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慧
摘要:自2001年12月11日起,我國正式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這標志著我國的國民經濟也迅速融入到了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步伐。為了更好的參與世界貿易組織,與各國之間更加便利的經濟往來,我國的關稅制度也隨之不停地調整。該論文分為四大部分:關稅概述、關稅效應、我國現行關稅存在的問以及對我國關稅的改革建議。
關鍵詞:關稅;現狀;改革
中圖分類號:F752.5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02-0137-02
一、關稅概述
(一)關稅的含義
關稅在歷史上很早就出現了。自西周開始設立“關卡”,對來自其他屬地的產品征收關稅以共王室使用。關稅是一種最常見、最主要的國際貿易政策措施,也是國際貿易中最古老的政策之一。關稅在各個國家中一般屬于本國最高行政單位指定稅率的高級稅種,并且對于對外貿易發達的國家而言特別是發達國家,關稅往往是國家稅收乃至國家財政的主要收入。
(二)關稅的特點
1.以進出關境或國境的貨物以及物品為課征對象
具體是指關稅的征稅對象是進出關境或國境的貨物以及物品。為了進行貿易的進出口商品稱之為貨物;而入境旅客隨身攜帶的、個人在機場郵遞的、運輸工具服務人員攜帶的,以及用其他方式進口個人自用的非貿易性商品稱之為物品。
2.關稅具有強制性
關稅是由海關總署及其所屬機構來管理和征收的,征收關稅是海關依法必須執行的一部分工作。
3.關稅具有預定性
我國海關總署及其所屬機構對于進出關境或者國境的貨物及物品課征的稅收是按照法律及法規預先制定好的稅率來征收的,不是臨時制定的想當然的來征收。
4.關稅的稅率具有復式性
我國的關稅實行復式性稅則。稅則即指海關在征收范圍和實行的稅率應該遵循的法則。復式性稅則是指我國對于不同的進口貨物及物品的原產國實行不同的稅率,又分為優惠稅率和普通稅率。
(三)關稅的分類
關稅的種類繁多,依據不同的標準可劃分出多樣的稅種。如:按照商品的流向可分為,進口關稅、出口關稅、過境關稅;按征收手段可分為,從價稅、從量稅、復合稅以及滑準稅等。
二、關稅效應
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嚴格遵守該組織的關于減讓關稅的背景下,更應該正確考慮關稅制度以及其產生的各種內外效應。這些效應關乎到人們點點滴滴的經濟生活,還影響到我國的財政收入,經濟增長,生產效率,就業率,生活福利及物價等。從均衡的角度分析,將關稅的效應分為下列幾項。
(一)提高以及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
關稅是國家稅收的一種,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在早年,關稅收入占一些國家財政收入很大的分量。而現如今,許多國家特別是大多數的發達國家關稅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重已經大幅度的降低,例如美國在1995年關稅收入僅占財政收入比重約為2%。但無論稅收收入的比重是否降低,關稅仍能增加各國的財政收入,促進經濟發展。
(二)調節進出口的貿易結構
關稅是限制進口的主要手段之一,海關總署及其附屬機構對于國內已經大量生產或者將來有可能大量生產的新興進口商品及零部件收取較高的進口關稅,來提高進口商品等的門檻消弱其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近以保護國內相同及同類產品的生產與發展。而對于我國不能生產或者原材料不足,技術欠缺的商品以及生活急需品的進口,應收取相對較低的關稅甚至免稅,來鼓勵進口,滿足國內生產及生活的需求。
(三)調整經濟關系
生產領域角度看,實行不同的稅收制度利于調節生產要素的流向,促進我國產業實現合理的布局;從消費水平分析,提高關稅利于限制進口產品的消費,從而使相同或同類的國內商品價格收益,刺激消費,不同的關稅滿足不同的階層來消費;從就業的領域看,因提高關稅促進國內產業的發展,就業的崗位也隨之增加,提高了就業率。
三、我國現行關稅存在的問題
〖HJ0.99mm〗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執行的關稅政策尚沒有統一的關稅規則可以依據,自1950年根據頒布的《關于關稅政策和海關工作的決定》規定了關稅的六項基本原則,此后一段時間的海關依據該原則執行工作。改革開放后,我國的經濟體制也進入了全面改革的時代,由計劃經濟轉變到商品經濟,也因為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關稅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稅收成為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我國加入WTO后,依據該組織的基本原則以及我國承諾的條件,我國的關稅稅率開始大幅度下調,如:1993年末,估計我國關稅稅率下調幅度高達8.8%。關稅本就具有保護本國的生產、經濟的作用,但近年來,隨著我國的貿易順差持續擴大等問題的出現,國家采取的一系列調節關稅的措施,使得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國現行的關稅帶來的不利影響也逐漸明顯。
(一)關稅的保護作用不理想
