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波+李亮+韓志鵬+趙世全+韓慶福
摘要:為適應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要求,一批由普通高校與社會力量按照新機制、新模式建立的獨立學院迅速成長。教育部在2008年頒布了《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26號令),對獨立學院的設置和管理提出了具體要求。文章對獨立學院新校區規劃建設相關問題進行了探析。
關鍵詞:獨立學院;新校區;規劃建設;高等教育;工程項目管理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章編號:1009-2374(2016)35-0249-03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35.122
1 獨立學院新校區建設的背景
1993年1月,原國家教委頒布了《關于加快改革和積極發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見》。199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頒布了《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這兩個文件都將高等教育體制改革作為重要內容,總結了前一階段的成績,對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1997年,黨的十五大提出“優化教育結構,加快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步伐,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2012年,黨的十八大描繪了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國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藍圖,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奮斗目標,21世紀前20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是加快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的重要時期。國家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對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提出了新的重大歷史使命。
1999年高校擴招和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啟動,大部分公辦高校的潛力已經充分發揮,容量已經接近飽和,部分高校甚至處于超負荷運轉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新的教育措施刻不容緩。1999年7月,浙江大學試辦的獨立二級學院——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被教育部批準為“獨立學院”。從此,獨立學院作為公辦高校教育資源外延性擴張的一種特殊形式,發展勢頭強勁,短短幾年就從沿海地區發展到全國的大部分省區市。
為規范獨立學院的發展,教育部在2008年頒布了《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26號令),要求獨立學院的設置標準參照普通本科高等學校的設置標準執行。而教育部2006年頒布的《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中要求,普通本科學校建校初期的校園占地面積應達到500畝以上,生均占地面積應達到60平方米以上。按照該標準,一所10000人規模的獨立學院至少要具備900畝的自有土地。而目前擁有自主產權校園的獨立學院較少,多數獨立學院存在租用校舍或借用母體學校校舍的現象。
為適應教育大眾化和獨立學院自身發展的要求,迎接教育部對獨立學院的規范驗收,近年來國內不少獨立學院開始著手規劃建設獨立產權的新校區。
2 獨立學院新校區建設的融資途徑
