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明
作為班主任,應樹立“以人為本、育人為本”的管理思想。片面抓學生的學習而忽視學生品德的修煉和行為規范的管理是不可取的。
一、正確的價值觀教育,增強班級歸屬感
教師的人格形象愈是優良高尚,其主體資格愈能得到學生的認同,進而產生從“信其師”到“信其道”的良好效果。反之,學生就會懷疑甚至否定其主體資格,不愿意甚至完全拒絕接受教師的教育。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人、說服人的教育,解決的是心靈問題,教師往往被學生奉為楷模,學生常以審慎的目光關注教師的言行舉止,因此,教師應該率先垂范,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優良的思想道德品質引導學生。教師必須提高自身修養。不否認學生需要規矩去規范。教育學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應該把握好量化評價與定性評價的契合度,才是對教育教學有用的,過多過細的規則必然束縛學生的發展。
有一次11班因為頂撞學生會管理被學校警告。班主任和班長,值日干部作了全班檢討。我們的班長沒有說一句話,哭了,因為他和她都知道是因為責任,班上一時間感觸很多,當我看到了他們的反思周記,有人竟然在廁所偷偷哭很久。我很欣慰,但也很自責。事件的處理決定是班主任和班長,值日干部大清潔一次。犯錯的學生他們知道自己錯了,他們很懊惱,老師向學生很真誠地道歉,在教育和受教育的過程中,實現的是教學相長,其實這本身才是教育的真諦。
二、增強師生的認同感,夯實班級管理基石
“非指導性教育”的思想是羅杰斯人本主義教育思想的核心。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指導性”教學中,教學活動的中心顯然在教師身上。羅杰斯“以學生為中心”的“非指導性”教學模式把學生從被動的位置提到了主動的位置,讓他們參與到學習的整個過程中,包括學習材料的選取、學習的設計等。他倡導的是一種重視情感體驗和交流的個別化的教學途徑,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班級教學帶來的弊端。理解學生,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才能夠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去年我所帶的班中的國豪、煒強屬于比較好動,愛搞氣氛的孩子,上課總是跟著你的口氣回應全班,但他們在班里有一定的威信。接手這個班的時候我就把他們定為重點對象,而對他們的轉變,一個關鍵是運動會勸說他們參加接力隊,并真正的為他們所取得成績而激動,一個簡單的拍手、撞肩,理解在此刻頓悟。
作為教師,給學生于信心和信任,收獲的同樣也是學生的信任。每次踏進班門,都告誡自己:給學生以自信,他們會給你一個奇跡。11班不敢說是好班,他們很調皮,也很聰明,而且他們的確用行動在證明他們的進步,文明班的扣分從一個月扣77分到扣4分的變化,某一程度上他們做到了,作為班主任沒有理由不相信他們,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同樣也會深信這個老師是為他們好。作為老師,需要思考自己的所看到的和認識到的傳達給學生,讓他們在不斷的努力體驗努力后所獲得的成功。教師應該通過自己的行動向學生傳達一個信念:我學習,我自信,我很快樂!那就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成就感。讓學生知道我能、我會、我可以!有人說,如果你第一次成功了,那么可能你每一次都會成功!雖然這話有點夸大其詞,但不無道理。自信的建立,無疑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三、良好的習慣養成,規范日常行為管理
作為初中生而言,規矩的養成是最重要的。三(11)班的世豪是一個行為習慣有點“竄”的孩子,在很多老師和學生都是一個刺頭。因為之前初一我教過他,對于他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剛接手的時候,我跟他的第一次的談話的主要內容是“約法三章”:不頂撞老師;不欺負女同學;給自己一個目標。起初他對此并不為然,覺得班主任要求很低。緊接著我跟他的談話基本上圍繞著“約法三章”來進行,結合中考模擬考,結合他的進步不斷引導朝向普高努力,慢慢地他學習的自信也有了,在初三的一年,他從700多名到高出全市骨干高中線50多分。強調學生的習慣教育是非常重要,成績好與壞不是先決的條件,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有個好的習慣和正確的是非價值判斷;要讓學生正確地判斷對與錯。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