背的原則,從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更容易掌握幾何圖形概念。
關鍵詞: 小學數學 幾何圖形 概念模型 教學策略
小學是孩子們數學的啟蒙階段,與孩子的一生發展密不可分。幾何圖形可以說是數學領域中最基礎的知識,在小學數學幾何圖形教學中教師一般會運用三角、直尺、圓規等測量工具將幾何圖形表示出來。生活中到處都有幾何圖形,我們能看見的一切都是由點、線、面等基本幾何圖形組成的。圖形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模式,促進學生智力的開發。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嚴重忽略數學概念重要作用。其實數學概念是一類特殊概念,非常注重概念間的內在聯系,是提高數學思維變通性的很重要方法。數學概念在數學思維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最基本的思維形式。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增強學生對小學數學幾何圖形概念的熟練掌握程度。
一、為學生提供素材,提煉概念的關鍵詞,讓學生對概念有新的認知
1.一開始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對于概念的認知是非常模糊的,教師應該提供一些接近于生活實際的素材,讓學生對幾何圖形概念有一個新的認知。例如:在講圓形的概念時,可以提問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圓形的,學生回答完畢后可以以身邊的物品為例,向學生補充一些圓形的物品,比如:足球和籃球都是圓形的、粉筆頭也是圓形的等,讓學生對圓形的概念有新的認知,為以后講述圓形的面積、周長等奠定基礎。
2.在提供教材的過程中注意素材的充足性。如一個正方體,有實心的,也有空心的,有大的,也有小的,有質地較好的,有質地較差的,也有不同顏色的等。這些都要在素材中體現出來,以便于學生開闊視角,從宏觀角度觀察幾何圖形。在講述三角形時,教師應該相應地準備一些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以及一些既不是等腰又不是等邊的三角形,幫助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提高對幾何圖形概念的掌握程度。讓學生清楚構成一個三角形最基本的條件是什么,了解各種三角形的特點,對三角形進行比較分類,找出分類的依據。
二、利用生活的點滴,構建數學概念模型
1.觀察是發現美的眼睛。學生生活中能看到許多幾何現象,教師應要求學生在生活中細心觀察,積極發現生活中各種由幾何圖形構成的物品。在講課過程中,教師應該盡量利用身邊物品,向學生描述每個幾何圖形的特點。讓學生在觀察過程中利用教師講述的幾何圖形概念,分辨每一個幾何圖形的樣子,有助于學生更方便地記憶幾何圖形,不會將幾何圖形概念弄混。
2.要求學生善于觀察相似圖形的區別。例如:教師在講述三角形概念時,可以提問學生等腰三角形與等邊三角形的區別。再讓學生動手畫出眼中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再由教師畫出正確的等腰三角形與等邊三角形,讓學生比較。學生在比較過程中容易掌握等腰三角形與等邊三角形的概念,抓住幾何圖形的本質和屬性。
3.善于觀察圖形的各種擺放形式。例如: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幾個相同的正方體,擺放不同的樣子,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這個立體圖形的樣子,并把它們描述出來。當學生學習平面圖形時,教師可以將圖形按著不同角度擺放,比如:學習平行四邊形時,將幾個相同的平行四邊形隨意拼接讓學生觀察,再讓學生總結出平行四邊形的各種特點,使學生在概念掌握方面更進一步。
三、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進一步鞏固概念的形成
1.讓學生剛熟悉概念的同時動手操作。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盡可能動手運用手中的測量工具畫出相應的圖形,例如:運用三角尺和圓規畫出相應的直角、銳角和鈍角。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可以引申到平角概念上,為三角形學習打下基礎,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每個角各自相應的特點。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辨別出相似圖形,鞏固概念的記憶。
2.學生要在平面圖形學習基礎上對幾何圖形進行學習。在推理空間幾何圖形的概念時,盡量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幾何圖形包括平面的和立體的,平面圖形就是各個部分都在同一個平面內的圖形,而立體圖形就是所有點都不在同一個平面上的圖形,對現實物體認識上的一種抽象。要求學生在熟知平面圖形的概念上,認識立體圖形,建立空間概念。立體圖形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認識各種物體的形狀和特點。
3.在立體圖形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盡量動手推出每個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等,例如正方體的表面積,就是由6個正方形的面積相加得到的,可以讓學生動手制作一個小正方體,方便拆裝,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在發現其特點時,教師適當點撥,讓學生推出正方體的表面積。
參考文獻:
[1]蔡匡清.小學數學中圖形與空間觀念的教學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