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芳+楊潔+呂秀芳
[摘要]目的探究脂聯素mRNA在不同程度子癇前期患者中的表達水平,探討其在子癇前期中的作用及相關性。方法研究對象選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62例子癇前期患者,其中輕度子癇30例,重度子癇32例,分別設為輕度組和重度組,選取同期的50例正常妊娠婦女作為對照組,檢測各組受檢者胎盤及外周血中的脂聯素mRNA水平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重度組患者胎盤和外周血的脂聯素mRNA水平分別為(0.39±0.12)和(0.11±0.01),輕度組患者胎盤和外周血的脂聯素mRNA水平分別為(0.67±0.15)和(0.46±0.09),對照組胎盤和外周血的脂聯素mRNA水平分別為(0.81±0.23)和(0.50±0.04),重度組患者胎盤和外周血的脂聯素mRNA水平顯著高于輕度組和對照組(P<0.05),輕度組和對照組之間則無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脂聯素的低表達可能與子癇前期的發病有所相關,且隨著程度的增加水平顯著降低,這種情況在胎盤和外周血中均有體現,可能是子癇前期病理生理過程的重要影響因素。
[關鍵詞]子癇前期;脂聯素;mRNA;表達
子癇前期是常見的妊娠期疾病之一,是影響孕婦及胎兒健康及生命安全的隱形殺手。目前臨床尚未完全闡明子癇的發病機制,有學者認為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紊亂是導致此類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血管內皮細胞的炎性反應、胰島素抵抗作用和脂肪細胞脂解都參與了子癇前期的發生和發展。脂聯素是脂肪細胞分泌的一種激素蛋白,其水平變化和血管內皮細胞功能有著明顯的相關性。本研究采用實時熒光定量檢驗法(RT-PCR)對不同程度子癇前期患者胎盤和外周血中的脂聯素mRNA水平進行了測定,以探究其在子癇前期中的作用及意義,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62例子癇前期患者,診斷符合《婦產科學》中的相關診斷標準,排除原發性高血壓、甲狀腺功能亢進及糖尿病患者,排除輸血史、免疫治療史患者。其中輕度子癇30例,重度子癇32例,分別設為輕度組和重度組,選取同期的50例正常妊娠婦女作為對照組。輕度組年齡22~37歲,平均(27.4±2.9)歲,孕周38~42周,平均(39.2±0.6)周;重度組年齡21~37歲,平均(27.6±2.7)歲,孕周38~42周,平均(39.4±0.5)周;對照組年齡22~39歲,平均(28.1±2.5)歲,孕周38~41周,平均(39.4±0.6)周。三組患者在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標本采集待胎兒娩出后在無菌狀態下取臍根部胎盤母體面組織1.00cmx1.0cmx1.0cm大小,避開出血點及鈣化點,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后干燥,置于液氮中保存待用。且在分娩后第2天清晨取空腹肘靜脈血5mL,于-80℃下保存待用。
1.2.2檢驗方法
取胎盤組織剪成小塊研碎,加入Trizol試劑1mL研磨勻漿,按照標準RNA提取步驟進行操作。取血漿標本1mL,進行上述步驟操作提取RNA。采用逆轉錄試劑盒(PrimeScript II 1 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TaKaRa)分別進行cDNA提取,取2μL逆轉錄產物進行擴增,嚴格按照說明書步驟進行。反應體系以β-actin作內參照,脂聯素引物序列為上游5-AACATGCCCATFCGCqWFAC-3、下游5一TCTCCTFCCCCATACACCTG-3,片段大小281bp。反應條件:94%條件下5min,94℃條件下30s,72℃條件下1min,72℃條件下10min,共進行35個循環。PCR反應產物取5μL在瓊脂糖凝膠電泳,90V10min,70V 20min。在圖像分析系統下觀察并記錄。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進行數據處理,多組間計量資料對比用方差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重度組患者胎盤和外周血的脂聯素mRNA水平分別為(0.39±0.12)和(0.11±0.01),輕度組患者胎盤和外周血的脂聯素mRNA水平分別為(0.67±0.15)和(0.46±0.09),對照組胎盤和外周血的脂聯素mRNA水平分別為(0.81±0.23)和(0.50±0.04),重度組患者胎盤和外周血的脂聯素mRNA水平顯著高于輕度組和對照組。見表1。
3討論
脂聯素是由脂肪細胞分泌的一種激素蛋白,最早由Scherer等發現并命名。近年來的研究顯示,脂聯素具有調控胰島素、抗動脈粥樣硬化和抗炎的作用,是目前唯一的一個負性調節脂肪細胞因子。脂聯素能夠加速脂肪和葡萄糖的分解,減輕胰島素抵抗癥狀,促進肌肉對脂肪酸的吸收,降低游離脂肪酸的含量。脂聯素對血管內皮細胞的保護作用主要是通過對炎性介質的抑制來實現的,有研究表明脂聯素能夠抑制血管中A型清道夫受體的表達,并增加血管舒張因子的生成,從而達到促進血管內皮修復的作用。
大量研究顯示脂聯素水平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癥以及代謝性綜合征患者外周血中是降低的,而且脂聯素水平的降低程度與病情成正相關。Kumada等采用ELISA法檢測到子癇前期患者中的脂聯素水平明顯低于正常孕婦,而且重度子癇患者的脂聯素水平下降明顯,因此指出脂聯素水平可能與子癇前期的發生發展有著密切的相關。Ouchi等采用免疫組化法進行檢驗,發現子癇前期患者的胎盤中也存在脂聯素,而且大多分布在絨毛血管,因此認為脂聯素對于胎盤絨毛血管的內皮損傷具有一定的修復作用。血管內皮細胞產生的舒張因子能夠維持妊娠期的正常血管調節,而脂聯素的水平則會影響舒張因子的合成,因此推測脂聯素水平的改變可能是導致子癇前期發病的主要原因。但也有學者的研究顯示部分子癇前期孕婦的脂聯素水平出現升高,并指出可能與孕婦的肥胖、孕周有所相關。
從本研究數據來看,所有子癇前期患者的脂聯素水平與對照組相比均有所降低,但輕度子癇前期患者的脂聯素mRNA水平降低并不顯著,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著病情程度的增加,無論是在胎盤還是外周血中的脂聯素水平均顯著降低,重度組患者的脂聯素mRNA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和輕度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脂聯素水平表達下調可能導致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紊亂,舒張因子合成降低,導致炎癥反應增強,血管痙攣,進而引發子癇前期。
綜上所述,脂聯素的低表達可能與子癇前期的發病有所相關,且隨著程度的增加水平顯著降低,這種情況在胎盤和外周血中均有體現,可能是子癇前期病理生理過程的重要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