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莉+劉佳+劉建根+魯洋+劉一航+張小昊
摘要:繼續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層次要求,繼續教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其實踐領域和研究范疇的廣度和深度也在不斷增加。本文重點闡述了新的時代背景下,繼續教育的國內外發展現狀和差距,以及我國繼續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案。
關鍵詞:繼續教育;現狀;問題,改革方案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收稿日期:
課題項目:吉林大學繼續教育研究一般課題項目(JLUCEKT2015024)、吉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等教育研究項目重點資助項目(GH150004)
科技的發展和知識的進步,促進社會產業機構、職業結構的不斷變革,進而對技術人員的職業技能和業務素養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之前一次性的學校教育所培養的人才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因此,終身教育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繼續教育作為學校教育向終身教育過渡的必然階段,在社會發展、人才儲備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國內外繼續教育發展現狀(一)國外繼續教育教育發展現狀
繼續教育是現代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隨著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成為社會的普遍共識之后,繼續教育廣泛的被大多數國家的所重視。繼續教育起源于上世紀初的美國,經過長時間的發展,現已形成了較為成熟、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法國和日本等國經過發展改進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人才培養、著力提高繼續教育的教學質量已成為世界各國繼續教育發展的共同目標。
國外繼續教育教學中,以知識+實踐的教學模式為主,注重實踐,重在培養學員的職業技能。在課程設置和專業選擇方面,與社會需求接軌,進行有目的、有針對的實用型職業技術培訓,培養全面性的復合型人才。此外,不斷完善、優化內部體制變革,設有專門的市場調研部,課程開發部、技能培訓部,及時有效的進行市場調查,根據市場調研結果,找出社會最迫切需要的人才類型,并以此為依據,有目的地開發,編織專業課程,實行優勝劣汰,增加有前景、有市場的專業課程,創新、改革或取締與市場發展不符合的專業課程,保證教學的優質化。
㈡國內繼續教育發展現狀
我國繼續教育起源起步晚,發展緩慢,目前主要以成人教育、網絡教育、自學考試、業余教育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為主。但隨著繼續教育浪潮的興起,近年來,一大批普通院校、培訓教育機構迅速誕生,部分院校不注重教育質量、只追求片面的經濟利益,迎合學員追求文憑的教育心理,教學方法單一,教學理念陳舊、沒有合理地結合成人的實際和要求,復制普通高校教學模式,在教程規劃和專業設置方面沒有深度,存在一定盲目性,導致培養的人才業務素養和專業能力差,社會貢獻度小,社會認可度較低。
《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了我國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要求是:“突出培養創新型人才”,《綱要》還指出人才培養中要重點注意應用型、復合型、全能型人才的培養。在經濟不斷發展,社會體制不斷創新的發展背景下,終身教育和繼續在教育已成為新的知識體系下人才培養的新要求,也是新形勢下,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要求。
二、我國繼續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一)教學質量不高,普教化現象嚴重。
我國部分高校的繼續教育的教學模式大多采取普教本科生教學中的學時制和學年制,從師資力量和教學隊伍來看,教學工作基本上由普通高校的老師開展,這就導致部分老師直接將適用于普通本科生的教育內容、教學手段,教學目標,原搬照舊的運用到繼續教育當中,造成繼續教育普教化傾向嚴重,教學質量低下。在專業設置方面,繼續教育院校專業課程的開展、設置具有盲目性,基本上與普通高校的專業設置相雷同,缺乏目的性、針對性和實踐性,忽視了教育對社會的貢獻度,忽視了對學員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高校繼續教育優勢資源短缺
目前,我國大部分繼續教育機構大多是普通高校下設機構,缺乏完善的保障機制和成熟的管理機制,且缺乏專業化、高素質的繼續教育設施設備、實習基地和師資力量。在教學中,由于師資力量的缺乏,學校往往會聘請在校老師或退休教師來授課,造成所授知識傳統老舊,所授專業與社會發展脫節,且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受傳統教育影響較大,教學質量較差,無法培養實踐能力高、創新能力強的高素質人才。
