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瑩
摘要: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機制的逐漸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在行政事業單位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逐漸成為了單位經營和發展的重要依據和證據。但是就現階段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落實情況來看,雖然重視程度在逐年增加,但是其應有的價值依舊沒有得到切實的發揮,基于此,本文以理論分析等方法為基礎,就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相關問題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和研究,主要包括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現狀以及完善措施兩大方面。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研究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的頒布和落實標志著內部控制在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得到了一定的重視,并對其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和落實提供了一定的依據和證據。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也指出了內部控制對行政事業單位經營的重要意義。由此看來,內部控制制度在行政事業單位的落實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具有落實和執行的必要性,因此,本文對其進行了重點分析和研究。
一、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落實現狀
對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這一問題,相關專家和學者已經對其進行了分析和研究,而本文僅是筆者在研讀了相關專家和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從內部控制五要素著手,對其進行的分析的具體分析。
(一)內部控制制度運行環境欠佳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和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漸完善,可以說,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內部控制制度的落實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背景,而且事實表明,現階段,我國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與預期的效果依舊存在一定的差距,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亟待完善,具體表現在:第一,我國一些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組織架構在設置的過程中不夠合理。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編制制度的影響,行政事業單位容易出現“一把手”的管理制度,導致審批流程不規范、審批權限不明確等問題的存在,影響著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和發展。第二,我國一些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規范不夠細化和完善。即隨著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本應發生一定的調整,但是目前的情況時,內部控制制度的調整和行政事業單位改革的不協調發展。
(二)財務管理與業務管理嚴重脫節
絕大多數行政事業單位對財務的認知還停留在賬務處理方面,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缺乏良好的溝通。尤其是在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制度之后,主要由核算中心來處理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核算以及監督審核工作,但是對于單位的總資產來說卻無法進行管理,這種情況就導致賬目與資產不能進行統一管理,只能分開處理,難以協調。再一點就是財務部門不能全面掌握單位所有業務的總體情況,無法給予最科學的處理,導致在處理業務方面的財務時,很難在最短時間內做出有效判斷,使得財務管理與業務管理嚴重脫節,影響工作效率。
(三)內部控制制度改革的缺失
隨著眼下社會發展的需要,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在制度的改革創新方面力度較差,依然采用以往傳統的制度管理。就拿“一把手管理制度來說”,現在相關部門已經推行了“一把手五個直接分管制度”,將一把手的權利有效分解開來,提高工作效率。但是還有很多單位沒有執行,依然延續傳統的管理方法,因此管理的科學性就會受到一定的限制。還有就是內部控制在執行方面存在問題。雖然我國不斷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建設,尤其是實行了政府采購的制度以后,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在財務處理控制執行、財務支出控制執行及財政收支結余執行上仍舊缺乏一定的有效控制,影響著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發展。
(四)內部溝通機制的薄弱
隨著數字技術、通信技術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不斷加強對其內部溝通機制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但是,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溝通機制仍舊存在著渠道機制、反饋機制及信息透明化等方面的問題,容易造成行政單位內部各個部門之間、上下級之間交流的缺失,再加上反饋機制的缺失,最終可能導致行政事業單位無法產生及時、有效的信息。
(五)內部監督機制的不完善
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監督機制的不完善主要表現為內部監督機構設置不合理。現在很多領導人對內部監督和內部審計的認識存在一定的誤區,因此內部監督的設置存在著一定的不足。此外,內部監督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容易出現流于表面的形式,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內部控制的監督力度。
二、完善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措施研究
(一)完善內部控制制度運行環境
內部控制制度運行環境的完善是緩解上述問題,確保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切實落地的基礎和關鍵,而如何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運行環境筆者主要提出了以下兩點建議和意見,即一是完善既有的組織架構,改變傳統的一把手管理制度,分別設置決策層、執行層和監督層三種類型,從而使得行政事業單位的審批流程得到進一步的規范,審批權限得到進一步的控制,也能夠有效的避免行政職權濫用的現象;二是在原有的內部控制制度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和細化,以行政事業單位的改革為依據,在符合我國大政策的前提下,不斷的完善不同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規范,細化相關的內容,在確保其實用性和適用性得到有效提高的基礎上使得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進一步建設內部風險控制制度
第一,加強風險防范意識的培養。主權性債務危機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啟示我國政府,行政事業單位也存在著財務方面的風險,因此我們要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風險防范意識的培養,使得行政事業單位重視內部風險控制制度的建設。第二,做好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風險機制建設工作。要加強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風險評估機制的建設,如風險目標的設定、風險的識別及風險的應對等等,從而使得事業單位可以最大限度地防范風險的發生及其造成的危害。
(三)進一步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
第一,加強對內部控制在制定方面的科學性建設。內部控制在制定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到國家的大政方針,還要考慮到各個地區的實際發展情況,尤其是各個地區財政預算的支出和收入之間的關系,從而使得制定的預算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本地區的發展需求。第二,加強對內部控制在執行方面的合理性建設。想要加強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建設,必須加強其執行力度的建設,使得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不僅有法可依,而且是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從而確保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和發展。
(四)進一步健全內部溝通機制
第一,進一步拓展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信息溝通渠道。加強對信息溝通渠道的建設,從而使我國事業單位內部的溝通機制可以滿足各個部門之間和上下級之間的溝通需求,從而實現早發現、早預防的目的。第二,進一步完善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信息反饋機制。通過加強信息反饋機制的建設,從而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公信力,增強公眾對行政事業單位的信任感。第三,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信息化建設。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現在信息的共享度越來越高,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信息化建設,最大限度地提升其信息共享的程度。
(五)進一步完善其內部監督機制
加強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監督機構的設置,尤其是可以設置一些單獨或者是獨立的一些內部控制職能部門,從而使得這個內部監督部門可以從全局的角度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進行監督,將其各項的經濟活動都納入到統一的一個管控體系之下,從而不僅可以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監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充分發揮出相關部門的協調作用,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內部控制網絡,確保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監督體系的有效運行,并且最大限度地提高其監督的力度。
三、結語
通過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研究,我們不僅分析了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發展現狀,尤其是對其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進行了一定的探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了完善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措施,對促進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M].北京:立信會計出版社,2013.
[2]杜強.強化行政單位內部控制的思考[J].財經界,2010(4).
[3]劉永澤,唐大鵬.關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幾個問題[J].會計研究,2013(1).
[4]田祥宇,王鵬,唐大鵬.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特征研究[J].會計研究,2013(9):29-35.
[5]高先科.論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特征及重點問題分析[J].中國經貿,2014(20):72.
(作者單位: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畜牧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