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梅+王超
摘要:《交通工程學》是交通運輸專業的一門主干課程,在交通運輸專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空管作為交通運輸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本文對空管專業開設《交通工程學》的必要性進行分析探討,并分別從課程定位、建設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給出該課程的開設思路。
關鍵詞:空中交通管理;交通工程學;人才培養;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2-0160-02
一、前言
空管專業作為交通運輸工程學科下的一個重要分支,隨著我國航空運輸業的迅猛發展,該專業在交通領域中的重要性也在逐步增強。與此同時,越發復雜的空域結構環境、頻繁出現的空中交通擁擠態勢、大面積的航班延誤等現象,亟須培養具有更高素質的空管專業人才。
《交通工程學》從系統工程的角度,將人、車、路、環境、能源作為有機整體進行研究。目前,大部分交通運輸專業都開設了該門課程,但對于空管專業來說,該課程的開設仍處于空白狀態。本文就《交通工程學》在空管專業開設的必要性及該課程的開設思路進行探討。
二、《交通工程學》在空管專業開設的必要性
該部分主要從“大交通”的發展環境、空管人才的培養以及空重交通理論研究等3個方面,闡述《交通工程學》在空管專業中開設的必要性。
1.“大交通”運輸發展趨勢的需要。交通行業包括:鐵路運輸業、民航運輸業、道路運輸業、水上運輸業、管道運輸業等。目前,我國交通業的發展主要表現為上述各運輸子業“各自為政”的現象。然而,由于我國交通業的高速發展,“大交通”的格局逐漸形成,各種運輸方式的協調發展和綜合利用已經成為交通運輸業發展的重要特征[1]。在國家“十二五”國家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建設。如何將各種運輸方式有機結合,促進綜合運輸樞紐合理布局和各種運輸方式優勢互補,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成為“交通人”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可見,通過開設《交通工程學》這門課程,可使學生掌握道路交通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具有“大交通”的理念,使其成為綜合交通的復合型人才,以適應現代綜合交通發展的需要。
2.培養空中交通管理人才的需要。以往,空管專業課程重點解決空中交通中技術層面的問題,重點培養管制技能,側重解決民航業的微觀層面問題(沖突解脫、航班排序)。隨著民航業的快速發展,這種培養重點已不再適用,需要從較宏觀的角度,解決空中交通管理中的問題,這就要求培養學生系統工程的思想。
《交通工程學》最重要的方法論基礎就是系統分析和系統工程,以系統工程原理來分析和解決交通領域中工程(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法規(Enforcement)、環境(Environment)、能源(Energy)和經濟(Economy)等六“E”方面的問題[2]。通過該課程的開設,可培養空管專業學生系統工程的思想,從系統工程的角度去分析和解決空管方面的問題。
3.空中交通基礎理論研究的需要。由于空中交通領域比較成熟的基礎理論較少。而對于道路交通的研究較早,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理論體系。《交通工程學》中涵蓋了關于交通特性分析技術、交通調查方法、交通流理論、道路通行能力分析技術、道路交通系統規劃理論、道路交通系統管理技術與管理規劃、交通安全技術、靜態交通系統規劃方法、交通系統的可持續發展規劃方法等方面的理論方法[3]。
通過此課程的開設,可將空管專業學科知識與該學科相融合,利用道路交通一些理論方法,來解決空管方面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可以借鑒該課程中的“四階段”法,對未來空中交通量的分配情況進行預測。
三、《交通工程學》的教學思路
面向空管專業的學生,《交通工程學》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以及教學考核方式都要發生相應的變化,利于空管人才的培養。
1.課程定位。該課程是一門理論基礎課程,是該專業其他課程順利開展的奠基石。空管專業作為交通運輸專業的一個重要分支,因此,該課程應該作為空管專業的必修課程,并且該課程的學習應該安排在專業學習的第一學期進行。
2.建設目標。該課程的建設目標是依托現有的教學資源和人才優勢,拓展空管專業學生的知識面,能夠將道路交通方面的理論知識應用到解決空管問題當中,提高空管專業學生的基礎理論素養、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將該課程建設成為校級精品課程,甚至市級精品課程。
3.教學內容。《交通工程學》的教學內容要根據空管專業的特點進行適當調整。該課程所包含的知識點較多,涉及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運籌學以及計算機技術等很多方面[4]。對于空管專業的學生,需要對該課程的內容進行深加工,將教學內容進行分層處理。交通特性分析、交通流理論等內容可以作為該課程的核心內容,同時作為重點、難點進行講授;其他內容如停車場規劃、道路環境保護等內容,可以作為輔助知識進行講授,也可引導學生自學。