(三)教育理念和辦學思路落后,課程體系陳舊
首先,繼續教育課程體系陳舊落后,照搬普通高校的課程模式,沒有按照成人的特點來規劃設置。導致所受課程經不合時宜,無法適應社會發展步伐和人才需。
其次,大部分繼續教育院校將教育重心放在學歷教育上,其招生對象以針對高考落榜生為主,忽視了教學內容的優化和教學質量的保證。此外,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自我國加入WTO后,教育市場逐漸開放,使部分優質生源外流,使國內的生源從質量到數量均受到了沖擊。且成人繼續教育缺乏相關的研究,參考空白,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在發展過程中故步自封,缺乏競爭力。
三、繼續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措施 (一)創新教學方法
經濟發展多元化的背景形勢下,各院校只有積極地轉變教學模式,因材施教,與時俱進,順勢發展,才能在繼續教育中有所建樹。進行繼續教育的的學員,大多數已參加工作,繼續教育的目的除了進一步獲得知識的補充、更新和技能的拓展和提高,取得更高層次的追加教育,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和工作機會。所以,在教學模式創建過程中,老師要以此為目標,根據地區經濟發展現狀,以及企業對人才需求方向,合理的整合教學資源,將社會需求與學習教學相掛鉤,實現企業學校的雙向合作,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將學校轉變為企業人才培養基地,讓企業為學校搭建實踐平臺,以企業專業化工作要求和管理制度為培訓標準,提升繼續教育的辦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工作應變能力。
(二)轉變教學理念
繼續教育是繼學校教育之后進行的進一步教育,是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的應試教育中,呈現出老師講解,學生接受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培養的往往是高分低能的書呆子,無法適應社會發展。不同于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繼續教育是基于學歷教育基礎上二次教育活動,它既有文化理論的傳授,還包括實踐培訓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教學工作開展中,就要求教育者必須積極地轉變教育理念,深化對繼續教育的認識,切實的認識到繼續教育是一項長期性、系統化的工程,教學目的是為了指導學員們通過知識理論和專業實踐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型教育。其次,應樹立正確的的教育理念,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人才發展需求出發,在教育思路、教學模式、培養目標、教育資源、師資隊伍建設、專業劃分、教學方法等各個方面進行創新改革,并積極完善人才培訓機制,與社會各種職業培訓機構、學校、企業等進行合作,進而形成全面化,多樣化,系統化、的全新辦學體系,為社會發展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和平臺。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在繼續教育中,一支專業素養高、創新精能強、業務水平高的專業化師資力量是保證繼續教育工作科學發展的有力保障。所以,學校在師資力量建設過程中,不僅要提高專任教師的業務水平,還要培養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兼職教學團隊,促進學校師資力量的優化配置和教學實踐的有效開展,培養學生的業務能力、積累工作經驗,讓學生畢業后能更快的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在實踐能力培養教學中,可以委派和鼓勵老師到當地企業或研討會進行現場交流和觀摩學習,以此增加教師的實踐經驗。另外,學??梢云刚埉數仄髽I的專家或技術人員到學校擔任客座教授,進行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與講解。
結語:
繼續教育是知識經濟時代人才資源開發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徑。我國高校繼續教育還處于初級階段,發展機制還不成熟,教育理念和辦學思路比較落后,課程體系陳舊,教育質量不高,普教化現象嚴重等現狀,嚴重的阻礙繼續教育的發展步伐。如何構建完善、健全的高校繼續教育人才培養體系是今后我國繼續教育工作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楊德生,趙春林,梁煒國外繼續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繼續教育,2013,05:61—64.
[2]鄧銘構建高校繼續教育人才培養新模式的對策探討[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9,06:19—21.
[3]胡筱華,錢宇光高等繼續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淺談[J]河南科技,2014,技19: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