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正+李海軍
【摘 要】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模式仍存在一定的問題,相關的教育部門與機構應針對存在的不足進行有效的改革。本文以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意義,結合我國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現實狀況,提出了培養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可行性途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學生
學生的就業情況關乎著高職院校的發展方向,關乎著社會的穩定和諧,并且與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也有著密切的關聯。因此,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也顯得尤為重要,是改善學生就業情況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國的高職院校需要加強這一方面的培養力度,以此保證學生的就業情況。
一、培養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意義
1.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轉變了就業觀念,順應了未來發展趨勢。
目前,學生就業難的真正原因不是沒有職位,而是畢業生能力水平滿足不了企業對人才的要求。絕大部分高職院校畢業生只是“半成品”,人才培養與用人需求脫節,學生需要進入企業接受再培訓才能上崗,如果同樣需要培訓,社會招聘的成本更低,企業將不會考慮高職。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提高了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轉變了就業觀念,改善了就業,使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會更加極積主動地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了解行業發展趨勢,更快、更準地把握市場動向。
2.創新創業教育提高了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對高職畢業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用人單位看中的是人才為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多少,招聘的員工更注重的是能力素質的高低,而非學歷學位的高低。這對于注重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的高職院校畢業生來說是一個機會。因此,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提高高職院校學生核心競爭力迫在眉睫。學生通過創業,不僅解決了自己的就業問題,也為市場提供了就業崗位,實現了自我價值。
3.創新創業工作有效地推進高等職業教育健康、科學的發展。
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手段比較死板,往往重視專業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與行為習慣的培養,學生被培養成“機器”。高等院校的最為重要的教育任務就是培養具備一定創新能力的實踐型技術人才。我國的教育體制中明確提出需要對學生與教師的創業教育水平進行強化,鼓勵其自主創業。創業是就業層面中最高級的形式,對解決高職學生的就業難問題最為直接有效。因此,加強并不斷改進我國高職學生的創業創新教育是我國為適應新的職業特點、推進教育水平的必然走向。
二、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1.學校對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重視不夠。
一些高職院校沒能把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和創業技能作為使命和目標,沒有把創業教育融入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體系去建立人才培養教育的長效機制。另外,從創業師資力量來看,既有創業理論又有創業實踐經驗的創業指導教師非常稀缺。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缺乏創業咨詢與培訓咨詢教師大都是兼職教師,重視不夠。
2.關于創業的活動數量少,實踐性弱。
學校的創業實踐活動少,學生很難從活動中習得創業技能。由于創業的實踐操作性高,再加上資金與場地上的限制造成我國的高職院校的模擬實踐活動存在極大的欠缺,學生從創業模擬活動中也很難得到真正的實踐學習。
3.企業對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參與度和支持力度有限。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吸引高校人才和加強與高校的合作是企業儲備人才的重要渠道。在現實中,企業與學校的合作,重視的是學校對于企業人才的輸送。而企業帶給學校的是學生實習、就業方面的合作。能夠真正投入到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上的企業偏少,多數企業認識不到參與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從而忽略了對創新創業的支撐。
4.學生對創新創業認知程度有待提高。
隨著政府對創業學生提供的優惠政策和創新創業教育的宣傳和開展,部分學生開始關注創新創業,但深入的程度有待提高,對于創新創業的專業知識掌握不全面。甚至在思想深處,仍受到傳統觀念的制約,認為就業首選還是找一份穩定的工作而非創業。
三、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途徑和方法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有真才實學的指導者。
學校在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過程中,一方面要積極與創業成功的優秀畢業生保持聯系,爭取這些畢業生能夠經常返校開展創業實踐交流,為在校學生樹立創業典范;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本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著力培養具有創新意識與創業典范的專業隊伍,為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提供有能力的指導者。
2.加快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教育的觀念轉變。
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思想觀念必須轉變,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應該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強的創新創業型人才,結合專業特點探討和建立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在教學中,做到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并重,兩條腿走路,逐漸滲透,加強對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培養。
3.加強高職院校課程體系的構建。
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為整個人才培養的核心。在課程設置上,應將學生的職業規劃與實踐課程相融合,將課程體系構建完善,保證各個環節能夠環環相扣。應建立與專業核心課程相融合的創業課程體系,建立與專業實踐教學相適應的創業理論教學課程體系,對學生的創業能力進行重點培養。在教學內容上,應該打破傳統課本的局限性,將創意思維與創業精神作為教育目標,并以此作為專業型教育的主要內容。在教學方法上,啟發與探究相結合,從根本上提高高職學生的創業創新能力。
4.加速構建新型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
高職院校通過深度挖掘校企合作模式,在政府部門的宏觀把控下,充分利用學校的師資、校內實訓等資源,結合企業技術、設備、現實項目等優勢資源,積極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課程的改革以及師資隊伍建設工作,著力培養高職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提升學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例如黑龍江生物科技職業學院與中國人壽保險公司開展深層次的校企合作,旨在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上探索一條可行之路,希望在課程設置、教學改革、實訓室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多方面形成了鮮明的專業特色。以“校企合作”為平臺,依托企業高新技術特色,創建培養創新創業能力的校外教育基地,通過校企合作模式實現高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四、總結
當前,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勢在必行,是高職院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必經之路,也是高職院校解決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客觀需要,更是我國加強創新教育的具體實踐。高職院校在開展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對優質專業的師資隊伍的培養,要構建合理科學的教育體系,營造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從而使廣大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觀念。同時,高職院校還應通過政府、高校、企業等多方位的積極參與,建立服務和支持學生創新創業的聯動機制,從而將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與學生畢業后的創新創業實踐充分結合,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真正意義。
參考文獻:
1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途徑探究_岳輝
2淺論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_周華杰
3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_沈燕
4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初探_滕兆霞
課題項目:本文系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課題(課題編號為16G497)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1.曹正(1988-),女,碩士。研究方向:農村金融。
2.李海軍(1964-),男,教授,會計師,經濟師。研究方向:電子商務、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