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翼
摘 要:生物教學作為教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主要教學目的就在于培養學生的生物素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就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我國初中生物教學還是存在很大的問題,需要相關教育工作者采取科學合理的解決措施來解決,以便于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教學質量。基于此,主要對提高初中生物教學課堂教學效率進行了深度的研究。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教學氣氛;合作學習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提倡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初中生物教學亦是如此。在生物教學中,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人文觀念,并靈活運用多效的教學教學方法,從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轉向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過于陳舊
由于我國大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依然沿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將原本有趣的生物課程變成了背書課,只顧把課程內容灌輸給學生,并沒有對知識進行拓展與升華,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降低,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無法適應新課程理念對教學的要求,難以實現教學目標。因此,教師的當務之急,應該改革與創新教學方法,方能更好地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為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生物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設施建設不完善
由于初中生物在中考所占的分值比較少,使得很多學校對生物教學不夠重視,設計的課時也越來越少,這種傳統的教學觀念也影響了學生對學習生物的興趣。如果學生在心理上不夠重視生物課程,會使學生在上課期間的注意力不夠,無法真正掌握與生物相關的知識內容。除此之外,生物學科又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但是由于學校不重視生物科學,降低了對生物教學設施建設的力度,致使教師無法通過開展實驗教學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嚴重制約了教學向前發展的腳步。
二、提高初中生物教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對策
(一)加強對初中生物教學的重視程度
為了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需要學校、教師以及學生加強對初中生物教學的重視程度。其具體步驟如下:首先,學校要重視生物教學,認識到生物課程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性,安排足夠的課時,并有足夠的教學設施。其次,教師應該正確認識生物教學,不應該將生物教學看做是單純的知識灌輸,而是要在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生物素養,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最后,學生要提高對生物教學的認識,知道生物課程不只是一門輔助性的課程,該課程是對其發展具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的。
(二)營造良好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
在生物新課程中有明確的要求,要求教師用自己的語言和情感激發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尤其是應該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討論的時間以及對學生發表的獨特建議表示鼓勵與支持。要想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就必須學會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放下教師的架子,與學生平等說話,并及時地關心學生,多傾聽學生的建議,從而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與學生建立起平等互助的師生關系。另外,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敢于發表建議等,以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營造出良好和諧的教學氣氛,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量。
(三)改革與創新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創設合適有效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也是學生學習的源泉,更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最重要的因素。而問題情境剛好符合這一特點,其主要就是以課堂主要問題為主線,使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在進行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創設出合適有效的教學情境,提出具有思考價值和指引性的問題,并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思考時間與空間,例如:在學習《植物的激素調節》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窗外的柏樹葉一邊長的非常茂盛,一邊卻稀疏不已,然后,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回答問題,并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與空間,經過長時間的討論與分析,得出最后答案:向光性。通過把理論知識創設出合適有效的教學情境,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加深學生對生物知識的認知程度,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更好地實現初中生物教學目標。
2.開展合作學習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基礎知識的記憶和訓練,忽略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只把課程內容灌輸給學生,兩者之間毫無交流可言,學生只是在教師有計劃、有目的背景下進行學習,這種單一且枯燥的課堂教學模式,嚴重限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不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導致部分學生不能熟練地掌握課程內容,更有部分學生放棄了生物這門課程。而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下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其能為學生搭建一個合適有效的交流和溝通的平臺,能夠讓學生在互相探究和講解的過程中,將不容易理解的課程內容或者具有爭議性的問題更好地解決,以達到拉近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以及加深學生對知識印象的目的。例如:在教學《兩棲動物與爬行動物》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先讓學生預習課文,并把自己感到疑惑的地方勾畫出來,然后,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討論回答以下問題:青蛙有哪些特點與水生生活相適應?有哪些特點也陸生生活相適應?烏龜、鵝、鴨既能在水中又能在陸地上生活,請問他們是兩棲動物嗎?生活中常見的兩棲動物有哪些?待學生討論之后,教師再就學生的答案進行分析與整合,以確保答案的完整性,最后,教師再讓學生說出自己感到有疑惑的地方,由教師進行解疑。
綜上所述,雖然,目前我國初中生物教學中還是存在很大問題的,但是,只要教師找準問題的所在位置,并且不斷地改革也創新教學方法,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就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為我國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董艷麗.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
[2]孫戰壟.高中生物教學生活化的實踐樣態[D].河北師范大學,2012.
[3]陳華杰.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