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昌九工業走廊的發展已經成為江西省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然而在建設昌九經濟帶和培植增長極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諸多發展障礙。本文從昌九工業走廊建設的背景出發,分析了制約和阻礙走廊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因素,并根據這些因素從城市發展、區域規劃、政策和體制建設等方面提出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戰略對策,旨為昌九工業走廊經濟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昌九工業走廊;區域經濟;一體化;戰略對策
一、昌九工業走廊建設背景
上世紀90年代初,江西省為了快速融入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依托京九鐵路建設,推動南昌和九江工業和城市化的進程,制訂了昌九工業走廊建設方案。昌九工業走廊建設的目標在于通過昌九工業經濟一體化建設,打造成為長江中游經濟帶上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建設成為江西最有影響力的城市群,為江西中部崛起提供強大的經濟引擎。它是江西最重要的經濟板塊和增長極,對改善江西經濟布局起到積極作用,既是加快江西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著力點。
1.中部崛起的戰略部署
中部六省地處長江經濟帶,在地理位置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具有便利的交通和充足的人力資源,中部地區的崛起對整個國家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于是,在2004年底中央經濟會議確定了“中部崛起”的宏偉戰略構想,又于2015年經國務院批準并實施了《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這是中部地區第一次以國家戰略的高度納入到全國經濟大發展的格局中來。
當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主要依托區域內中心城市的經濟輻射和汲取效應,以及由這些中心城市間的交通、產業、金融等為載體而形成的城市帶或城市圈。這種一體化發展區域往往有兩個及以上中心城市組成,形成互聯、互通、互補的城市群,已經成為區域城市化和經濟發展的重要組織形式。目前,在中部地區已經有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皖江經濟地帶,中原城市群、環鄱陽湖經濟圈、贛江新區以及昌九工業走廊,目的在于通過城市群的建設構筑區域經濟新的增長極,形成經濟快速增長的內生動力,進而提高區域經濟競爭力。
2.江西省區域經濟發展
昌九工業走廊,作為江西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是江西探索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試驗場和前哨陣地,對江西的發展意義重大。經過近20年的建設,“昌九工業走廊”現已成為江西省內區域經濟發展的一塊招牌,具有很好的借鑒和示范效應。只有借助這個平臺,江西才更好地承接“長、珠、閩”等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才能創造更優的投資環境和氛圍,從而吸引更多的項目到區域內投資,帶動地區經濟的發展。
3.新增長極的培植
區域經濟學家都認為一個地區若要想保持較長時期的持續快速發展,不被邊緣化,讓經濟發展凝聚力更好,就需要形成一個區域經濟增長內核。作為江西經濟條件最好、發展潛力最大的昌九工業走廊,集合了省內各方面的優勢,諸如區位優勢和基礎設施優勢;經濟優勢以及政策優勢等,這些優勢所在,使得昌九工業走廊可能成為諸如長三角、珠三角、閩三角等地對區域經濟發展帶動作用較大的增長極。
根據區域經濟中的點軸系統理論與雙核結構模型建設昌九工業走廊的深意在于打造區域經濟增長的內核,利用兩個極點的雙向經濟輻射能力,通過加快區域經濟板塊的形成以及構筑區域經濟增長極等措施,助以提升、帶動全省的綜合競爭力進而加速江西的崛起。
二、昌九工業走廊經濟一體化發展障礙
1.城市網絡薄弱
按照區域經濟以及區域發展理論的要求,在培植區域增長極的過程中還需要周邊其他城市的支持。例如珠三角地區已經形成的以廣州和深圳為兩極,其他中心城市為支撐的雙核聯動模式,這種模式的優勢在于能夠將增長極的各種資源流、信息、資金流、人才流迅速輻射到周邊地區,帶動區域經濟的迅猛發展。當前,在昌九工業走廊上,只有南昌和九江兩個中心城市,況且南昌、九江之間相距近150公里,昌九工業走廊的中間,主要是18個大工業園區支持,中間縣市支點沒有發展起來,缺少次級中心城市的支撐,這樣就比較難發揮次級增長極要素再聚集、擴散的作用,同樣也就無法形成點軸空間系統網絡式發展和互動發展的格局,顯得后勁兒不足。
2.產業發展不均衡
昌九工業走廊有18個被稱為主要經濟增長點的工業園區。而南昌市的工業園區就有13個之多。而且這些工業園大部分是以資源型產業為主,而園區的產業結構也較為雷同,各個開發區缺乏自己的品牌和核心價值,不能夠形成產業梯度和產業互補,無法建立立體式產業配套格局。同時這些產業技術創新能力較弱,高新技術含量的產業發展滯后,傳統產業升級步伐較為緩慢,經濟發展缺乏強有力的內源動力。而這些產業生產布局沒有完全發揮九江的沿江區位優勢,還主要集中在沿線公路和鐵路地區,沒能形成沿江工業帶,影響了整個走廊地區產業集群的廣度和深度。
3.存在行政壁壘
行政壁壘是國內大部分區域經濟合作碰到的難題,而昌九工業走廊上的兩個核心城市南昌和九江也同樣遇到了這個問題,兩個中心城市并沒有建立起立實質性的合作機制。具體體現在,兩市表面上看是在為區域經濟一體化共同發展,但在增長極發揮極化效應的時候,往往各自為戰。不管是制定的發展戰略決策、工業園區的定位和布局、產業發展規劃,還是為投資提供的優惠政策環境,考慮的只是本行政區域內部的發展,無法形成雙核協動的局面。由此各行政區內在開發區的建設上形成惡性競爭,導致開發區布點過快、過多,戰線拉得太長,且開發區重點不突出、產業同構現象嚴重等,致使工業走廊發展速度遲緩。
