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勇順
摘要:在社會和企業的發展的過程當中,離不開會計問題的處理,對企業財務狀況最了解的部門就是會計。在處理會計問題的過程中涉及到遞延收益。從國際會計角度進行分析,我國的會計準則中對于遞延收益的應用范圍非常有限,只體現在收入準則與租賃準則中。本文對遞延收益問題進行了系統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 遞延收益; 會計; 問題; 處理
在新的會計準則中,對企業的遞延收益的問題,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各個行業的會計從業人員,在認真學習的基礎之上,還需要分析對所在企業的實際情況和會計問題處理的相關準則,把《企業會計準則》作為標準及工作指南,從而能夠有效的開展各項工作。
一、遞延收益的概念
企業在發展過程當中,還沒有被確認的經濟收入和收益被稱之為遞延收益,也被稱為暫時沒有取得確認的收入。其主要是在權責發生制的基礎之上,進行公司效益確認的應用[1]。與國際的會計準則相對比,我國的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中,其主要體現在租賃準則和收入準則的相關內容里,遞延收益能應用的范圍很有限。
二、在不同會計準則中,對遞延收益的不同理解
在過去舊的《企業會計準則》版本中,是從以往的企業《租賃準則》和《收入準則》中主要體現遞延收益概念的。根據這兩個準則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到,在遞延收益的標準下,企業有權利設置自己的“為實現融資效益”和“未實現的租后租回協議”這些明細的科目,進而進行內容核算。但是從最新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中我們可以看到,需要在政府補助的核算準則得到確認的情況下才能進行遞延收益科目的核算[2]。后續的期間,納入到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在新的準則中還提到,把企業未實現的融資效益當作以及科目核算企業,應當分期分批的進入租賃信息,或者在利息收益中企業未實現的融資效益。在這點上,我們可以看到,新準則中的遞延收益所核算的范圍變小了,只是針對企業以后計入當期效益政府補助進行核算,對于以前的租賃準則和收入尊者不再有核算的關系。
三、新時期準則下,遞延收益的核算
在新的《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的要求中遞延收益是政府補助要計入以后期間的當期損益中,并經過企業確認的核算科目。2006年把政府補助分為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和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出自新《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第二章《確認和計量》中),并分情況進行處理。國家為了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設定了具有專項或特定使用用途的技術改造資金,對于各中、小企業的新技術、新工藝以及新產品的研究開發經費政府給予補助,用于中、小企業開發及研究過程中所產生的費用[3]。其中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應該確認為遞延收益,并應平均分配在相關資產使用壽命內,且計入當期損益。另一種是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應分兩種情況進行處理:第一種情況,用于補償企業日后的損失或相關費用,確認為延期收益。并在確認相關費用的時候,計入當期損益。第二種情況,用于補償企業已經發生的損失或相關的費用,直接計入到當期的損益中。
在新準則的指南中我們可以看到,企業會收到來自政府的補助,那么就要對收益型政府補助及資產型政府補助進行區分,在具體核算的過程當中,所記載的應該是其他應收款以及銀行存款這些科目,同時還包含遞延收益科目,最后分期借記遞延收益科目。
例如,某個企業需要在指定目標下,每半年計劃一次進行相應的輪換,從而將已有的存貨進行出售并購買新的產品,以此來彌補企業因輪換所產生的各種費用。財政部門在輪換的過程中,要按照計劃執行,按照一定的輪換向企業支付補貼(0.06元每斤產品),并且公司根據輪換計劃在2015年9月到2016年4月,輪換儲備約有三億斤的商品,此款項應該在2016年4月準時到賬。
