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彬
摘要:〖HJ1.74mm〗文章就強制執行公證債權文書的概念,相關法律規定,在實務中存在問題與解決方法作了描述與分析。
關鍵詞:強制執行債權文書;法律規定;存在問題;應對方法
中圖分類號:D926.6;D92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02-0188-02
近年來,我國申請法院執行公證債權文書的案件日益增多,可以預見,這項業務將成為公證機構的一項重要業務,公證債權文書強制執行制度的重要性也愈加突顯。由于我國法律規定不夠明確,公證機構與法院在實務操作過程中發現諸多問題和困惑,這直接影響了公證效力的發揮及價值的實現。
一、強制執行公證債權文書的概念及法律依據
強制執行公證債權文書是指經當事人申請后,公證機構依法定程序,對無疑義的追償債權、物品的文書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當債務人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債權文書的相關義務時,債權人可憑公證債權文書向制作該文書的公證機構申請執行文書,并憑執行證書不經訴訟程序直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債務人的財產的行為。
《公證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對經公證的以給付為內容并載明債務人愿意接受強制執行承諾的債權文書,債務人不履行或者履行不適當的,債權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八條規定,對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當事人對具有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債權文書的內容有爭議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問題的批復》(法釋〔2008〕17號)規定,經公證的以給付為內容并載明債務人愿意接受強制執行承諾的債權文書依法具有強制執行效力。以上法律法規是啟動強制執行的法律依據,公證機構簽發的執行證書與法院判決書、仲裁機構的仲裁文書均是法院的執行依據。
二、實務中存在的問題
(一)公證前審查難保客觀真實在實踐中,債權人前往公證機構申請簽發執行證書時債權人與債務人的矛盾已經發生,債務人為免于被執行,往往采用逃避或拖延等方式不配合公證機構審查甚或者故意提供虛假情況,干擾執行證書的簽發,給公證機構的核實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難度。實務中,公證機構核實債務人違約的基本方式有三種,即公證處信函核實方式,公證處電話(傳真)核實方式以及債務人履約備案方式[1]。這些方式不夠嚴謹,難以確保公證機構核實到的內容的客觀真實性,一旦出現公證機構掌握到的情況失真,將會直接影響執行證書簽發的正確性。故公證機構簽發執行證書前一定得做好充分的知情并切實履行核實程序等,公證機構要徹底摒棄唯效益意識,謹慎對待每一份執行證書,從接觸到公證申請的哪一刻,就要作好以后可能出現的債務人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債權文書的相關義務的準備,綜合各種方法,多方面,多渠道了解債權債務的真實狀況,同時要增加防范意識,提前預備各種風險,為日后執行證書簽發作好準備。
(二)法院執行前審查權力受限在實務操作中,有些債權人借公證債權文書被賦予強制執行效力后可直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之便,加上公證機構對債權文書的審查并不如訴訟程序中審查之嚴謹,故意規避訴訟程序,甚至還有更為惡劣的情況出現,如當事人之間利用公證債權文書相互串通,偽造債務,損害其他債權人的利益。針對這些情況,有學者認為,“對公證債權文書應采取形式審查和實質審查相結合的方式。”[2]還有學者認為,“法院進行形式審查即可,履行必要的法律監督程序。”[3]應把法院對執行前的公證債權文書審查與公證機關在公證前進行的審查結合起來,明確審查的程序及內容,公證機構直接接觸公證各方當事人,掌握第一手資料,更是必須謹慎,勤勉,發揮主要作用,確保公證的真實、合法,法院在確保債務人的抗辯權的情況下,實行形式審查,保證效率。
(三)債務人有效救濟措施的缺乏債權人申請強制執行公證債權文書時,先向公證機構申請執行證書,后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這是為了讓債務人及時了解情況,盡快清償債務,避免強制執行帶來的不良后果。同時,公證機構也可核實簽發執行證書之后到申請執行這段時間里,債權債務的真實情況。但這樣規定存在一個明顯問題,人民法院既然依法獲得了決定是否強制執行公證債權文書的權利,但卻缺乏相應制約性的規定。這一缺陷削弱了強制執行公證債權文書在民事訴訟中應有的法律地位。
