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中圖分類號:G86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1-000-01
摘 要 當人們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時,都會科學地采取措施,以便狠狠地打敗競爭對手,這就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技能,轉變經營策略。在國際體育行業,賽場競爭從未間斷過,尤其是當代短道速滑競技水平的提升決定著我國速滑運動事業的興衰,只有增強運動員的競技能力,才能使我國速滑項目在國際市場中永立不敗之地。因此,本文首先分析我國短道速滑后備人才培養的現狀,進而探討我國短道速滑后備人才培養的策略。
關鍵詞 短道速滑 后備人才 培養
隨著“全民健身運動”計劃的深入推進,體育活動倍受廣大民眾喜愛,不管冬夏秋冬,人們都有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其中,短道速滑不只是許多市民最為喜歡的冬季運動項目,還是我國冬季競技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彰顯著我國體育運動競技項目實力的強弱,而這一切離不開高素質的優秀短道速滑后備人才的培養。鑒于此,本文通過分析當前短道速滑后備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研究我國短道速滑后備人才的培養策略,以此不斷促進我國整體競技水平的提高。
一、我國短道速滑后備人才培養的現狀
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短道速滑后備人才的培養現狀并不樂觀,整個培養過程都夾雜著陳舊的思想理念,無法體現時代精神,嚴重影響優秀短道速滑后備人才的培養。具體地講,首先是缺乏專門的短道訓練場館,因為我國的人工制冷冰場非常少,而且全部集中東北的黑龍江和吉林的范圍內,盡管包括花樣、冰球、短道等多種訓練館,但是在短暫的時間限制下,參訓者只得匆忙滑過,在訓練質量難以保證的情況下,成材率自然不會提升;其次,青少年參訓人數非常少,據某次參賽調查了解,在15-18周歲的短道青少年選手中,我國青少年參賽人數約占五百人,加拿大青少年選手約一千人,韓國短道青少年選手約一千四百人,明顯看出我國培養出的短道速滑后備人才數量遠遠落后于加拿大和韓國;第三,教練員訓練業務水平低,由于我國短道速滑教練員的教學理念陳舊,缺乏創新意識,甚至不夠敬業,在教學枯燥無味的情況下,青少年沒有任何學習興趣,以至于教學質量不高,學生進步緩慢。
二、我國短道速滑后備人才培養的策略
(一)加強短道隊伍梯隊建設
有一句諺語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優秀短道速滑后備人才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成功的,培養人才需要一個漫長的、艱難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國必須加強短道隊伍梯隊建設。首先,提升短道速滑青少年成材率,盡管我國已經建成了國家隊和國家青年隊的梯隊格局,但是在不斷推進短道隊伍梯隊建設的同時,還要始終把“青少年成材率”擺在首位,進一步建立完善的競爭體制,優先錄用新人,鼓勵青少年積極進取,走向成功。其次,國家還要重視專門短道訓練場館的擴建,以便為短道訓練提供充足的時間,確保訓練質量。
(二)豐富短道速滑比賽項目
加強短道速滑后備人才的培養力度,必須豐富短道速滑比賽項目,這樣才能滿足青少年的喜好心理。目前,我國的短道速滑比賽項目較少,限制了許多青少年參賽的機會,嚴重影響了一部分參訓青少年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更別提取得更大進步,這種情況下容易使青少年對速滑項目失去信心??梢?,相應地增加短道速滑比賽項目,讓絕大部分青少年都有機會參與訓練,也讓他們騰出更多時間進行訓練,關鍵是要提升他們參與短道速滑比賽的熱情。
(三)完善速滑競賽評定標準
為了鼓勵青少年的學習積極性,應當完善速滑競賽評定標準。從某種程度上講,在一些大型速滑競技比賽中,評定標準是相當嚴格的,這樣的比賽往往能夠公平地測試出運動員的競技能力。由此可見,不斷完善短道速滑競賽評定標準非常重要,要求合理制定評定方式,真實反映我國短道速滑后備人才的技能,同時給予優秀青少年以獎勵,激勵他們再接再厲。
(四)提高教練員的訓練水平
增強短道速滑后備人才的運動技能,還必須重視教練員的訓練水平。有一句話說:“名師出高徒”,只有業務技能高的教練員才能培訓出業務技能高的運動員,所以我國必須對教練員進行嚴格考核,同時要健全監督和考核機制。首先,針對教練員進行定期的業務理論考核,只錄用合格的教練員;其次,重視年輕教練員的栽培,派送他們到國外學習先進的教學觀念、教學理論和鍛煉方法,從而為我國短道速滑后備人才的培養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
三、結束語
總之,加強短道速滑后備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它是我國短道速滑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應當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加大投資力度,不斷為短道速滑后備人才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實現科學化的教學和管理模式。本文從加強短道隊伍梯隊建設、豐富短道速滑比賽項目、完善速滑競賽評定標準、提高教練員的訓練水平等四個方面提出了短道速滑后備人才的培養策略,希望從根本上增強我國短道速滑運動員的競技水平。
參考文獻:
[1] 孫一.速滑項目后備人才的培養策略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3).
[2] 孫艷志.我國短道速滑后備人才的培養現狀及對策研究[J].品牌(理論月刊).2011(7).
[3] 陳月亮.我國優秀短距離速滑運動員體能訓練理論與實踐研究——以500m項目為例[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