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麗艷
摘 要:德育,即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方面的教育,對保證人才培養的正確政治方向,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正所謂:無才無德是謂愚人;有德無才是謂君子;有才無德是謂小人;德才兼備方為“圣人”,可見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性。德育貫穿于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而班級管理工作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此可見,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班主任責無旁貸。
關鍵詞:班主任;德育;身教;陶冶
“都說你是最小的主任,管著長不大的一群;都說你是最棒的園丁,畫著我們成長的年輪;都說你是最大的官,管著未來的部長將軍;都說你是最好的人,就像我們的父母雙親。粉筆白白,黑板黑黑,你一筆一畫,教給我們是與非;教鞭長長,講桌方方,你一言一行,給我們諄諄教誨。班主任給了我們真善美,班主任把我們的理想放飛。”做好德育工作是班主任的核心,現就如何做好德育工作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堅持以身作則,身教重于言教
孔子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由此可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班主任要想讓學生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首先,要規范自己的行為,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讓自己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比如,當我主動熱情地和學校的保安叔叔、清潔工阿姨打招呼時,學生學會了尊重他人、禮貌待人;當我彎腰撿起一片紙屑時,學生學會了不亂丟垃圾紙屑應從我們每一個人做起;當我不顧自己生病的身體依然按時出現在教室時,學生學會了擔當與責任……
其次,在眾多的教育方法中,我始終堅信“愛是最好的方法”。作為一名班主任,如果你的心中沒有陽光沒有愛,不能真正做到愛生活、愛自己的職業、愛自己的學生,那又如何指望培養出來的學生會愛自己、愛他人,甚至愛社會呢?所以我相信一個老師只要做到心中有愛,他的愛是可以感化、影響到他的學生的,在潛移默化中完成對學生的德育,使之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二、注重環境陶冶,讓教室開口“說話”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創造一個教育人的環境,教育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班級環境的布置是班級文化建設最基本的內容,它不僅體現了一個班級的精神面貌,而且還影響對學生的教育,作為班主任,在教室布置方面可以多用些心,力求讓教室的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以達到以情燃情、以境觸境,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熏陶和感化。具體做法如下:
1.在教室布置上,多選用一些品德高尚的名人事跡,以此對學生起到一種道德引領的作用。此外,也可以張貼本班的孝親敬長之星、文明之星的照片與事跡,讓班級文化氛圍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
2.搞好班級的文化墻建設,文化墻主題可以是豐富多樣的,比如,我們七年級做的《相親相愛一家人》《花開的聲音》《爭做環保小衛士》,八年級的《插上理想的翅膀,揚起青春的風帆》《老師您辛苦了》以及九年級時的《我長大了》《歌頌您,我的祖國母親》等。每一主題各有側重,都能從不同的角度挖掘學生的生活,引起學生的共鳴。
3.利用黑板的一角開辟出一個模塊:每日一言,這一言可以是論語里的話,也可以是三字經,還可以是名人名言。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總能在某一角度給人力量,總能在道德的某一領域給人以引領,從而完成學生道德層面的提升。
班級文化是一門潛在的課程,它雖然無形,但是又無所不在,就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滋潤著學生的心田,塑造著學生的靈魂。
三、開展主題班會,在領會中成長
主題班會集知識性、趣味性、教育性、參與性于一體,對于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具有重要作用。比如,我帶孩子們觀看“最美孝心少年”視頻,并借機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以便讓孩子們學會感恩,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傳遞正能量;班長主持的主題班會“文明伴我行”讓孩子們懂得了文明禮儀就在我們身邊,要做一個文明的中學生就要從現在做起,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好品德、好習慣成就好人生主題班會”使孩子們意識到了好品德、好習慣與成功人生的關系;副班長主持的“生命總是美麗的”主題班會讓孩子們明白了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可貴的、有價值的,所以我們要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自信快樂地迎接生活中的每一天。
四、發揮學科優勢,在活動中領悟
班主任可以利用自己的學科優勢對學生進行德育,比如,我是一名思想品德老師,思想品德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實施德育的重要場所。在德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比如,在上課的過程中,我會用一些經典故事,有啟發性的小游戲對學生進行教育,比如,在講法律知識時,我放了一段一個少年犯的懺悔錄,讓孩子明白遵守規則、法律的重要性;在學習“豐富多樣的情緒”時,通過短劇表演讓孩子明白了人的情緒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我們在生活中要做到喜怒哀樂不忘關心他人;在講述誠信時,我用了“曾參殺豬”的故事以及班級中發生在學生身上的誠信小故事,讓孩子們在故事中明白了誠信是做人之本,是一種可貴的品質,并立志在今后的生活中做一個誠信的人。
一份付出,一份收獲,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淚水,然而我收獲的卻是那一份份充實且沉甸甸的情感。畢業晚會上,當孩子們親切地喊我“班媽”時;當孩子們集體向我鞠躬致謝時;當孩子們抱著我留下不舍的眼淚時……我知道我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我用我的愛去教誨我的學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學生,我用我的心去滋養我的學生,我以愛子之心期待他們都能夠成才,可我更期待他們在成才前先成為一個有道德、有擔當的人。
參考文獻:
[1]柳海民.教育理論的詮釋與建構[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
[2]賴一郎.中小學教師論文寫作指南[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