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巧錄
摘要:審題是解題的基礎和先導,審題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解題能力。教師通過教會學生在審題時要讀熟題目、讀順語句、弄清題意,運用已有數學知識,力求通過不同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探索,最終正確解答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審題能力; 培養提高
在小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審題是一個非常重要、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的環節。無論對什么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審題,可以說,審題是解題的基礎和先導,在目前的數學教學中,大多數學生都能較好的掌握教學的各知識點,但在實際的操作中往往做得不盡如人意,而審題就是最突出的一個方面。審題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解題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運算占了相當大比重。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很有必要加強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
良好的審題習慣是正確解題的開端,教師必須時刻關注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努力把一些審題中出現的不好的審題習慣扼制住。審題能力是一種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識水平為基礎,更需要有良好的讀題習慣、有效的思考方法為保證。這種能力的獲得是一個學習、積累、反思、鞏固、發展的長期過程
一、認真讀題,弄清題意
認真讀題——它不僅是學生正確理解題意的基礎,還是學生正確解決問題的根本保證。很多同學做完題后往往自我感覺良好,可是試卷發下來就會瞠目結舌,原來問題在于自己讀題不夠細心,導致答題失誤。針對這種現象,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分三個步驟來訓練學生熟讀題目:
(一)訓練學生先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讀錯字。這就要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讀題的指導,可以個別讀,男女生分開讀,集體讀等,努力讀出問題的情境,再開展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讀題競賽活動,激發學生讀題的興趣。當大部分同學都達到能夠完整通順地準確讀題的要求時,教師再開展第二步驟的訓練。
(二)訓練學生獨立朗讀,而且要培養學生每道題至少讀三遍的習慣。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動作連續重復90天,就可以形成穩定的習慣。所以,教師可在平時的教學中,只要需要讀題,一定至少要求學生讀三遍,以此來強化培養學生反復讀題的習慣。但單一、反復地讀題難免會使學生覺得枯燥無味,從而產生懈怠的情緒,所以,教師需采用各種讀法相間的方式來進行讀題的訓練;并讓學生在讀題的過程中進行相互評價,讓他們感到讀題是一件很開心的事,以此激勵學生反復讀題;更重要的還要從思想上讓學生認識到熟讀題目的重要性。
(三)訓練學生養成默讀題目,并能自覺地邊讀邊想的良好習慣。這一階段的訓練難度比較大,首先,它必須是在前兩個階段的訓練達到一定的成效后才能展開。教師要求學生一讀題目,建立表象;二讀題目,明確問題;三讀題目,找出關鍵,并作記號。起初,學生們很難找到關鍵的字詞句,甚至不知道從何找起,這就要依靠老師的啟發、小組交流等方式來助一臂之力,而這種幫助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須要有相當長的時間來強化訓練。
二、讀懂題目,理清關系
審題教學必須把學生對題目里數學語言及生活常識的真正地理解作為培養的重點,讓學生理解應用題中每個字、詞、句的意義。而讀懂題目,就是要求學生在讀熟的基礎上仔細推敲題目里的數學語言,弄懂生活常識,理清前后句子之間的聯系,理順相關聯的數量,分析條件與條件之間的聯系、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系,進而學會尋找有效信息,準確理解題意。首先,學生必須要正確理解題目中的數學術語。如“比……多”、“比……少”、“倍”、 “平均”等數學術語,如果學生對這些術語沒有正確的理解,就無法理順相關聯的數量之間的關系,進而妨礙正確數量關系的確立。因此,對問題中的數學術語所揭示數量關系的關鍵句要引導學生在讀題時反復推敲,理解它的真實含義,為正確解題鋪平道路。此外,在平時教學中,遇到題目中有“比……多”、“比……少”、“……是……的幾倍?”、“……的幾倍是……”類型的題時,教師都讓學生把這些關鍵句變換順、逆敘述方式各說一次,通過數學語言的互換,不僅可以降低對題目的理解難度,同時又能豐富學生的數學語言及對數學語言的靈活運用的能力。在講“平均分”的意義時先是教師一邊講解一邊演示,然后還要讓學生親自動手演示并陳述平均分所表示的意義。進而使學生學會在讀題時理順條件間的關系,提高解題能力。其次,讀順題目時還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審題的過程中適時滲透生活常識。如果說語言文字是應用題中各種條件關系的紐帶,那么生活常識的缺乏可以說是解題的攔路虎,因此,在我們的應用題教學中,教師不能忽視對學生進行生活常識的適時指導。
三、聯系生活,選擇策略
對題目意思能正確領會,還需要對題目進行正確、全面的觀察。心理學認為,在觀察的過程中自始至終地伴隨著思維活動。在數學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審題的能力,教師還必須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首先,要求學生能通過讀題,知道題里講的是一件什么事情,能夠進入情境,進一步分析清楚應用題的情節,并能用簡潔的語言有順序地把題意復述出來,并能聯系生活實際,如三年級數學小數的加減法中,就有購物應用題,教師可激發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弄清買東西所需的錢數,自己拿的錢數,售貨員找回自己的錢數這三者的關系,這一類應用題便迎刃而解。努力使數學生活化,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教師應教會學生在審題時要讀熟題目、讀順語句、弄清題意,運用已有數學知識,力求通過不同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探索,最終正確解答問題。為此必須要經過嚴格地、持久地審題訓練,以培養和提高他們審題的能力。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審題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學好數學是非常重要的,這種能力的培養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實踐和摸索。
(作者單位:甘肅省漳縣東泉韓川小學,甘肅 定西 74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