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祥
摘 要 從學生實際出發,經常關心差生,因材施教,因勢利導,不拘一格,靈活機動地尋找教育轉化良機,用心去呵護他們。在學習上、在集體生活的細節中關心理解他們,是抓好后進生轉變工作,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保證。
關鍵詞 學困生 后進生 愛的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3-0101-02
不論是傳統教學手段,還是現代的信息化教學模式,都不可避免會出現后進生,他們的存在常常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運轉,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提高,對良好的學風、班風甚至校風形成“負能量”。因此,轉化后進生就成為每個教師教育教學工作中不可輕視的一項重要工作,如何加快后進生良好轉化,提高后進生和整體學生的成績,歷來成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一個難題。因為這樣,有的班主任、科任老師,往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和時間來教育他們,管理他們,甚至有的教師還因為教育不當而犯錯誤,蒙受處分,得不償失,令人痛心。那么怎樣才能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呢?
一、師愛是心靈溝通的橋梁,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成功轉化后進生的關鍵和秘密,是教育轉化后進生的前提
應試教育體制,僵化的教育教學模式,使師生心理深受壓抑,這從根本上導致師生之間的矛盾沖突;在此前提下,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任何偏差和失誤,都可能導致學生的不理解、偏執、憤怒或其他過激行為。教師的專制教育,居高臨下地教育學生,無視學生的人格尊嚴,缺少民主精神和人文關懷,粗暴的語言,簡單的處理方法等都是師生矛盾沖突的導火線。面對部分老師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學生往往會口服心不服,甚至惡言相向,這無疑是教育之大忌。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誰不愛學生,誰就不能教育好學生。”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盡可能深入的了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這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對于差生更是如此,只有熱愛學生,摒棄對后進生的偏見,多給他們一些愛心,用我們的愛來溫暖他們幼小的心靈,才能正確對待、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學生。要把學生的思想工作做到心里去,用充滿感情的言辭去點燃學生的感情之火,與學生的交流不僅僅是語言上的,更是心與心的碰撞,用真摯的情感燃起學生新的希望。對于差生的思想工作應做實做細,溝通要有藝術,那種以批評為主、教育為輔、以管代教、以堵代疏的做法會嚴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
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有的放矢地教育轉化后進生
后進生的成因是五花八門的:有的是與家庭背景有直接的關系,從小嬌慣的子女,往往不聽招呼,厭惡學習;而離婚子女和留守學生缺少管教,心理灰暗,常借犯錯來發泄心中的不滿;有的是多年的教育不當使之成為后進生;有的學生智力發育慢,學習困難,或是生性頑劣,性格爆燥,一向不討人喜歡,某些教師的白眼、訓斥和諷刺,形成了他們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也有的是不良的社會風氣毒害了學生的心靈,社會上打牌賭博、吃喝玩樂等丑惡現象成為他們學習的樣板,使他們無心學習,逃學、上網、賭博、早戀。因此,只有充分的調查研究,全面、徹底、準確的分析造成后進生的原因,只有掌握真實情況,才能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引向正軌,才能奏效。
三、方法多樣靈活,因勢利導轉化后進生
1.掌握心理特征,調動積極因素。對于后進生,老師要主動接近他們,蹲下來和他們說話。走進后進生的心靈,學會感受孩子的內心,關心他們。要抓住教育機會,多表揚,多鼓勵,進行正面教育和積極引導,消除他們的疑慮恐懼和對立情緒,把尊重學生和嚴格要求結合起來,拉近師生心理距離,加強師生的交流對話是改善師生關系的最好方式。平日里一個親切的微笑、一句關心的話語、一份熱情地目光都能給孩子以鼓勵和勇氣,讓他們體會到老師可親可敬,值得信任,這樣才有可能轉化后進生。對后進生學習的薄弱點要進行個別輔導,激勵他們積極進取,努力向上。 學習要一步一個腳印,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他們的難處,付出我們的愛心和耐心,相信他們,幫助他們。
2.發掘和抓住后進生的閃光點,激發他們積極上進。后進生并非一無是處,他們也有許多優點、長處,時不時還要“露一手”。此時,教師應當善于發掘和抓住后進生的“閃光點”,哪怕是一點點的優點也要給予贊揚和鼓勵,使他們感到,他們其實并不比別人蠢,也不比別人差。教師處理問題要有主見,公平、公正、公開,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真誠關愛,以平等、尊重、信任、友好、關懷的態度對待他們,在合適的時機和他們談談心,和他們交朋友,滿足他們心理需求,消除他們的自卑感。
四、因材施教,創設機會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是教育轉化后進生的有效辦法
有關研究告訴我們,人的行為都是在某種動機的策動下,為達到一定的目標而進行的有目的的活動。當行為的結果有利于個人時,行為就會重復出現,起到強化、激勵的作用。如果一個良好的行為能得到及時的積極的強化,那么動機的強度就會迅速地增加。因此,作為教師應多創造一些機會,或有意制造一些機會,讓后進生表現自我,展示才能,并且當他們成功時,及時給予恰如其分的肯定,使他們感受到成功所帶來的喜悅和滿足感。這不僅能激發他們積極向上,還能使他們在今后,更加自覺自愿地去主動學習,建立他們的自信心,積極進取。
在教學中,老師不能用統一的要求、統一的模式、統一的作業和考試來對待他們,評判他們。要從實際出發,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才能培養出與眾不同、具有創造力的學生。教師可特意設計一些簡單的又符合后進生實際的問題,讓他們去解答,讓他們“輕而易舉”地獲得學習上的“成功”。平時,教師要善于利用一些偶發事件,讓后進生發揮自己特長,體現他們的價值,并且及時肯定學生的每一點進步,祝賀他們的每一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