高校新校區建設投資巨大,往往超出學校所能出資的極限,尤其對缺少政府財政支持的獨立學院而言。據不完全統計,不少由財政支持的公辦院校在建設新校區的過程中也會產生財政的困難,在我國尚未建立起符合經濟體制的高等教育撥款政策和成本分擔機制的情況下,政府不可能大量分擔高等教育成本,高校也只能處于維持經營的低水平階段。對獨立學院而言,母體學校一般不會為其提供財政上的支持,其資金的主要來源渠道就是向受教育者收取的學費和住宿費等費用。但近幾年高校的運行成本不斷提高,學費標準卻在十多年來幾乎沒有上調,學費等費用僅能滿足于獨立學院日常的運轉所需,難以有所結余,所以此渠道不具備短期籌措高額資金的可行性。目前,不少公辦院校通過銀行貸款建設新校區。而對獨立學院而言,爭取貸款的難度比公辦院校更大,巨額的利息負擔還會進一步影響學校的發展,因此這種有償融資方式也不能完全滿足獨立學院新校區建設的需要。因此,做好獨立學院的新校區建設,必須開創新的融資模式。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公共政府部門與私營企業合作模式),是指政府與私人組織之間基于某個項目而形成的相互合作關系的形式。PPP代表的是一個完整的項目融資概念。獨立學院新校區建設雖無政府部門的直接參與,但具備條件的獨立學院仍可參考這種合作模式。在獨立學院新校區的建設過程中,可由學校與民營機構依法成立項目公司,項目建成后由項目公司與經營商簽訂經營合同,由經營商實施項目經營,通過經營臨街商業網點、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為學生餐飲服務等項目取得經營收入,收回項目投資并獲取合理利潤,政府主管部門實行監督。合同約定的項目經營期滿,項目公司按協議向高校移交項目資產經營權和收益權。PPP模式可有效緩解獨立學院新校區建設過程中的財政壓力,轉移投資風險。在不依靠政府財政支持的情況下,PPP模式可有效引進私人資本對教育的投資,緩解高校財政壓力,實現私人、學校、社會三方共贏的融資效果。
近年來,浙江等省區探索的通過“教育集團化發展”來拓寬教育融資渠道同樣值得參考和借鑒。
教育是一種神圣的公益事業,即使對獨立學院而言,首先要考慮的是社會效益而不是經濟效益。同時,教育行業還具有收益率較慢等特點,這些都是在獨立學院新校區建設融資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問題,因此在尋找新校區建設合作方時,必須尋找熱心教育事業、有社會責任感的單位。
3 獨立學院新校區規劃中重點考慮的問題
獨立學院是以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為主要職能的高等院校,具有“優”、“獨”、“民”的特點,這與普通公辦院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的職能既有相似點,又有很大的區別。因此在獨立學院新校區的規劃中,必須準牢牢把握獨立學院的特點,建設符合獨立學院發展要求的新校園。
3.1 校園的選址和總體布置
近年來,不少公辦院校新校區選址在主城區的邊緣,這樣的布局是基于城市規劃、地價、交通等多種因素的作用。而對非財政支持的獨立學院而言,地價因素的制約更為明顯,此外還需考慮與母體學校的聯系等因素。綜合上述因素,獨立學院的選址更適宜在城市的衛星城區或近郊縣市,距離主城區車程最好在一小時以內,周邊交通較為便捷。對于一些與母體學校在師資、管理上聯系較為密切的獨立學院而言,必須考慮到新校區與母體學校之間的交通便捷程度。
在校園建設用地布局中,既要形成功能完整的大學校園園區,又要兼顧對外開放和經營服務的功能。例如校園可將學術交流中心、文化中心、科研實訓中心、校醫院、體育館等功能布局于校區外緣,既方便校園使用,也利于為社會提供服務。在學生宿舍、餐飲中心、大學生活動中心等區域周邊設置服務學生的各類小型商業、浴室、后勤用房等,既方便使用也減少單獨建設的土地浪費。
在獨立學院新校區的校園景觀設計中,要注重用建筑景觀傳遞校園文化,要通過適度傳承老校區和母體學校的文化符號來增強歷史厚重感,更要注重具體設計上的創新,彰顯新校區朝氣蓬勃、健康向上的氛圍。
3.2 校園及周邊交通規劃
在獨立學院新校區校園規劃中,要充分結合校園環境,組織校園出入口及道路交通結構,合理區分車流人流交通,使各功能區利用主次干道相對劃分。同時還可以根據不同的功能組團,就近設置多個入口,如方便師生出入的生活入口、方便后勤設施運輸的入口、方便科研實訓中心對外使用的入口等。
校園宜采用方格網的道路布局,平整、規則,交通聯系方便、快捷。除了設在校園周邊的車行主干道以外,其余校園道路均以步行為主,同時滿足少量車流通行的要求,實現相對人車分流的目標,既能方便各功能空間之間的聯系,又能保證校園優美寧靜的環境。在校園內部各功能分區間,規劃以自行車通行為主的次干道,同主干道連接,形成校園內部完整的車行道路系統。將教學區與宿舍區內部的步行街以及帶狀綠地均設計為步行為主的區域,滿足交通疏散功能的同時,更多賦予其生態、景觀、文化和交流主題。
在對外聯系功能較強的行政辦公樓、學術交流中心、文化中心、體育館、校醫院等建筑周邊設置專用停車場,沿教學區與生活區外圍的主、次干道設置多處停車位,方便師生就近停放車輛。在各建筑物底層設置自行車停放區,在人流相對較集中的場所,設置專門的自行車停放場地。
根據獨立學院新校區的選址特點,需要規劃校園到母體學校、員工集中居住區等地點的通勤車輛,因此在校園內需要配套建設通勤車輛的??课恢眉跋鄳木S修、充電、沖洗等配套設施等。同時可通過聯系政府交通運輸、住房和城鄉建設等部門,開通校園到附近火車站、汽車站的公交線路,方便師生出行。
3.3 校園節能設計