1.保護較弱:我國的關稅政策對于國外的進口產品、原材料實行減免稅政策,使得稅源、稅基,降低了外資企業的進口成本。這一對外資過多的優惠政策,不僅大大減少了我國的財政收入,進而使得政府可撥款的社會福利減少,而且在同等條件下面臨著外資的產品、原材料的成本相對較低的現狀,對我國國內的企業形成了一定的市場壓力,使其處于不利的地位。
2.保護過度:據有關專家估算,我國每年實際征收的關稅稅率已經接近一些發達國家的關稅水平,但是仍同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相似,我國實際征收的關稅遠低于名義上的關稅稅率,這一現象,迫使大量應稅商品的走私進口。如:近兩年來代購的興起,正因為國家名義上的高關稅稅率,所購買的大量化妝品、奢飾品等應繳納的關稅額令他們負擔不起,只能走上逃稅,走私的道路,同時也使得我國流失了大量的稅收,財政收入也減少了一部分。并且長期利用關稅保護,不僅容易導致我國國內的企業不思進取喪失了國際競爭力,而且容易與貿易伙伴出現矛盾,受到關稅報復。
(二)新關稅制度下進口關稅結構出現新問題
現行的對外優惠政策對我國保護作用較弱,使本土的品牌被大肆蠶食,缺乏品牌和技術創新的國內企業,只好依賴其他跨國企業,進而影響我國企業規模的擴大以及我國自主創新能力逐漸下降;在同一類產品中對初級產品、中間產品及最終產品所征收的關稅不平衡,零部件、散機與整件機器的稅收結構也存在相同問題,導致最終產品和整機最后名義上收取的關稅額相對較高,不利于我國企業購進機器設備限制其創新發展;我國所征收的高關稅產品不多,但對于國內需求急切,數量較大的產品實行高額關稅,雖然財政收入增加,但也不利于該項產業的發展。
(三)海關估價現存問題
在海關估價的方法上我國的立法沒有確定性,仍有用商業慣例的地方,如:離岸價格,成本加運費等,尚未形成獨立的政策,不適應國際貿易。海關估價制度不僅影響關稅收入,而且關乎進口商人的利益。目前我國在海關估價上透明程度較低,不利于保護納稅義務人的權益,使之不確定應繳納的稅額,無法進一步估測出進口的利潤。隨著世界貿易的加強海關估價業務需求量逐步增加,并且由于海關估價的專業性較強,技術要求較高,使我國海關估價的人員一直處于缺少的狀態,嚴重影響海關工作的質量。
四、對我國關稅的改革建議
針對上述我國關稅現存的幾點問題提出下列幾項改革建議:
(一)削減關稅,逐步取消不合理的減免稅,縮小實際征稅額與名義征稅額的差距,降低關稅水平
根據產業鏈的延伸狀況適時調整關稅優惠政策,利于國內產業的發展。同時關稅減免造成的名義稅率與實際稅率之間的差別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關稅的有效保護作用,并出現大量走私現象,使我國本土產品發展受到沖擊。應適量減小其差距,降低實際征收關稅率,利于我國市場的積極發展,并對促進我國幼稚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強國內減免稅法制化,使其相對清晰化和確定性;同時健全減免稅的管理模式和實行〖HJ1mm〗程序,根據不同的管理環節進行劃分,令其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又互相配合,總而言之,應根據非歧視原則,實施統一且公平的關稅政策。
(二)逐步優化進出口關稅結構
我國關稅結構的調整應逐步趨向于合理化,大體表現為:其稅率的結構應當按照原材料、半成品、制成品由低到高且比例協調的趨勢,并利用這一結構實現國家對于不同層次的產品或者不同行業的保護,利于國內的產業在國際競爭中能夠健康地發展;逐漸完善相關出口免稅制度,是國家鼓勵產品出口,增強我國貿易競爭力的體現,加快我國企業融入國際化的步伐;合理利用關稅配額,對于一定數量內的進口產品等,收取較低的關稅,超過該數量標準,則收取較高的關稅;同時,我國的關稅政策也應多樣化的發展,隨著各國關稅的普遍降低,國際競爭激烈,逐漸出現對我國傾銷和補貼等不正當競爭的行為,在一定的特殊條件下,為了維護我國的主權與國家利益,保護國內產業免遭補貼、傾銷,增強關稅的保護能力,應適當征收報復關稅;必要時也應征收反傾銷關稅、反補貼關稅等特別關稅。
(三)進一步完善我國的海關估計制度
我國目前的海關估價制度與WTO仍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做出相應的措施,盡快制定完善的關稅條例,廢除與WTO不相符合的舊文件等,建立健全新的海關估價制度體系來規范執法行為,如:出現海關對于申報的價格有疑問后書面通知收發貨人,并要求其在15日內提交證明材料或其他證據來證明報價的合理性的情況時,表明了證明責任僅為收發貨人,其實也可以通知進口商,尤其來進行證明,當海關不接受報價時,也應給予進口商一定的機會進行申訴等。向社會公開海關估價的制度,增強透明。
(四)提高工作人員能力
不僅要注重相關法律法規的建立與改革,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也應注重我國海關工作人員能力的培養,定期組織學習,進行工作報告,與時俱進學習WTO相關協定,了解我國法律法規,熟悉我國的基本國情,大力提高執法人員的政治和專業素質。同時應堅持依法征管、科學征管,不斷提高全國稅收執法的有效性,不斷提升海關稅收整體管理效能。
[參考文獻]
[1]馮躍,夏輝.國際貿易理論與案例分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168.
[2]涂舒婷.WTO估價協議對我國海關估價制度的立法啟示[J].致富時代雜志,2016(12).
[3]財政部關稅司政策法規處.入世10年我國關稅政策助產業發展的啟示[N].中國財經報,2011-12-10.
[4]高融昆.提升海關稅收整體管理效能[N].經濟日報,2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