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濤
(北京市東方德才學校,北京 100026)
學校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班主任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力量,因此,建立科學的班主任評價體系是推進素質教育、培養跨世紀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針對我校當前班主任評價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對班主任評價工作進行研究和探討,為開展班主任評語有效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班主任應認真做好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班主任評語是鼓勵和肯定學生的重要標準,一則好的評語能喚起學生自我教育的意識,理解教師的關愛和激勵,它不僅是語言的藝術,更是愛的藝術。為開展好班主任評語有效性研究工作,我校在已組建的綜合素質評價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的基礎上,成立了“班主任評語有效性”專項研究小組。研究組由高中校區校長牽頭,德育副校長負責具體協調推進,成員由德育處、教學處、班主任、教師代表、學生代表組成。
為了使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有效實施,學校結合《東方德才學校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目標》制定了《東方德才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實現了評價的可描述、可量化、可操作、可檢測。
要開展班主任評語的有限性研究,首先要找出目前班主任評語存在的共性問題,對其“無效性”的原因作出分析。為此,學校在認真思考深入研究后,通過班主任例會專題學習討論、班主任評語檢查、學生對班主任評語的意見與建議、優秀班主任評語交流等工作查找出班主任評語存在以下六方面的共性問題。
(1)班主任對學生缺乏深入的了解。這導致班主任在評價上不夠全面、準確,過于形式化、流程化。
(2)在評價對象上存在誤區。班主任評語存在著表面上評價的是學生,卻隱含評價家長的意味,從而導致學生對評語的漠視。
(3)千人一面,缺乏針對性。班主任評語中普遍存在不能體現個性化的內容,評價詞語千篇一律,只是用“遵守紀律”“團結同學”“認真聽講”等常用的詞語一概而論,甚至一個班級大多數學生評價內容完全雷同。
(4)冷漠淡然,缺乏情感性。大多數班主任評語的開頭均使用第三稱謂“該生”,而不是用充滿親切感的第二稱謂“你”,這無形之中疏遠了師生之間的情感,拉開了彼此“對話”的距離。
(5)主觀臆斷,缺乏客觀性。班主任評語受個人成見等心理因素影響,不夠客觀真實,學生看后容易產生抵觸情緒,出現負面效應。
(6)文式枯燥,缺乏藝術性。目前的班主任評語大多采用“思想+成績+期望”這一固定格式,在語言上缺乏新意,形式上遵規守矩,不能引起學生重視、激發學生興趣,也達不到應有的教育目的。
(1)明確崗位職責,提高責任意識。“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班主任工作尤其需要以愛為基礎,用愛心去關心評價每一位學生。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管理者和引導者,應對全班所有學生負責。班主任工作是連接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全面執行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使學校的各項工作得以很好地貫徹落實。班主任應做到經常深入學生,全面了解學生,盡心盡力地教育和培養學生,使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做到全面發展。
(2)尊重學生差異,增進相互了解。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高中學生喜歡的班主任評語風格有以下幾種:幽默風趣、直截了當、委婉含蓄、生動形象、中規中矩。這說明了學生之間存在差異,內心對評價的需求方式也各不相同,只有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學生,才能夠找到最適合學生的評價語言風格和準確的詞語來評價學生。這些工作需要班主任用愛心、耐心、恒心對學生細致入微的觀察,對每位學生個人情況、性格特點、愛好特長等方面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學生的缺點,要客觀公正地做出評價。
(3)加強業務培訓,促進內涵發展。為加強我校班主任業務能力的提升,充分發揮我校“全國優秀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室”和“紫禁杯”優秀班主任的示范、引領、帶動作用,我校通過聘請北師大文學院專家進校為班主任進行評語撰寫的專題培訓;通過走進上海建平中學、杭州學軍中學進行交流訪問等形式開闊視野,增長見識;通過開展班主任讀書交流會、觀看文學藝術劇演、與學生一同走進中國現代文學館等形式全方位多舉措提升班主任的人文素養;通過組織參加市區級班主任基本功比賽、參與“紫禁杯”班主任評選等形式,以賽促教,以評促學,鼓勵班主任積極參加國家級資質的“職業能力指導師”培訓學習,全面提升專業指導能力。目前我校已有4位干部和12位班主任獲得此項從業資格。
(4)注重過程性評價的積累。我校要求班主任充分抓好日常工作中的每一次評價機會,提升班主任評價學生水平。例如,通過作業批改的評語、歷次考試的試卷評語、實踐活動總結的評價、學生入團的推薦材料意見、評選校級優秀干部(標兵)等的評語來鍛煉提升班主任評價學生的及時性與準確性。要求班主任通過當面交流、信息化手段、書信往來等方式建立班主任與學生之間評價的反饋機制,以此檢驗評價的精準性,通過學生過程表現的反饋來追蹤評價效果。德育處、教學處對班主任評價工作進行定期檢查與不定期的抽查,關注班主任在評價方面的完成情況,查找總結共性問題,召開階段性的總結交流整改會議。特別是注重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日常表現的積累,多以激勵鼓勵的評價語言來評價學生,這樣的評價結果才能獲得學生的認可與接納。達到由量變到質變的提升,更好提升班主任的評價水平。
為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達到教學相長、共同提高的目的。專項研究小組設計了“學生認知規劃書”來引導學生了解自我、規劃自我、改變自我、超越自我。規劃書內容主要由學生行為習慣、學業情況、個性發展、興趣愛好、成長建議、自我診斷六個方面,以及學生近、中、遠三期規劃目標為內容;以學生自評與教師他評的方式分別完成,最后將兩者匯總比對,經師生商議共同完善一份最終版本。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學生盡量做到目標引領、自管自育;班主任跟蹤觀察、指導監控,督促學生落實規劃書內容。
另外,《班級成長手冊》《學生考勤簿》《生涯規劃手冊》等一系列輔助性評價參考,也是班主任記錄每名學生成長的重要載體。通過記錄學生的日常表現,客觀評價學生行為習慣,使班主任了解學生心理變化,關注學生狀態,利用合理方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班主任應注重家長對學生情況的評價反饋,將學生的日常表現及時、客觀地呈現給家長,爭取家長的認可與配合,共同幫助學生改進不足,達到協同教育的目的。我校通過“家長教師協會”開展的培訓交流活動提高家長指導教育孩子的能力,通過配發校本課程家庭教育讀本等引導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開展班主任評語有效性研究,就要調動班主任評價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同時促進班主任自身的成長,通過加強對班主任隊伍的管理和建設,體現以人為本,全面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成長。
[1]楊國華.班主任評價工作的現狀、問題與對策[D].華東師范大學,2008.
[2]史愛華.中學班主任評價研究[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1997,(03):55-58.