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凡
摘要:智能手機入侵校園一發不可收拾,已成為學校管理者心中之痛。如何引導職校學生健康上網,抵制網上不良信息,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是當前中職學校教育管理者的一大難題。長沙市某職業中專學校客戶信息服務專班對此進行了實踐探索,借助學生對互聯網“癡迷”的熱情,順勢引導學生愛上閱讀,樂于分享,引導全班同學形成了良好閱讀習慣,在全校產生了良好的影響。
關鍵詞:“互聯網+閱讀”;中職生;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120X(2016)29-0056-01收稿日期:2016-08-23
長沙市某中職學校為了更好地解決學生學習與上網的沖突,支持各專業各班級大膽創新“互聯網+”時代的學習管理模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其中,客服專班采用了順勢而為、疏而不堵的“互聯網+閱讀”的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受微信朋友圈啟發,萌發“互聯網+閱讀”創意 該客服專班班主任是《人民日報》的忠實粉絲,每天打開《人民日報》客戶端看新聞已然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特別是對《人民日報》的《夜讀》欄目,愛得深切,幾乎每篇文章都有分享或收藏。2015年12月8日,當他讀到《夜讀》欄目的《你為什么要努力?(很深刻)》這篇文章時,深有感受,便分享到了班級的QQ群中。這是他第一次在學生班級群中分享文章,當時已經是晚上十點左右,想著學生已經休息,所以并沒有繼續關注群里的動態。但令他十分意外的是:第二天早上打開QQ,看到十多個學生把文章中的句子復制出來,分享到群里,部分學生還附上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讓他十分驚訝:平常只知道玩和瘋的他們,居然這么積極主動地參與了這篇文章的閱讀和分享!
二、落實行動,完善“互聯網+閱讀”模式 經過與部分同學交流,該客服專班最終得出了幾個重要結論:第一,同學們對于互聯網的熱情是推動活動進行的動力。第二,閱讀材料貼近學生學習和生活是活動開展的基礎。第三,適當的獎勵刺激是活動長期開展的必要手段。第四,互聯網平臺上的分享滿足了學生尋求關注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基于上述總結和思考,該班開始籌劃“互聯網+閱讀”活動,大力開展活動的宣傳動員工作,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同時,也對活動開展的時間和方式等提出了簡短的要求。如分享討論時間安排在每天晚上21∶00~22∶30等。其具體的組織指導工作如下:
第一,改組QQ群成員等級頭銜,營造活動氣氛。一方面,更改原有QQ群成員等級頭銜,重新設計命名一套閱讀分享等級頭銜,以“學歷”命名,依次是博士、碩士、本科、大專和中職。激起同學們活動的興趣。另一方面,組織班干部、學習積極分子和部分“QQ聊天能手”在QQ群中制造話題,營造閱讀和分享氣氛,帶動其他同學參與進來。
第二,組建和招募閱讀探索組、分享成長組和總結研究組。根據多天的活動觀察和總結,采用自我推薦和群里投票的形式,選出三個小組的組長,再由組織招募1~3個同學作為小組成員。每個小組各司其職。閱讀探索小組主要負責閱讀分享主題和材料的推薦;分享成長小組主要負責分享討論環節的組織與調節;總結研究小組主要負責每天活動的總結與反饋,每次都形成閱讀分享文檔,發送到群共享。
第三,定期總結和表彰,線上和線下雙重獎勵強化。根據每天活動的開展情況,授予表現突出的同學“愛心力大使、恒心力大使、學習力大使、責任心大使”等榮譽頭銜,采用QQ群昵稱冠名的形式進行表彰。另外,在班級每日考核中也予以加分表揚。讓同學們在互聯網和現實生活中都得到激勵,獲得成就感,形成閱讀習慣,愛上閱讀。
三、模式推廣,獲得好評 經過幾周的實踐,發現班級的同學慢慢出現了諸多細微的變化:QQ空間的內容越來越具有正能量,在網上買書的行為越來越多,班級同學之間的矛盾變少了,等等。特別是當學校在周一升旗儀式上向全校推介該班級的“互聯網+閱讀”模式時,同學們倍覺自豪!有部分同學還主動或受邀到其他班級傳播經驗,主動推廣這種上網和學習相互促進的“互聯網+閱讀”模式。
參考文獻:
[1]張巖“互聯網+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6,(2).
[2]陳麗,林世員,鄭勤華“互聯網+”時代中國遠程教育的機遇和挑戰[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