對獨立學院的管理而言,運行成本的節約尤為重要。因此在獨立學院新校區校園規劃中,必須做好節能設計,為校園節能降耗提供基礎條件。在設計中,要充分利用建筑所在環境的自然資源和條件,遵循氣候適宜性規劃設計方法和技術措施,盡可能降低建筑能耗,創造良好的室內外環境質量。建筑布置應爭取夏季有良好的自然通風,同時盡可能避開冬季主導風向造成的冷風滲透。建筑宜利用采光性能最佳的建筑朝向,以利于冬季日照、保溫。
規劃總布局應合理確定建筑的日照間距,對日照條件做好科學分析。綠化應采用生態綠地、墻體綠化、屋頂綠化等多樣化的綠化方式,對喬木、灌木和攀緣植物進行合理配置,構成高、中、低等多層次的復合生態結構,起到遮陽、降溫的作用。建筑的體型應簡潔,不宜過于復雜,盡可能減少高低錯落與凹凸變化,窗墻比應滿足公共建筑節能標準要求;建筑外墻與鋪裝地面宜采用淺色等日射反照率高的材料,建筑屋頂宜采用坡屋面或采取遮陽措施。
在建筑材料的選擇上也應體現節能的要求,圍護結構可采用聚氨酯復合保溫板和砂加氣混凝土保溫砌塊,外窗采用斷熱型材中空玻璃。供水設備可使用無負壓供水系統,充分利用市政管網水壓,高層建筑給水系統采用變頻供水裝置豎向分區,公共衛生間的大便器、小便器可采用自閉式、感應式沖洗閥,學生浴室和熱水供應充分利用太陽能制備熱水。建設中水回收設施,利用中水沖洗道路、車庫、綠化等,減少自來水用量,屋面雨水流入室外滲溝回灌地下,地面雨水利用綠地、多孔混凝土地面和嵌草磚實現雨水滲透至土壤的效果。照明燈具以節能型、高顯色性的熒光燈、LED燈及氣體放電燈為主,公共場所采用計算機控制智能照明控制系統,合理選擇電纜材質、型號,降低電能損耗。通過排風熱回收技術、污水源熱泵等措施和設備降低采暖和制冷的能耗。
4 獨立學院新校區建設工程項目管理
獨立學院提供的教育服務是一種公共產品,這決定了其新校區建設項目有著自身特點和行業規律,其主要特點包括設計要求高、項目管理難度較大、社會性強等,因此在獨立學院新校區建設中應加強項目管理,使其質量得到保證。
4.1 做好工程前期質量控制
規劃設計是工程建設的基礎。獨立學院的新校區規劃設計要做到安全、適用、經濟、美觀。項目要按照有關規定通過招標選擇具有相應資質的勘察、設計和施工單位實施。學校在工程開工前應組織設計和施工單位認真進行設計交底和圖紙會審。勘察、設計單位要按照國家和行業的有關標準和合同要求進行勘察、設計。在新校區建設招標過程中,學校應委托專業的招標機構進行公開招標,組織專家對投標單位的標書進行認真評審,綜合考慮造價、施工能力、業績水平和施工方案的科學性等,由專家組成的評委小組確定中標單位。在施工合同中,應明確工期、質量等條款。對工程質量的管理應主要委托專業的監理單位進行。
4.2 做好施工過程中質量控制
獨立學院對新校區建筑工程質量控制應該積極主動,做好工程質量的事先控制和事中控制。施工單位要對項目的施工質量負責,不得將承接的工程轉包,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設計,不得偷工減料,不得使用未經檢驗或不合格的產品。在項目竣工驗收階段,施工單位應做好竣工驗收前的各項準備工作,重要部位要做好檢查記錄,在完成項目竣工收尾后,向建設單位報告,及時提交政府主管部門進行驗收。施工單位還應做好施工資料的整理和移交。
4.3 做好工程的組織領導和監督
獨立學院新校區建設的質量、安全和進度如何,將直接關系到學校未來的發展。因此在工程的實施過程中,必須加強組織領導和監督,學校應派駐相關人員現場辦公,隨時監控工程質量。加強工程簽證、工程合同簽訂和工程價款結算的監督,工程竣工結算必須通過驗收結算審計,控制建設工程造價,保證建設工程質量。同時,還要加大對相關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的執紀監督力度,提高其政治意識、廉潔意識。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獨立學院設立與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26號)[S].
[2]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的通知(教發[2006]18號)[S].
[3] 許志娥.獨立學院的歷史和發展[J].教育技術通訊,2008,(3).
[4] 潘丹丹.PPP融資模式在高校新校區建設中的應用[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7,(2).
[5] 張宇翔,侯曼.高校新校區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法治與社會,2009,9(上).
[6] 於斌.高校新校區建設項目管理質量控制初探[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6).
基金項目:河北師范大學匯華學院科學研究項目(編號:20140407)。
作者簡介:郭曉波(1981-),男,河北臨漳人,河北師范大學匯華學院基建與資產管理處副處長,講師,研究方向:環境與視覺傳達設計。
(責任編輯:周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