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
摘要:會計在教學中應該加強德育教育,努力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適應經濟發展的高素質會計人才。本文將從會計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入手,以職業道德的內容為依據,解析如何更好的進行會計專業的德育教育。
關鍵詞:高職;會計專業;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009-01
1.會計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中國現代會計之父潘序倫先生提出的"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處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當必有成"的做人原則,以及"一曰公正、二曰誠信、三曰廉潔、四曰勤奮"的會計職業道德標準,至今對會計人員仍有極強的現實教育意義。會計人員誠信素質的形成和發展不是自發的,必須從外界灌輸,因此在會計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有責任幫助會計職業界重新獲得公眾的信任,喚起會計職業界道德意識的覺醒。今天的會計專業學生,就是明天的會計從業者,當巨額的經濟利益與嚴肅的職業道德規范發生碰撞時,只有潛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才能使天平傾向于道德。
2.會計專業的德育教育內容
職業教育中的德育教育來源于職業實踐,會計行業自然也是如此。敬業愛崗、熟悉法規、依法辦事、客觀公正、提高技能、搞好服務是我國新時期會計行業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因此,在進行會計專業的德育教育是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2.1 加強職業基本教育。這是對會計人員從業前最基本的德育教育,它包括敬業、愛業、樂業、勤業、精業教育,是會計專業德育教育的核心,讓學生發自內心的認識到工作價值,熱愛本職工作,才能不受"主觀意識"左右,不受外界壓力的影響,客觀公正,堅持原則。
2.2 加強服務宗旨教育。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包括公司管理人員、公司股東、投資者、潛在投資者,債權人、政府部門。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使用者直接面對社會公眾。如此廣泛的會計信息使用者讓會計行業本身成為提供客觀、公正會計信息的服務行業。樹立服務意識、強化服務理念才能使未來會計行業的從業者端正態度,明確責任。
2.3 加強職業精神教育。會計人員在工作中藥以客觀公正的態度,不偏不倚,實事求是的反映會計主體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這不僅關系到主體單位的生產經營活動能否順利進行,也關系到社會經濟秩序的健康發展。會計人員肩負特殊的使命,其行為關系重大,所以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精神教育業非常重要。包括如實反映情況,不弄虛作假、隱瞞謊報、堅守原則、嚴謹細致、忠于職守、廉潔奉公、無私奉獻等職業精神的培養。
2.4 加強遵紀守法教育。會計人員每天都和錢、物打交道,面對的誘惑大,更應該強化遵紀守法意識。遵紀守法教育應從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加強對學生相關法律法規教育、強化其反腐倡廉的思想,重視對學生抵制誘惑、遇事沉穩、寵辱不驚的心理教育。
3.高職會計專業課堂中的德育教育
3.1 "不做假賬"是會計專業學生的第一堂專業課。當年朱镕基總理為國家會計學院三題校訓"不做假賬",對所有會計審計工作人員提出的基本要求是"誠信為本、操守為重、遵循準則、不做假賬"。因此,會計教師在第一堂入門課時應結合《會計法》、會計職業道德規范以及會計違法案例進行正反兩方面教育,讓學生首先要明白:"做人要正直,做事要敬業,尤其是從事會計工作的人更應如此"。會計人員基本上天天和錢物打交道,必須有強烈的法律意識和過硬的思想品德,要禁得起誘惑,絲毫馬虎不得。通過第一課的講授,既然學生們對會計學科、會計職業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又懂得了做人,特別是作為一個會計人應該具備的品行,實現了專業知識和德育工作的雙豐收。
3.2 在不同的專業課程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開展德育教育。高職會計專業所開設的專業課程種類多,涉及面廣,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將枯燥、晦澀的會計理論知識變得通俗易懂,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潛移默化地滲透德育教育,長期熏陶學生,使學生在接受會計知識的同時,也進行了會計品行的修煉。
在稅法課程中具體稅種學習時,向學生闡明一方面稅收是國家的重要財政來源,而另一方面實際生活中有些企業主總千方百計地企圖通過會計逃稅,要求會計人員做假賬,這就需要會計人員不受利益趨勢、堅持原則。以案例教學的形式,給出具體企業通過賬外收入的形式或虛構成本費用,人為調節利潤偷逃納稅的案例,讓學生切實感受偷逃稅款對企業納稅申報的不良影響和嚴重后果。在教學過程中,不失時機地向學生介紹稅收法規,并對學生做出"以后工作時,老板要你做假賬怎么辦?"諸如此類的提問,讓學生明白,在市場經濟中,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天經地義,但納稅義務卻是企業必須承擔得社會責任。從而幫助學生走上會計工作崗位前就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一步引導學生詳細學習不同稅種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學習企業合理避稅的措施和方法,使學生認識到依法納稅是每個企業應盡的義務,合理避稅則是每個企業享有的權力。幫助學生找到企業利益與社會責任之間的平衡點。
以學生日后就業從事會計工作的出納崗位為例,對企業現金管理與銀行存款結算制度學習做嚴格要求,結合審計中對貨幣資金項目的實質性審計程序,從正反兩個方面讓學生領悟應該如何做,怎么做是會違反財經紀律的。通過大學畢業后從事出納工作卻誤入歧途的身邊事例,告誡學生會計人員一旦行為不檢,就意味著永久性失業,而不僅僅是暫時的處罰,因為誰也不愿雇傭一個品德有污點的人。這樣的德育教育使學生建立社會責任感,摒棄不端行為,建立自覺自律的道德機制。
在審計學課堂上,對我國現行審計準則中審計人員職業道德內容的學習讓學生中今后可能從事會計工作面臨被審計境地的會計從業者,或今后可能從事審計工作的審計人員都對職業道德中關于"獨立、客觀、公正"的職業道德有全面、具體的認識。通過采用實務實踐教學方法,讓學生對具體實踐情景中違反審計人員獨立性和職業道德準則的要求的情況做判斷,從而建立更準確的職業判斷能力。在向學生介紹國內最新審計理念時,運用比較教學法讓學生去比較建立完善內部控制的企業和內控失控企業管理產生的財務影響,幫助學生認識到內部控制在有效防止或及時揭露財務工作過程中的差錯和舞弊行為發揮的重要作用。使學生日后走向工作崗位能夠成為企業有效內部控制的堅決擁護者和執行者。
高職會計專業教學中德育是一項需長期堅持而不斷探索的系統工程。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我們需要不斷地思考與實踐,努力實現多課程的德育滲透。
參考文獻:
[1] 劉修洪 新時期高職學生誠信教育探析 [J].教育與職業 2009(17)
[2] 敬官旭. 創新高職院校學生誠信教育方式思考 [J]. 北方文學(中旬刊), 2012,(2) .
[3] 劉修洪.論馬克思存在論視域下的自然觀及其當代價值 [D]. 吉首大學,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