三、昌九工業走廊經濟一體化發展對策
1.加強新星城鎮建設
昌九工業走廊在城市發展方面應該形成以中心城市為核心、中小城市為次級增長極和重點鎮為基地的“雙核協動、多點開花”的城市網絡。目前走廊上只有南昌和九江兩個增長極的中心城市,其他縣、鎮無論是城市規模還是經濟規模都較小,無法對中心城市形成有力的支撐。增長極在區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極化和涓滴效應,在極化的過程中吸引和拉動周邊城市的要素和經濟活動趨向增長極,加速中心城市的發展;同時,中心城市將區域內豐富的信息、資金、人才等要素向周圍地區擴散,刺激和推動周邊地區經濟的發展。因此必須加強周邊城鎮的發展,重點建設一批城鎮或衛星城,增加點軸以及雙核之間的節點,一方面為區域經濟中心城市的極化效應提供經濟要素支持,另一方面為接受中心城市的輻射效應創造環境和搭建平臺。
2.強化旅游經濟一體化發展
昌九工業走廊地區除了工業基礎較好外,還有豐富的旅游資源,所以它不僅僅是一條工業走廊,也是一條旅游經濟走廊。在這條走廊上遍布著眾多旅游資源,像鄱陽湖候鳥保護區、廬山等一些較有名氣的景點,開發價值以及經濟潛力巨大。在昌九工業走廊發展的新階段,要加快旅游線路的深度開發和旅游資源的充分整合,將廬山、滕王閣、?;韬钸z址、八一起義紀念館等著名景點為核心內容開展區域旅游資源整合營銷,逐步形成“紅色文化游”、“海昏侯歷史文化游”、“生態休閑游”等旅游精品路線,促進昌九工業走廊旅游經濟一體化發展。
3.網絡交通一體化
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表明,區域經濟一體化必須以快速便捷、高效安全、互連互通的城市交通網絡一體化為前提,只有交通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體化,才可能進一步促進區域一體化的深化發展,它是實現昌九工業走廊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根本基礎和保證。
在公路及軌道交通方面,要加強區際間高速公路、國省道建設規劃、城際軌道的建設,實現區域內市、縣、鎮以及工業區之間交通設施的全面對接,構筑和完善區域公路交通運輸網絡,促進區域內1小時經濟圈格局最終形成。
4.調整和完善區域政策體系
在區域經濟一體化實踐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解決的是區域內不同行政主體在行政管理、經濟發展等方面的政策和制度的差異,這些差異甚至產生行政管理沖突,阻礙了一體化進程,不利于協調區域經濟的一體化發展,所以必須站在區域全局的高度對現行的政策進行梳理、調整和完善。們必須把整個走廊作為一個整體來統籌規劃,研究制定超越現有行政區劃,能夠覆蓋經濟區內各行政主體的大區域規劃。首先,在行政管理上,政策和制度要統一,各級地方政府在財政、金融、產業等政策上要加強協調,不能因為政府主體不同而導致執行的標準不一;在經濟發展環境上,從資金、土地、人力、技術等方面要有統一的政策,實現資源共享,著力營造一種區域經濟發展一體化的政策環境。其次從長遠目標來看,要制定區域內能夠讓各級地方政府遵守的符合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聯合公約,各個地方政府按照公約的要求統一部署和執行。公約可以對產業布局、市場開放、技術合作、人才交流、交通互通等內容進行統一的規劃和開發,以此公約作為官方的協調管理制度和各級地方政府的共同行為準則。
5.成立昌九地方政府協調委員會
昌九工業走廊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建設涉及南昌和九江兩大核心城市之間的經濟利益與分配,合作的內容較為廣泛,既有兩地間基礎設施共建、區域空間布局和產業梯度規劃、市場共享,也有各類資源的共享。為了能夠實現區域一體化建設,必須從組織和機制上給予必要保障,所以在組織上要成立昌九工業走廊政府協調委員會,該領導小組組長必須由分管經濟工作的副省長擔任,兩市市長任副組長,同時吸納昌九工業走廊經濟帶的各縣縣長以及長期從事城市規劃、區域經濟、產業經濟的專家作為成員;在機制上要建立定期商討和攻關的協商制度,保證區域一體化的順利推進。該協調委員會要發揮五個方面的職能:一是,督促區域內各級地方政府將不利于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具有地方保護主義色彩的政策和法規全面清除掉,加強區域內經濟技術合作和互動,從發展環境上給予制度保障;二是,從區域一體化角度整體規劃區域內城市規劃和定位、產業結構、基礎交通、環境保護等,從發展規劃上給予政策保障;三是,以發展論壇的形式,召集全國知名的區域經濟學專家定期研討昌九工業走廊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出現的問題,聚專家集體智慧為區域一體化發展出謀劃策。四是,加強地方政府的協商與交流,提高區域合作的協調層次。
參考文獻:
[1]萬哨凱,夏斌.珠三角經濟區的形成因素及一體化發展方向研究[J].改革與戰略,2007(12).
[2]劉遵.海昌九城市一體化進程及發展路徑探析九江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J].2013(4):11-14.
[3]劉亞平.昌九區域經濟一體化水平測度與對策研究[D].華東交通大學,2015.
[4]王安平.產業一體化的內涵與途徑—以南昌九江地區工業一體化為實證[J].經濟地理,2014(09).
[5]甘筱青.昌九一體雙核發展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舉措[J].九江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4):1-4.
[6]吳傳清,許軍.關于昌九工業走廊建設問題探討——基于點軸系統理論一雙核結構模型[J].經濟前沿,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