4.教學模式。由于《交通工程學》涉及的基本概念、公式較多,如果單純照本宣科,會導致學生不愿意學,老師不好教的尷尬局面。尤其對于空管專業的學生來說,本來對于道路交通就比較陌生,這一問題就更容易出現。因此,要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從而帶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1)關聯教學法。面向空管專業的《交通工程學》教學模式,首當其沖應該采用關聯教學模式,即將道路交通的理論知識與空管問題相關聯。該模式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對該課程學習的興趣,意識到該課程的重要性,引導學生由被動學變為主動學;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橫向聯系能力,學會如何將道路交通的理論應用到空管中去。例如,在講授車輛的排隊論模型時,可以將其應用到跑道頭航班等待排隊問題、航空器空中盤旋等待問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2)案例教學法[5]。案例教學法就是以實際道路交通以及空管方面的案例為題材,通過運用交通工程學的理論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給出解決方案。首先可調動學生學習該課程的興趣;第二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將理論知識融入到空管案例,提高知識的真實性和實用性;第三學生在解決案例時,通過查閱相關的理論知識,可增大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學習、創新能力。例如,可以引入空中交通網絡規劃的案例,引導學生如何運用道路交通網絡規劃的知識來解決空中交通網絡規劃,提高學生對交通需求預測以及交通量分配方面知識的理解、掌握及其運用能力。(3)理論與實踐互動法。《交通工程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師可以在講授完基礎理論之后,通過實際調查,觀看有關視頻等手段,增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消化。例如在講授完交通調查的基本理論方法之后,可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如要求學生統計某機場進場、離場的飛機流量,觀察高峰小時飛機流量的變化趨勢,同時還可以調查航班延誤情況,分析延誤原因,給出減少航班延誤的措施。這樣更有助于交通工程理論與空管的實際相結合。
5.考核方式。該課程的考核方式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平時考核,即根據學生平時出勤及課堂表現給分;第二部分是期末考核,即以閉卷考試的形式,考查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第三部分是課程設計考核,通過小組分組的形式,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分別設定三部分的權重,通過加權求和得出最終的考核成績。
四、結束語
《交通工程學》在空管專業的開設是“大交通”運輸發展趨勢、培養空中交通管理人才、進行空中交通基礎理論研究等方面的需要。本文結合空管專業及《交通工程學》課程的特點,探討了面向空管專業《交通工程學》的開設思路,對該課程在空管專業的具體開展提供重要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國伍.交通運輸領域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J].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2006,6(6):6-13.
[2]王煒.交通工程學[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1.
[3]齊新宇,魏金,麗閏巖.交通工程學精品課程建設思路[J].大學教育,2013,(12):66-68.
[4]李輝,吳冰花.交通工程教學改革探討[J].科教文匯,2010,(6):57-58.
[5]葉玉玲,劉慧敏.《交通運輸政策》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2,(31):15-17.
Primary Exploration on Teaching Mode of "Traffic Engineering Theory" in ATM Majors
LI Shan-mei,WANG Chao
(College of Air Traffic Management,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Tianjin 300000,China)
Abstract:"Traffic Engineering Theory" is a main course in transportation major,which is very important. ATM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transportation field. The necessity of offering "Traffic Engineering Theory" course in ATM major was discussed. The ways of offering this course is proposed,including the course position,the construction targets,the contents of this course,the teaching mode and the examination mode.
Key words:air traffic management;"Traffic Engineering Theory";personal training;teaching 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