另外,當法院在執行過程中發現債權人和債務人的相關約定顯失公平時,如果被執行人沒提出異議,法院主動進行實質審查,便有違不主張不審查原則;若不審查,則存在客觀保護非法債權或損害第三人合法權利的可能,從而失去執行的公正正當性。對于如何妥善處理類似問題,法院目前尚無定論。
三、完善公證債權文書制度的建議
(一)始終堅持公正和效率公證債權文書制度的設立是基于效率所考慮,效率自然是公證債權文書強制執行相關法規的首要價值,這是由強制執行法律的主旨決定。[4]該制度建立之后,加速了債權的實現,節約了我國的司法資源,緩解了訴訟壓力,督促債務人及時履行義務,同時客觀上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穩定與經濟交往。但單單強調效率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注重公正的實現。我們追求的應當是公平公正前提下的效率。如果公證法設計初衷是對一切無表面瑕疵的公證文書一律予以執行,那么人們極有可能得不到潛在的社會公平與正義,導致社會福利一部分存在凈損失。[5]失去公平公正,效率效益也就無從談起,效率效益必須服從公平與正義,法院要運用司法權對二者加以平衡。
(二)建立公證債權文書執行審查制度公證債權文書制度的建立需要整體考量其結構設計和現已運行的情況。公證機構作為公證債權文書的簽發者,必須認真審查債權文書具有強制執行力的條件,但在現實操作過程中,公證機關的審核手段及程度都是有限的,也缺乏相應的監督機制,這就使得公證債權文書的公正性不能完全取信于人。實務中只有在法院進行實體審查時發現“確有錯誤”,即在債務人對公證債權文書提出異議后法院才被動發起實質審查,這是現在制度的一大缺陷。
公證債權文書審查制度應該多方面的,為確保公正,公證機構與法院應當實行的是形式審查和實質審查相結合,被動審查與主動審查相配合。實質性審查,即在法定的條件和范圍內審查公證債權文書的簽發及其內容,內容具體包括程序是否合法、文書的內容是否合法、給付內容及給付期限是否確定、公證債權文是否以明示方式載明債務人不履行義務受強制執行的意思表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480條對法院的審查規定了四種公證債權文書確有錯誤的情形,但再細密的法律也無法包羅現實中一切,債權債務關系從產生到履行,再到違約情形的出現,從當事人各方申請辦理公證到債權人申請法院執行,情況往往是復雜多變,其中存在各種可能性。債權人債務人均有可能從自身利益出發,隱瞞對已利的事實。必須建成立制度,公證機構與法院實現無逢對接,密切配合。形式上的審查,是指審查當事人根據執行證書書向法院申請執行程序,其審查的內容包括債權人是否已向原公證機關申請申請執行證書、是否超過申請執行期限、受案法院是否有管轄權。
(三)債務人抗辯權的實現在公證債權文書的法律關系中,債務人在建立債權債務關系前就已明確表示若未完全履行義務時自愿接受法院強制執行,但在債權的實現過程中,情況往往是復雜多變的,債務人并未放棄、喪失了抗辯權利。保護債務人的抗辯權,在公證執行的全過程中給予債務人提出抗辯理由的機會也體現了制度上的公正性,保證真合法公證價值的實現。債務人的抗辯權不等同于訴訟中的雙方當事人的抗辯,因為債務人已有公證債權文書強制執行的限制,必須完善制度設計,確保債務人抗辯權的實現。
(四)強化公證機構的責任意識事前審查意義遠比事后審查來得重要,也更有實質意義。因此,作為事前審查機構的公證機構,應強化責任意識,多核實,多防范和避免不必要的風險,規范程序,加強能力,認真做好公證債權文書的簽發工作。只有這樣才可以減少法院對公證債務文書的事后審查工作,最終確保效率和公正的實現。
“對于一個社會,重要的不是如何消滅或壓制糾紛,而是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機制去化解糾紛。”[6]在法院強制執行公證債權文書案件日益增多的情況下,建立起完善的糾紛解決機制遠比事后救濟來得有效。因此,公證機構應該把好第一道關,規范公證程序和公證行為,確保公證文書的公正性和客觀性,同時注重效率與公平,讓公證債權文書制度真正發揮其穩定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經濟建設持續發展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明亮.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債權文書的有關擔保問題的探析[J].中國司法,2009(9):64.
[2]吳存根,吳劍平.破解公證債權文在強制執行中的困惑[J].中國公證,2010(3).
[3]王明亮.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債權文書公證實踐中存在的若干問題探討[J].中國司法,2009(9).
[4]李浩.強制執行法[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4.
[5]朱伯玉,徐德臣.論公證債權文的功能擴張與可訴性[J].東疆學刊,2011(4):59.
[6]何兵.現代社會的糾紛解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