(一)2015年9月應該根據現有的輪換量和上述的補貼額,確認應收款項為1800萬,所以,
借:應收款為1800000000
貸:遞延收益18.00000000
(二)在2015年9月對于九月份的補貼應該計入企業的當期收入當中,其中
借:遞延收益為300000000
貸:企業的營業外收入,政府補貼可獲得300000000
(三)在之后的每個月內,同上述一樣,2016年2月份所獲得的政府部門補償金額以及賬務的處理如下:
借:企業銀行存款18000000000
貸:企業其他應收款1800000000
從上述的舉例中,我們可以看到,企業在政府所取得的補助并不是以貨幣型資產呈現,應該對遞延收益和資產進行確認,并在以后企業資產使用壽命中,進行平均分配遞延收益[4]。在這個過程當當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遞延收益方面,分擔的起點可以對相關資產可供使用進行分析并以此為起點。在遞延收益方面終點是資產使用壽命的結束或者資產被提前處置,如果遞延收益還沒有被攤銷,那就應該一次性的把這些收益轉到資產當期收入中,并不給予遞延。
四、遞延收益關于在租賃業務核算中的具體應用及稅務處理
(一)遞延收益在售后租回中的具體應用。在租賃業務中,遞延收益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企業中難免會有資金周轉不開的時候,這時急需要以筆資金來挽救公司,除了像銀行申請貸款以外,還有一種獲得資金來源的方式就是將非核心資產進行變賣,然后在將其以一定的租賃條件租回,然后繼續使用[5]。售后租回交易已經被認定為經營租賃。應當予以遞延售價與資產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并在租賃期間內,租金費用的調整應按照與確認的租金費用一致的方法進行分攤。
(二)售后租回經營租賃的稅務處理。
1.增值稅,在現行的稅制中明確指出,如果納稅人(單位)所銷售的貨物或應稅勞務的費用、價格如果較低,且沒有正常理由,那么稅務機關需要對其銷售額進行核定。同時稅務機關需要以17%的稅率對經營租賃企業征繳增值稅,并開具專用發票。在營改增背景下,單位就可以通過專用發票進行一部分稅負抵扣。
2.企業所得稅,現有企業所得稅制度中指出,企業如開展非合理性的商業活動,以達到降低所得稅的目的,稅務機關有權依法調整。同時如果在商業活動中,價格不合理,非公允價格,那么在申報所得稅時就必須調整,并相應地調整所得稅。如果價格屬于公允價格,那么就根據資產賬面以及售價等進行計入,歸為當期損益。
五、對遞延收益所得稅的分析
作為企業,要有效的處理遞延收益,應該分析與此相關所產生的稅收問題。從《企業補貼收入征稅等問題通知》中我們能看到,企業在滿足要求時獲得國家財政性補貼及其他的財政補貼時,一般除了國務院、財政部、國家的稅務機關不涉及到稅收的問題,其他的都應該在實際收入的基礎上,進行所得稅的繳納。從《企業補貼收入征稅等問題通知》中還能夠看到,如果按照企業會計準則核算的要求出發,企業就會再以后的發展過程中收到政府及相關部門的相關補助金額。例如企業在進行清理核算年度所得稅時,部分與遞延所得稅相符合的條件,都應該被認為是所得稅負債,如果是企業在當期就得到了政府的補助金,那么對年度所得稅進行會算的過程當中,部分與遞延所得稅條件有關系的,都要進行再次的確定遞延所得稅的資產。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篇文章對企業遞延收益在處理會計問題上進行了分析與研究,闡述了所得稅和企業的遞延收益情況,希望本文的論述及觀點能促進企業會計遞延收益解決問題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周紅.關于獎勵積分的會計處理探討[J].商,2015(6):174-175.
[2]侯忠超,張會軍.淺析企業拆遷補償款相關會計處理及稅務處理[J].現代經濟信息,2014(4):198-199.
[3]郝麗娜.遞延所得稅會計信息的價值相關性研究[D].西安工業大學,2015.
[4]石磊芬.關于遞延收益會計處理問題的探討[J].財經界,2016(6):139.
[5]譚青,張寧. 會計報表所得稅項目信息含量探析[J].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2:1-8.
(作者單位:上海楊浦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